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信息化技術是有效推動高校思政課教育教學活動不斷走向深化的重要手段,在促進教育模式的轉變、提升教育質量的過程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尤其是在5G時代到來的大環境下,信息技術的各項應用也逐漸趨于成熟,為高校思政課實驗教學模式的改革創新奠定了扎實的基礎。本文主要針對信息化技術融入高校思政課實驗教學課堂的具體實施模式進行研究,為今后高校思政課教學模式的進一步改革提供借鑒。
【關鍵詞】" " 信息化技術" " 思政課" " 實驗教學" " 實施模式
引言: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普及和5G時代的到來,技術進步有效地推動著高校思政課教育教學活動不斷走向深化和提升。目前,信息化技術在高校教育中的普及程度相對較高,應用呈現高速發展趨勢,不少學校在探索將信息技術融入思政課課堂教學過程方面已經取得豐富的成果。高校思政課實驗教學改革需要在探索過程中不斷走向深入,這就要求新時代的高校思政課教師對于當下得到廣泛應用的信息技術要有充分的了解,同時對高校思政課的發展方向擁有獨到的見地,明確看清在目前的思政課實驗教學具有的重要性,思政課實驗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優點與缺點,該從何種方向彌補,以達成推動思政課教學活動不斷走向完善的目的。
一、當前信息技術的進展對思政課產生的影響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2021年8月27日發布的第4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11億,互聯網普及率達71.6%。1十億用戶接入互聯網,形成了全球最為龐大、生機勃勃的數字社會。互聯網的普及化推動消費流通、生活服務、文娛內容、醫療教育等領域的數字應用基礎服務愈加豐富,為城市和農村的用戶帶來各種數字化便利。尤其引人注意的是,2020年初,全國大中小學校推遲開學,2.65億在校生普遍轉向線上課程,線上教育課程的用戶需求得到充分釋放,在線教育應用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2目前,在世界的信息技術發展中,軟件開發與利用、互聯網產業發展、智慧社會發展、人工智能、網絡安全、5G產業發展等都是熱門話題。信息化技術在提升教育質量、促進教育模式的轉變的過程中所具有的潛力已經得到教育界的廣泛認可,眾多高校思政課教師已經在信息技術的研究與應用中投入大量精力,取得了豐富的成果,為思政課實驗教學今后的不斷推進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借鑒。
二、信息化技術融入高校思政課實驗教學課堂的實現方案
2.1信息化技術融入思政課課前引導之中
在思政課教學活動當中,電子設備和相關軟件作為必要輔助工具,在推動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觀點、方法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思政課堂方面提供了廣闊的平臺和豐富多樣的方式。通過使用QQ、騰訊課堂、雨課堂等平臺,思政課教師可以在課前對學生們所關心的重點熱點問題、思想發展狀況和情感傾向等相關信息有大體上的了解。對學生們的動態有大體上的把握之后就可以更為靈活地確定和調整課堂教學活動的流程和具體操作方式,更好地發揮信息技術所帶來的各項便利,從而實現與思政課教師自身所持的教育理念相契合,真正做到活學活用、因材施教。
信息化技術極大減少了獲取海量信息的成本和加快了信息傳播速度,為學生們在課前預習階段就可以接觸和理解課程相關信息搭建了有效的橋梁,有助于學生們在課前就獲得充裕的課程資源以便于形成對課堂內容的第一印象。例如軟件超星學習通可以和慕課平臺結合使用,由思政課教師在課前提前上傳相關預習材料和教學視頻資源供學生預習,這就有效節省學生在查找、借閱資料可能遇到的困難,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們在預習階段的學習效率。
在“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實踐”這門課程上指導學生們制作和拍攝介紹有關地方性紅色資源的思政課視頻時,筆者都會鼓勵學生們在課前就充分使用互聯網資源對相關城市的紅色資源的分布狀況、城市的發展歷史進行查詢,了解黨和政府為推進城市的建設和發展作出了哪些努力[2]。同時,了解各個時間段上社會建設與發展中的重大事件與當地紅色資源之間具有的關聯。在課前階段學生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筆者再展開詳細的課堂講解;必要時還可以使用學習通平臺提供的在線測試功能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效果進行檢測,以便于上課時針對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存在的諸多問題給予解釋與解答。將超星學習通平臺應用于課前預習過程,有助于在加強教師與學生的溝通的同時,提升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加深學生記憶與理解,方便學生們接受和傳承社會主流價值觀。
2.2信息化技術融入思政課實驗教學課堂之中
信息技術有助于加強思政教育課程實踐的創新。思政課課堂教學活動是思政課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的關鍵活動;是教師闡釋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答疑解惑澄清各種錯誤認識,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過程;是學生在內心經歷從理論思辨到理論理解再到自我體驗的完整過程。以單純的理論灌輸為主要特征的傳統的思政課教學模式存在著學生們接收信息速度慢、信息收集內容零散、難以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等問題,學生們在接收和理解課堂信息過程中通常會耗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在阻礙師生間信息交流的同時,又對思政課形成了內容枯燥、方式刻板、空談理論、難以吸收理解和應用的印象,進而影響了思政課課堂教學的效果。為提升思政課實驗教學課堂的教學質量,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豐富學生們的情感體驗,思政課教師可以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充分利用當前正處于快速發展中的VR技術,將其嫁接到思政課實驗教學課堂活動中,并在思政課實驗課堂的實踐過程中不斷優化與發展VR技術,不斷完善思政課實驗教學模式。
VR技術與思政課實驗教學相結合的一個重要切入點是建設虛擬博物館。通過虛擬博物館的建設,將具有地方特色的紅色資源乃至全國范圍的主要紅色資源集成在一個平臺上,讓師生足不出戶即可對重要的革命傳統教育基地進行考察學習。虛擬博物館將以歷史事件為案例,在場景中融入相關教學知識點,進行相關歷史知識的學習和考核,能夠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情懷熏陶。為提升學生的實踐質量,思政課教師還可以利用VR技術中的角色扮演功能以及人機交互功能增強學生體驗,幫助不同性格學生進行模式調節,加強學生的體驗感,克服學生在傳統思政課教學模式當中忽視學生操作環節的弊端,以及即使存在學生操作環節也只偏重文字資料的搜集整理、觀察為主、操作為輔的弊端。除此之外,思政課教師甚至還可以根據不同的教育內容與教育需求進行情境上的創設,構建新的虛擬仿真情境以促使學生們感受到現實情境氛圍的熏陶,達成讓學生們身臨其境的效果,從而實現將VR技術充分融入思政課實驗教學課堂的目的。
2.3信息化技術與思政課課后教育相融合
在思政課實驗教學模式當中,將信息化技術與思政課教學相融合的目標是要通過采用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幫助學生們理解和接受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牢固樹立和傳承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學生們能夠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思政課實驗教學模式對學生產生的影響絕不僅僅局限在課堂時間,通過與信息化技術相結合的課堂講授引起學生的關注、提升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之后,引導學生在課后主動反思并自覺主動地加強和鞏固課堂上接觸到的知識點,并為課后的系統總結過程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這是檢驗思政課實驗教學模式是否能夠達到觸動學生內心、將思政課教材體系轉化為學生內心信念的一個重要環節,信息化技術可以在此過程中充分發揮其優勢和體現其價值[4]。
例如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當中,教師在課堂講解完馬克思主義哲學部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論之后,可以利用超星學習通平臺進行課后的課程內容框架繪制、知識內容梳理以及課后測試與評價等活動。學生們可以分成小組對課程章節內容框架進行整理,繪制出多種多樣的邏輯推理圖加深對課本各部分內容的系統理解,通過這一過程不斷加深記憶。然后任課教師可以通過學習通平臺靈活安排各種形式的電子測試,由平臺自動評分并對測試情況給出詳細具體的數據分析,生成測試報告再反饋給任課教師,有助于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們對各個知識點的具體掌握情況,并針對學生們未能消化吸收的內容查漏補缺。 [5]。
三、信息化技術與思政課教學融合的未來
當前我們正處于信息化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信息化技術的發展為思政課傳統教學模式向實驗教學模式轉變提供了強大的助力。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的出現為思政課堂的信息化課堂建設提供了新的養分。作為信息化技術與思政課教學融合產物的思政課智慧課堂已經開始出現。思政課智慧課堂主要借助數字文本、視頻音頻、圖像、動畫等形式,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紅色資源視頻庫等教學資源進行數字化轉化,搭建起面向本地本校的思政課數據共享大平臺,再通過云端共享、云傳播等形式為其他共享單位提供便捷的接入渠道,從而確保思政課教師與學生們的知識獲取渠道逐漸通暢,切實提升思政課教學活動的針對性與實效性。
四、結束語
在信息化技術發展日新月異、信息化技術已經對思政課課堂教學活動產生巨大影響的背景下,思政課教師應該順應當前技術發展的潮流,從提升學生們的課前預習效果、增強課堂展示的生動性、深化課后的總結評價這三個角度出發,積極探索信息化技術融入思政課實驗教學課堂的具體實施模式和實現方案,以便為今后高校思政課教學模式的進一步改革和發展提供借鑒。
參" 考" 文" 獻
[1] 郭慧敏. 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現狀與網絡實踐教學模式創新[J].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 2019, 000(002):114.
[2] 陳峰. 思想政治課實踐理論教學模式探究--評《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教程》[J]. 中國教育學刊, 2019, 000(006):后插13.
[3] 李德華, 陳獻寧. 實踐教學管理模式的創新對于高校思政教育的影響——評《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創新研究》[J]. 高教探索, 2019, 000(001):134.
[4] 朱佳雯. 國際農業合作視野下的高校思政理論課程教學改革——評《互聯網+視域下思政課教學理論與實踐發展研究》[J]. 熱帶作物學報, 2020, v.41(10):241-242.
[5] 黃薇. 基于\"課程思政\"教育模式的廣告學專業課教學改革研究——以公益廣告課程為例[J]. 傳媒, 2019, 302(09):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