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在信息技術告訴發展的背景下,以往的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知識陳舊、教學效果不明顯,正是由于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我們迎來了新課程改革。對于信息技術而言,新的課程改革的推進,也帶來了新的問題,一是教材內容的大變化,二是教學策略的變化,如新課程改革鼓勵進行項目式教學,怎樣將德育工作合理的滲入在信息技術項目式教學中,已經成為信息技術教師普遍關注的問題。本文就以《使用Python制作課程輪播系統》項目為例談談信息技術項目式教學中滲透德育的相關策略。
【關鍵詞】" " 德育" " 新課程改革" " 項目式教學
一、新課程改革與項目式教學
普通高中信息技術新課程標準強調構建具有時代特征的學習內容,兼重理論學習和實踐應用,將知識建構、技能培養與思維發展融入到運用數字化工具解決問題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讓學生參與到信息技術支持的溝通、共享、合作與協商中,體驗知識的社會性建構,從而成為具有較高信息素養的中國公民。
值得注意的是新課程標準基本理念首次提出了立德樹人的價值觀,學科核心素養分別是信息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與創新、信息社會責任。余文森教授認為,為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要積極倡導原生態的教學、有高階思維的教學。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應以發展學生信息技術學科素養為導向,創設合適的教學環境,啟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把握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的本質。提倡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等多種學習方式,激發學生學習新技術的興趣,促進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發展。課堂需要真正的做到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真實的問題情境中去實踐,在探究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基本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科能力,發展學科素養。
信息技術學科項目式學習,是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以小組合作方式進行規劃和解決信息技術項目任務的學習方式。信息技術學科項目式學習強調學生的自我導向學習能力,倡導師生共同做出決策,注重學生過程技能和核心素養的培養。
新課程改革鼓勵開展基于項目的學習。在項目中滲透學科核心素養,整合知識與技能的同時進行德育滲透。
二、項目由來背景
我所帶的高一年級數學老師是教務處主任,他每日都要按課表巡視教師上課到勤情況,傳統課程表是用A3紙打印出來然后貼到教務處墻上,六個年級就有六張大的年級課程表,他每次查看課程表時都要趴到墻上一點一點查找,很不方便。
恰巧他的數學課代表看到了,又剛好今年新課程改革,學習了Python編程,當時他就想到能不能使用Python編寫一個軟件實現電子的課程表,這樣查看課程表多方便。于是課代表找到我,作為一名信息技術老師,我對學生的想法表示非常贊同,利用課下時間設計好框架,并把這個項目融入教學工作。
三、項目式教學策略實現
3.1明確任務,激發學習熱情
分享數學課代表的想法,征求其他同學的意見。獲得其他同學的支持后,明確要做巡課系統這一大任務后,給學生分組,每五名學生成為一個小組,組內成員各司其責,努力完成任務,想要做好課程輪播這個項目,學生就要努力上好每一節課,把基礎語法掌握透徹,像分支、循環結構都要會,帶著任務去學,學生往往能自覺進行學習,不懂的會去小組討論,或者來問老師。
3.2搭好框架,細化問題,鍛煉學生思維能力
這個課程輪播軟件的設計需要師生共同來設計完成,我將總體框架搭好,具體實現讓學生小組內合作解決。總體邏輯如下:
1.根據當前日期判斷今天星期幾。
2.根據當前時間判斷該時間正在上第幾節課(節次)。
3.根據星期和節次查詢課程表獲取當前節次正在上的課程。
4.將課程展示到軟件界面上。
看起來很簡單的邏輯框架,真正讓學生自己動手來做,還是有很大的困難,需要學生思考該怎么實現每一個功能,實現功能上會遇到各種難點,如代碼邏輯,使用什么模塊,BUG處理等等,在解決這些難點的過程中就充分鍛煉了學生算法能力,思維及動手能力。
3.3整體跟進,提升學生團結協作能力
為了提升課程輪播軟件設計的效率,小組成員每人劃分了一個負責的模塊。界面的設計、時間處理、讀寫數據、數據與界面的整合。每一個模塊都要求小組成員要認真負責,要有義務感和責任感,這樣才能保障完成的進度。對于某些難點,除了小組內要合作探究,作為教師要整體跟進學生完成進度,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提出各種難題,這就要求老師有一定的功底和編程經驗,畢竟老師是組織者也是參與者,在這個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提升教師與學生以及學生之間的團結協作能力。
3.4展示成果、培養集體榮譽感
每個學生都來自不同的家庭,都具有各自不同的特點。通過實現這一項目,從設計到制作的過程,讓學生都能夠感覺到自身存在的價值,認識到自己是這個集體中不可缺少的一份子,并且通過大家的不懈努力,最終完成了任務,實現目標,讓教務處的老師能夠使用上自己設計制作的軟件,想想都是值得自豪的一件事,這就加深了學生對集體的熱愛,培養了學生集體榮譽感。
3.5項目成果展示
通過一個學期的努力,將成果展示如下:
1. 開發平臺
1)本軟件在Windows平臺開發;
2)編程軟件Python;
3)特殊的包:可視化界面使用pyqt5編寫;讀Excel表格使用當前比較火的數據分析包Pandas;時間處理上使用了time模塊;
4)年級課程表和時間安排表存儲使用EXCEL。
2. 詳細設計及功能實現
1)根據當前日期判斷今天星期幾。
首先,導入datetime包,再根據電腦系統日期獲取星期。Week為1--7的數字代表星期,如2021年3月3日星期三,week的值為3,再寫一個函數把它轉換為星期。
2)根據當前時間判斷該時間正在上第幾節課(節次)。首先從“課時安排.xlsx”文件中循環讀取所有時間段,再判斷當前時間是否在這個時間段內,如果在時間段內,則找到對應的節次,代表此時是正在上課時間,反之,則為下課時間。
3)根據星期和節次查詢課程表獲取當前節次正在上的課程,將課程展示到軟件界面上。這部分主要使用了Pandas包讀取Excel。Pandas是一個強大的分析結構化數據的工具集,用于數據挖掘和數據分析,同時也提供數據清洗功能。
4)為軟件設計兩種模式:自動模式和手動修改模式。這里先設計了模式的控件,由兩個單選框和一個微調框組成,每次修改,系統進行響應提示。
5)軟件運行,通過時鐘進行刷新數據。設置了時鐘,每秒執行一下刷新,讀取表格數據并顯示到軟件界面上。
3. 使用效果
將軟件運行在教務處大屏幕,實時展示當前上課的課程信息。比起以往查看紙質版課程表方便了許多,得到學校師生的廣泛好評。
四、結束語
總之,新課程改革中項目式教學,為信息技術的教學指明了新方向。通過項目式教學,有利于發揮學科的育人價值,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但項目式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教師要會選擇合適的項目,規劃好教材章節與項目有機結合,無縫銜接,要進行合理的設計讓其具體可操作性,在活動中加強學生對知識的認識和信息素養的提升。
參" 考" 文" 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定制,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余文森.核心素養的教學意義及其培育[J].今日教育,2016(11).
[3]孫永琴.項目式教學法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實踐[J].信息與電腦,2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