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5G無線通信網絡系統在其運行階段,應當加強安全維護,以此推進新技術的廣泛應用。在此之上,本文簡要分析了5G無線通信網絡的特征,并結合5G無線通信網絡運行問題,經由注重兼容性運行管理、完善信息傳輸建設方案、實現網絡安全性建設策略,提高5G無線通信網絡運行管理與維護水平,繼而開創5G時代。
【關鍵詞】" " "5G無線通信網絡" " 移動終端" " 兼容性" " 移動終端
引言:
5G無線通信網絡是在4G無線通信網絡基礎上,成功研發的新型技術。自2019年5G網絡全面進入商用階段,各個領域都開始進行網絡轉型改革。為了進一步提升5G無線通信網絡的運行可靠性,應當充分結合技術特征,采用科學的運維管理與維護手段,促使5G無線通信網絡表現出良好的應用優勢,優化網絡運行環境。
一、5G無線通信網絡的特征
5G無線通信網絡作為新型移動通信技術,它的成功研發與推廣,為我國踐行智能化發展目標給予了重要助力。結合5G無線通信網絡的運行成果,可將其具體特征歸納為以下四點:1.高速率,以往我國在各個領域使用的無線通信網絡多以4G為主,其信息傳輸速率為每秒100Mb。而隨著5G無線通信網絡的推廣,其傳輸速率得到了有效提升,基本上保持每秒10Gb的傳輸速度;2.低時延,此項技術的運用,最為顯著的價值體現在它的時延性上,以毫秒級時延,實現了實時響應。與4G無線通信網絡比較,端到端時僅為20%,即5ms,借此改善了用戶的使用體驗感;3.高頻譜效率,此項技術擁有豐富的頻譜資源,可為用戶帶來多業務服務需求,繼而增加了運行舒適度;4.低功耗,在實際運行中,它能夠支持多設備連接,整體數量提升百倍,其功耗并未有所增加,從而產生了優質服務質量的應用效果。
二、5G無線通信網絡的運行問題
2.1移動終端安全問題
在5G無線通信網絡運行過程中,常面臨著移動終端安全問題。尤其在用戶規模不斷擴增的情況下,其安全風險也隨之升高。正因為5G無線通信網絡擁有多樣優勢,才吸引更多用戶參與其中。然而,伴隨著新技術的產生,同步建立的安全防護機制未及時進行更新,甚至部分用戶在使用中,系統與技術未形成良好的兼容性,依舊采用傳統網絡匹配模式,繼而減弱了網絡使用效果。若不加以完善,后期將發生更多隱患。此外,部分用戶從非法渠道下載的軟件系統等,也會對5G無線通信網絡的運行帶來一定危害。
2.2信息傳輸安全問題
5G無線通信網絡的運行,實則是為了實現信息的有效傳播,繼而在信息共享條件下,提高信息傳輸效率。而在信息傳輸階段,也會出現安全隱患,從而影響網絡使用安全。一方面,在信息傳輸中,易因黑客、病毒而出現信息泄露風險。另一方面,受5G無線通信網絡自身結構分布規律的影響,無法形成流暢的信息傳播渠道,自此干擾網絡運行質量。因此,需從網絡結構等方面予以優化。
2.3維護管理等級問題
5G無線通信網絡運行中,還會因維護管理等級設置不當,而產生各種運行問題。盡管目前此項技術在使用中,防范意識已有所加強,甚至開始建設安全防護體系,但因不同運營商的網絡服務有所差異,這就導致建立一體化防護體系難度較大。與此同時,對于安全防護資源的配置,也應當體現出靈活性,始終以維護網絡信息安全作為核心,便于在5G無線通信網絡具體運行中,能夠保持良好的可靠性,消除運行風險,擁有與之對應的維護等級。由于5G無線通信網絡在運行中,具有較為顯著的優勢。故而若在維護管理上也應當按照新技術的運行規律,為其提供對應的維護管理等級保障。但目前,顯然未能達到此項標準,依然缺乏對應性維護條件,應引起相關人員的關注[1]。
三、5G無線通信網絡運行管理與維護策略
3.1注重兼容性運行管理
要想保證5G無線通信網絡具有良好的運行狀態,還應當進一步加強網絡兼容性管理。正如市面上出現的各種智能手機,在5G無線通信網絡使用中,手機與5G網絡兩者的匹配度直接影響網絡使用效果,這也導致部分原有支持4G無線通信網絡的手機無法順利連接5G無線通信網絡,此時必然很難體會到新技術的應用價值。據相關調查:截至2020年,5G終端用戶的連接數量已經達到2億。而從5G手機銷售量變化趨勢分析,僅在2020年一年已售出1.63億部5G手機,且預計到2021年,5G手機的普及率也將突破80%。隨著5G手機的推廣,5G無線網絡通信也將具備完善的運行條件。之所以要推行5G手機,單從技術層面上分析,源于傳統手機無法跟進網絡技術的發展。在以往的4G無線通信網絡運行環境下,若不加強創新,針對移動終端等其它載體做出調整,必然削弱其運行穩定性。從目前5G無線通信網絡信號的覆蓋面上分析,仍然有部分區域無法順利連接5G信號。所以,在考慮移動終端兼容性的同時,還需要大力研發移動終端兼容軟件,防止因兼容性問題,引發各種突發狀況。一方面,需對現下使用的移動終端軟件進行技術升級,包括對其網絡連接功能加以完善等,確保改造設計后軟件能夠為5G無線通信網絡的良性運行給予保障。另一方面,各大科研機構也需要同技術企業保持合作關系,共同探討5G無線通信網絡運行中出現的兼容性問題,找到關聯點,設計出更多新型移動終端,以此在維護5G信息傳輸安全基礎上,也能優化運行環境,必要時可采用技術交流會等形式,吸引更多技術人才加入到網絡運行管理工作中,進而在合力下,為5G無線通信網絡未來的穩定運行打造適合的環境,也能避免發生安全事件。基于此,5G無線通信網絡在運行管理與維護中,應從兼容性上對移動終端實施深度研發。
3.2完善信息傳輸建設方案
關于5G無線通信網絡的運行管理與安全維護,還應當制定完善的信息傳輸方案,以此為其提供對應的管理服務。
首先,應當圍繞5G無線通信網絡的建設流程,分別提出管理舉措。一般情況下,在網絡建設中,5G網絡需從前傳、中轉、回傳網絡等部分加以建設。在前傳網絡中,由于適宜5G網絡的建設模式以DWDM為主,此時在運行管理中,需控制好此部分的投入成本,并且加強性能維護。具體以對接入側成本管理作為重要內容,促使經過成本控制后建成的5G網絡能夠保持優良的維護條件。至于中傳網絡與回傳網絡,因5G網絡具有高帶寬需求。所以,在運行管理與維護中,可運用以太網協議,針對5G網絡的信號強度、上傳下載率加以監管,便于5G網絡保持平穩的運行狀態[2]。
其次,在5G網絡實際使用階段,還應當成立互聯網管理中心,專門針對5G網絡實施針對性管理。互聯網管理中心側重于數據傳輸、數據交換、拓展業務等事項,可促使5G網絡在互聯模式下,提升業務服務質量。管理者對于5G網絡運行狀態的管理,還需要從網絡連接順暢度、網絡信號強度、網絡傳輸速度等方面,分別制定對應的管理計劃。尤其在居家無線網絡中,用戶可從中對比5G信號與常規網絡的使用效果,而后運用測速軟件分析引起5G網絡運行異常的原因,以免長期不解決5G網絡運行問題,影響5G業務的使用體驗感。
最后,在提高5G網絡運行管理水平時,還可針對網絡結構予以優化。目前,各大運營商開始使用光纖線路的建設方式,為5G網絡的運行提供有力支撐,此時可通過網絡層次的縮減,增強網絡的擴展性,使其擁有充足的存儲空間,就此在提升網絡帶寬質量的前提下,也能在規范化管理環境下,消除信息傳輸中的安全問題。同時,在使用5G無線網絡時,還可聯合防火墻技術,降低信息安全問題的發生率。以往在4G網絡運行中,防火墻技術以及其它安全防護技術已經體現出了防御功能。而在新技術運行背景下,也需要為5G網絡的運行建立防護機制。如2019年2月份正式研發了一款5G防火墻技術,即5G-Ready,此項技術可切實解決5G網絡運行中的各種安全風險,可應對5G網絡運行中的大數據規模挑戰。
3.3實現網絡安全性建設
5G網絡現今已在各個領域發揮著顯著效用,如智慧醫療、無人駕駛、智慧教育等。而在其運行期間,應當進一步加強安全性建設,為其創造可靠的維護保障,避免遭遇信息安全問題,影響5G網絡的推行進度。在網絡安全性建設工作中,可從安全防護體系的建立與可視化管理上加以強化。安全防護體系在構建中應當先行了解5G無線網絡在運行中可能遇到的信息安全風險,并且需在傳統安全防護體系上加以完善。以往構建的防護體系多適用于4G網絡。而5G網絡的誕生則需要全新的防護體系,繼而提升有效性。其中還需格外注意的是,在5G安全防護體系構建中,需要借助程序與安全參數的設定、密鑰的應用等手段,逐步完善網絡安全防護體系,一旦出現任何安全問題,都會影響5G網絡的運行性能。
此外,在可視化管理中,還可針對網絡信息安全問題提前制定應急預案,以此保證在突發事件中,能夠切實保障5G網絡的運行質量[3]。在5G無線網絡維護管理中,對于5G網絡信息,可從安全防護上選用適合的措施,杜絕信息泄露事件的發生。除了可利用上述防火墻等安全防護技術外,還可加強信息監管,對其實施動態管理,可在可視化技術的輔助下,對信息傳輸流程中可能遇到的風險源進行精準識別,識別后需實施有效清理,直到消除可疑數據后,方可在移動終端、網絡端兩者間建立安全連接渠道,既能提高5G網絡的運行水平,又能為5G網絡的廣泛推廣指明方向,促使更多用戶都能具備5G無線網絡的連接條件。實際上,5G網絡監管照比4G網絡難度更大,因其在使用中將突破傳統的軟件、網站載體,建立互聯格局。對此,加大監管力度,也是當前最為迫切且最具挑戰的一項維護方法。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5 G無線通信網絡在其實際運行中,極易出現安全問題。對此,應從兼容性運行管理、信息傳輸建設方案、網絡安全性建設等方面著手,確保5G無線通信網絡在優良的管理條件下,發揮出顯著效用,繼而帶動經濟領域的發展質量,為我國5G無線通信網絡的良性運作給予保障。
參" 考" 文" 獻
[1]王滿鵬.5G無線通信技術與網絡安全探討[J].信息系統工程,2021(02):51-52.
[2]楊云明.淺談5G無線網絡關鍵技術建設難點與應對策略[J].電子元器件與信息技術,2021,5(01):36-37.
[3]曹偉.5G無線通信系統網絡安全問題的分析與探究[J].數字通信世界,2021(03):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