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隨著我國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學校對于多媒體設備的應用也更加多樣化。對于學校多媒體設備的使用中,常常出現設備未能及時關閉等現象,嚴重影響著多媒體設備的使用壽命,同時,由于學校的多媒體設備種類繁多且復雜多樣化,傳統的人工巡檢不但耗時還費力,管理效率低下。本文從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入手,探討在多媒體設備的巡檢中,人工智能技術對其的幫助,以科技手段,提高管理水平,并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
【關鍵字】" " 人工智能" " 多媒體設備" " 多媒體教室
引言:
學校在多媒體設備使用的過程中,常常會出現因忘記關閉設備,而造成的不必要損耗,且設備出故障時,需要經常性的進行維護和巡檢,學校還需要成立專門的部門來對多媒體設備進行管理和維修,這對于維修人員的招募和培訓,也是一項重要的支出,大大增加了運營經費,而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實現實施巡檢、實時報修、實時監控等功能,同時,還能夠對于一些微小問題進行現場處理,大大節省人力,今后,智能化的設備管理系統,將會成為趨勢。
一、多媒體設備概況
自90年代以來,我國的多媒體技術得以飛速發展,并為人們的生活及工作方式帶來巨大改變。拿學校的多媒體設備來說,有了多媒體設備,教師可以用更多樣化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視覺、聽覺、互動等多種教學方式,通過多媒體的圖、文、聲、像,改變教學環境和模式,讓學生擁有更好的教學環境和場景。
學校常用到的多媒體設備分為5大類。分別是視覺媒體設備、聽覺媒體設備、交互媒體設備、服務器、視聽覺媒體設備等。其中包含我們常用的:廣播、投影儀、幻燈片、視頻展示臺、電視機、電腦、話筒、備課系統等各個方面,涵蓋了教師和學生日常的教學、娛樂、生活等多個方面的內容。
目前來看,很多學校都已經開始普及多媒體設備并且運用良好,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學校也開始采用各種控制系統和管理系統等,對多媒體設備進行統一管理,集成智能中控,并運用技術整合,解決傳統多媒體設備分散的現狀,改進了在使用上的諸多缺陷。比如,多媒體設備種類較多,且使用也具有一定主觀性。很多老師或同學在下課后,忘記關閉設備而造成資源浪費,人工智能就可以進行實時監控,遠程操作進行關閉。同時,還能夠每日定期巡檢,發展故障和異常,及時上報,管理員再進行維修,智能化的管理系統,不但統一了多媒體設備的運用,還能夠減少人力成本的投入。
二、人工智能在多媒體設備中的應用現狀
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得其在各個領域的應用也不斷增多,而在多媒體設備中的應用,因設備種類繁多且分散,多媒體設備的特性等問題,人工智能可以有效解決這類問題,可以預見,其在多媒體設備的應用中,將是一個互利雙贏的關系。人工智能,使得多媒體設備的管理和控制更加智能化,而在應用過程中,也能夠更加協調設備與設備之間的整體性,人工智能憑借高度的智能化和便利性,讓其在多媒體設備巡檢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比如,人工智能技術與多媒體設備管理系統結合,通過各種代碼的輸入以及事件模擬和數據采集及分析,可以對物體和對象進行識別,并通過語音、監控、手勢、傳感器等實現與用戶的交互和響應,并對各種口令進行深度分析,提出解決方案。
人工智能在多媒體設備中的應用特點和優勢,最主要是表現在多媒體信息的交互、各類信息采集技術以及數據分析技術上,多媒體信息的交互,指的是多媒體設備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將多個設備形成一個完整的統一,在使用中,達到一種良好的共存狀態,發揮彼此優勢,實現互補。而信息采集技術,是通過人臉識別、音視頻采集等,將實時信號采集之后,通過人工智能技術的處理,進行場景模擬,以此生成相應指令。數據分析技術,是利用人工智能的數字化技術,將多媒體設備中的數據進行存儲和分析,方便師生今后進行查閱和存檔。
三、人工智能技術在多媒體設備巡檢中的應用
在生活和學習中,人們隨處可見多媒體設備與技術,而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也因為多媒體設備的出現變得越加的多樣化和高效。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是指利用機器代替人工來進行相應的勞力,人工智能與多媒體技術的結合,也讓多媒體設備更加的智能化,總的來說,人工智能在多媒體設備的巡檢中,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實現:
1.數據的讀取及顯示。對于學校的多媒體設備巡檢來說,可以通過攝像機以及傳感技術等實現其實時監控。利用多媒體設備管理系統,通過攝像機進行畫面捕捉,并對屏幕中的圖像進行識別,獲取相關信息,然后再根據信息去判定相關問題。比如,在多媒體教室中,有設備忘記關閉,而攝像頭實時查看到教室已經沒有人的情況下,系統可以遠程操作進行設備自動關閉。這就減少了人工一間一間的查看時間,提升效率。
2.主要設備故障預測。人工智能系統通過定期進行巡查,對主要設備的故障進行預判。比如人工智能系統可以通過模擬網絡爬蟲等方式,對系統進行自動訪問和獲取數據,當發現某個數據與正常數據有差異,系統將實時上報至管理平臺,由專業的管理人員進行二次查看,確定故障,進行維修。這樣就省去了管理人員預判的時間。另外,對于一些線路問題以及設備所產生的問題,系統聯網后,設備每周或每天進行自動巡檢,發現問題之后,及時上報至相關部門。比如,學校的機房中,因溫度過高或過低而導致服務器故障時,人工智能系統可以根據相關數據以及機房環境實時探測,對其進行故障預測,找出故障原因。
3.實時控制。人工智能系統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可以實現遠程控制和實時控制。比如校園廣播,人工智能系統可以根據每天的內容,進行提前錄制,并在特定時間進行播放,系統可設定播放時間、播放內容、音量控制等,這極大省去了人工調控,更加方便和便捷。同時,人工智能系統對多媒體設備的實時控制,還表現在對設備的實時開關機、遠程監控、實時查看以及提前預定等多個方向。它通過實時監控多媒體設備的現狀,更有利于快速發現問題,并且在最短時間內進行響應和改進。
4.告警提示。在多媒體巡檢過程中,安全問題也是需要注重的一環。人工智能系統可以通過校內情況以及多媒體設備的情況,進行評估,告知維修人員可能出現的故障和危險。比如:在靠近帶電物體時,系統會出現警示,并且提醒維修人員,需要穿戴工作服或是警告維修人員,會有漏電危險等。同時,在對有安全隱患的設備,系統也將通過大量的數據排查和分析,對設備狀況進行相應的評估,對于那些可能存在缺陷或會產生故障的設備,提前告知相關人員,讓工作人員重點關注,以此消除安全隱患。
5.數據存儲與分析。人工智能技術最大的特點就是其強大的數據存儲和分析功能,通過數據分析,可以快速發現問題,并找到解決方案。而數據存儲,則是通過云存儲技術,對教師的教案以及學生使用設備情況以及監控等進行存檔,便于以后調用查看,做到有據可循。人工智能以更加先進的手段,代替了人工作用,更加高效快捷的同時,也為人們提供多種便利,對于多媒體設備的運用,人工智能可以將其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實現數據的互聯互通。比如:某個教師將教案存儲與系統中,他在多媒體教室A進行上課可以在多媒體設備上進行相關教案的調用,在多媒體教室B上課同樣也可以,這就減少了教師需要不斷存儲教案的操作,更加簡單方便。
四、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多媒體設備的前景展望
對于學校來說,多媒體設備是學校投入成本較大的一項,如果因多媒體設備耗損和故障引起問題,不但會引發安全隱患,還增加了成本投入。人工智能技術通過對多媒體設備管理系統進行大量的數據監測和分析,對設備的健康狀況和缺陷進行評估,及時消除安全隱患,同時,還可以根據多媒體設備的使用情況,進行實時遠程監控,包括遠程開關、定時播放等,讓多媒體設備的使用更加高效和智能。未來的多媒體設備人工智能化,主要將從多媒體終端的智能化、系統化和集成化三個方向發展,在滿足其視聽需求時,對多媒體設備進行高度的整合,使之互相合成,實現效率最大化,并為使用者帶來更好的體驗。終端智能化表現在多媒體設備的自動巡檢與智能保修以及人機交互等多個方面,系統化則是通過多個管理系統,去開發多媒體設備的多種可能性,在多媒體所需要的系統和軟件上進行不斷地創新和發展,最終達到多媒體終端設備智能化的目的。最后,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網絡化發展上也要進行不斷地探求和努力。在信息化、網絡化不斷發展的今天,要想使多媒體技術能夠得到更加廣泛和高效的應用,對其進行相應的網絡化建設是必不可少的。
基于人工智能的高效性和可持續發展性,未來多媒體設備行業的發展,還將通過各種識別技術和傳感技術以及大數據、物聯網等實現多元化發展,當人工智能技術不斷成熟之后,對多媒體設備系統的穩定性以及高效性和節能性都將得到不斷提升。人工智能對多媒體設備領域的影響是顛覆性的。
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快速的進行圖像采集和數據分析,在提高效率的同時,加強了數據的可靠性和嚴謹性,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進行圖像識別、分析、推斷,并實現有效處理,其技術能夠應對日常的設備巡檢以及多種故障的實時處理。這對未來學校多媒體設備的應用與體驗,提出了更深層次的發展前景。
五、結束語
當前我國的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已經日漸成熟,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都較為完善,而在這個時候發展多媒體設備的自動巡檢,可以以人工智能技術為依托,讓系統更加完善,為其提供更好的技術保障。未來,人工智能技術對于多媒體設備的應用,不斷可以運用到教育領域,還可以運用到醫學領域和電力巡檢等多種領域,實現長遠發展。人工智能結合大數據以及互聯網的發展,使得多媒體設備的可實現性越來越高,未來,多媒體設備的運用,將對我國的教育系統影響重大,其發展前景也將越來越好。
參" 考" 文" 獻
[1]宋慧娟. 基于混合現實的人工智能在電力巡檢中的應用[J]. 電網與清潔能源, 2020, 036(002):75-79.
[2]梁淘. 人工智能在多媒體設備巡檢中的應用研究[J]. 福建電腦, 2020, v.36(08):44-47.
[3]徐三明. 人工智能在電教設備管理中的應用[J]. 電腦迷, 2018, 000(017):172.
[4]馮秋燕, 朱學芳. 人工智能在情報工作中的應用研究[J]. 2021(2019-11):2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