





【摘要】" " 為了滿足衛星通信天線快速對星的需要,提出了一種自動對準的方法,并對其原理進行了介紹。該方法通過設置目標角度,捕獲,扇掃,精對準四個步驟逐漸使天線對準衛星,每一步通過判斷閥值確定天線的方位和俯仰,確保天線接收信號達到最大,最終實現精確對準。通過多種站型自動對星實例證明該方法在工程應用中得到廣泛應用,對星速度控制在可接受范圍內。
【關鍵詞】" " 衛星通信" " 自動對準" " 捕獲" " 扇掃
引言:
衛星通信天線在當今通信發達的時代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天線在對準衛星的過程中尋找信號是首要任務,能夠快速方便的將天線對準衛星成為研究的一項關鍵技術。常規的對準衛星的方法是通過人為的操作設備儀器和天線,觀察信號的強度,多次調整天線姿態,最終確定最大信號的位置。常規方法麻煩且用時較長,不能滿足當今通信的需要。本文介紹了一種衛星通信天線自動對準方法,可以方便快速的將天線對準衛星。
一、自動對準方法
1.1概述
考慮大地為一個水平面,發射轉臺實際放置在較高的位置T處,接收轉臺實際放置在較低的位置R處,如圖1所示。根據發射轉臺T和接收轉臺R的相對位置關系,通過一般測量手段,可以獲取接收轉臺R對準發射轉臺T時的方位預計角度A和俯仰預計角度E。
自動對準流程為“設置目標角度-捕獲-扇掃-精對準”,如圖2所示。
設置目標角度即根據兩轉軸相對位置,計算出方位角度A和俯仰角度E;
捕獲即通過驅動接收轉臺的方位和俯仰,使之轉動到方位角度A和俯仰角度E;
扇掃即以目標角度為起點,按一定寬度回字型掃描信號,全范圍掃描后回到信號最大值位置;
精對準即以扇掃最終位置為起點進行微步距步進跟蹤,按跟蹤步距調整并采集各點信號強度,比較判斷信號強度,驅動接收天線向信號更強的方向運動,信號最大時精對準完成。
1.2扇掃
以捕獲終位置為起點,按預定的掃描寬度進行回字型掃描信號,如圖3示意,當搜索到最大信號時退出;后續轉入十字掃主瓣,如圖4示意,以辨別是否有更大信號,如有更大信號,轉動至更大信號位置,完成扇掃。
1.3精對準
以扇掃退出位置為起點進行精對準,按四點法調整跟蹤步距并采集各點信號強度,如圖5所示。比較判斷信號強度,驅動接收天線向信號更強的方向運動,當信號變化差值小于精對準容差時精對準完成。
二、工程實例
衛星通信天線自動對準技術在便攜站、車載站、船載站和機載站中應用最廣泛,具有跟蹤功能的地面站也有一定應用。移動站型的衛星通信天線需要在運動過程中始終對準衛星,進行信息發送和接收,因此對自動對準技術要求較高。具有跟蹤功能的地面站天線主要應用于跟蹤移動速度較快的衛星,一般這種衛星從出現到消失只有幾分鐘或幾十分鐘不等,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對準衛星,才有更多時間進行跟蹤監測。通過大量工程經驗得知,全轉臺高轉速天線自動對準時間可以控制在120秒內,實際應用數據見下表1:
三、結束語
本文介紹了一種自動對準方法,通過“設置目標角度-捕獲-扇掃-精對準”的流程實現目標對準。此方法在工程應用中已得到廣泛應用,并得到很好地應用效果。此對準方法除了在衛星通信天線中應用外,也在天線地面遠場信標塔測試系統中也有少量應用,為天線快速對準信號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參" 考" 文" 獻
[1]鄒春華,陳維鋒,郭勇,任文驊.基于ARM的毫米波天線自動對準平臺系統設計[J].現代電子技術,2011,1:97-100.
[2]胡婧,王蓓.微波天線自動對準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數字技術與應用,2013,6:150-151.
[3]官平,夏興海,丁偉,吳靚.基于ARM的微波天線自動對準及跟蹤控制系統的研究[J].機械與電子,2012,11:50-53.
[4]張玉梅,王新龍.基于ARM的微波天線自動對準及跟蹤控制系統的研究[J].無線電通信技術,2009,6: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