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在“互聯網+”的概念提出之后,各行各業都隨之發生了相應的改變。本篇文章重點分析了在互聯網+的發展環境之下,如何有效地提升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從而培養出更多優秀的藝術設計類型人才。本篇文章將本科院校作為了研究的重點,對本科院校在藝術設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分析,進一步指出,教育教學要始終注重培養學生的“設計本性”。作為本科院校的藝術設計類教師,要肩負起教學設計和創新的使命,在進行課程教學時,必須采取更新的思維以及產品,將物質空間和自然進行深入的融合。而在創新設計理念上,應當充分結合市場的實際需求,在最大程度上發揮創新設計的價值和意義,不斷創新發揚本土文化,促進設計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 “互聯網+”" " 藝術設計" " 教育教學" " 教師
引言:
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今天,教育行業也進入了信息化時代,而與此同時,教師也處于教學模式轉變和教學資源整合的階段中。教育行業的進一步發展,離不開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有效提升,而教師能力的提升,僅僅只依靠短時間的培訓是遠遠不夠的。對于教師來說,在教育變革的背景之下,對教學的理念進行有效的更新,并不斷提升教學能力,創新教學設計和教學手段,對于教師的未來發展是十分重要的,這也是推動我國教育事業前進的根本動力。借助互聯網平臺所具有的各項優勢,從多個方面加強教師的內涵素養,尋求更加科學有效的方式促進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不斷提升。分析總結,教育水平提升的教學規律,從而進一步促進教師素養的提升[1]。
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的環節之中,應當將學生本位思想作為教學的首要發展原則,以微課程改革的教學模式,促進教學水平的進一步提升,綜合性的提升,教學項目的實踐教學能力,讓每一個學科的知識內容能夠達到融會貫通的目的,如此一來,教師的教學素養水平以及創造性教學能力將得到有效的提升,而這也是進一步推動教育行業持續向好的關鍵途徑之一。
一、互聯網時代下,對藝術設計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新標準及新要求
我國已經進入了新常態的經濟發展環境之中,與此同時,我國在文化產業發展方面也面臨著更加全面化和深化的變革。文化事業有著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文化市場對于創意創新型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的擴大,從而使得相關藝術教育行業也帶來了十分重要的影響,為了能夠培養出更加適應市場發展需求的新型化設計人才。那么,應當從教育事業上入手,不斷有效的提升教師的綜合教學能力以及教學素養,而針對此方面的研究工作,也成為了文化產業快速發展背景下,推動設計教育快速發展的關鍵所在。
在互聯網時代發展的大環境之下,商品經濟發展的模式也被革新,商品與消費者都逐漸演變成了一種隱形化的狀態,商品的交易可基于互聯網平臺進行。所以,對產品進行設計,不僅要充分考慮到消費者的需求,還要通過產品的設計對企業品牌進行定位,讓產品能夠具有深入人心的品牌形象,并且能夠作為企業經營理念傳達的有效載體[2]。時代化發展背景之下的藝術設計新型人才教育培養者必須要具有前沿的思想觀念以及敏銳的洞察能力,有著應用多樣化技術以及先進互聯網資源的能力,從而從多個方面不斷的提升自身的技術能力和素養,使自身成為具備跨學科以及科技化和實踐化等多方面能力的綜合性人才。
互聯網時代之下,產品更新換代的速度較快,不僅如此,產品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大,設計師在進行產品結構設計的過程當中,不僅要有效的考慮到市場的真正需求因素,還需要對產品占領隱形市場的能力進行挖掘,例如,在當下熱門電商產品品牌規劃和設計、宣傳的整個環節當中,必須要重點突出品牌的設計感和價值感,例如,著名的電商品牌“三只松鼠”。
一些電視劇在播放的過程當中也會夾帶一些隱形的廣告,從而進行產品的推廣和品牌的塑造,而與此同時,會給影視廣告的從業人員提出更高的標準和能力要求。
新時代的發展背景之下,藝術設計教師需要具備多方面的教學能力,除此之外,還有擁有較高的設計水平,能夠通過時代化的眼光,挖掘更深層次的設計需求,有著與市場消費心理學和統計分析等方面知識內容相結合,做好產品分析和設計的能力,設計出能夠讓消費者引起強烈共鳴的產品,從而更好地進行藝術設計的教學。
二、“互聯網+”環境下,藝術設計教育學新架構的組建
在世界經濟以及文化等多重要素不斷融合的時期,互聯網呈現出了空前的發展速度,而教育行業也借助互聯網所具有的各項優勢特征,對教育形式和學習方式進行了徹底的改變和優化,轉變成為了有著現代化發展理念的教育模式。世界各國為了能夠更好的順應教育的變革趨勢,結合實際發展情況,制定出了更加科學合理的教育發展目標。
為了能夠順應互聯網時代的發展,麻省理工學院有效的開辦了與在線教育有關的互聯網學習平臺,該學習平臺通過在MITx平臺之上建立edX的方式進行在線教育和資源共享;哈佛大學也有效的借助互聯網平臺構建了關于理工科以及人文社會科學課程的在線學習資源;edX平臺的主要作用在于有效的借助互聯網進行交互式學習,能夠通過模擬實驗室的方式,讓學生以在線學習的方式進行學習,而在此過程當中,也可讓學生與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教師之間進行充分的互動和交流,學習資源能夠更加便捷的進行共享,在網絡平臺上,按照規定完成相應科目的學習和考核,就能夠獲得相關科目的網絡學習證書。
就當前我國教育教學實施的情況來看,教師所具備的教育教學能力,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賴于科學技術手段進行有效的提升和發展,越來越多的教師趨向于選擇“個性化”的教學方式。當下,教育信息化的發展能夠有效地促進教育現代化的全面推行,也能夠讓學生們擁有更加公平的學習機會[3]。如何在最大程度上將互聯網資源進行分割和利用,從而使得高等院校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和加強,是教育工作者必須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就藝術設計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培養和提升來說,其培養的重點始終要放在藝術設計,綜合實踐能力的提升上,致力于全面發展教師的職業技能水平,使教師能夠具備指導學生的能力,讓學生有著良好的創新以及社會實踐和方法運用的能力。
藝術設計科目相較于其他的科目來說,其抽象思維更加廣闊,不僅如此,實踐應用力更強,所以,藝術設計教師必須要革新教學理念,向先進的企業發展思路和設計思路進行學習及對接,對自身的授課工作頁進行不斷的完善和改進,整合重點教授章節和知識點,充分的借助先進化的教學手段進行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
三、教育學深度融合,促進教師隊伍的內涵體系建設
只有在教學上做到靈活巧妙,才能夠進一步推動學習的進步。藝術設計課程的重點在于能夠突破和創新,因此,藝術設計教師在進行課堂交涉的過程當中,也應當對教授的方法進行大膽的革新,運用更加多樣化的授課形式創新課堂內容。
當下,有效的借助互聯網以及先進的科學技術,線下課程的靈活性和有效性也在不斷的加強,例如,通過手機終端軟件便可創立一鍵簽到以及作業提交、課下討論等功能,進一步提升了教學的效率;MOOC的推廣和應用,就巧妙地借助了互聯網平臺,將各個高校教師的教學課程進行了共享,達到了資源的最大化使用。
藝術設計,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提升,可重點建設和發展教師的內涵水平提升方面。在互聯網資源的支持之下,對部分教師所具有的傳統教育理念進行革新,使其具備更加前沿及現代化的教學理念,對教育教學資源進行充分的整合和運用,對學生在課改當中的問題進行及時的反映,做到一邊學習一邊改進的目的。
結合教學的實際情況,對每一堂課程的任務工單進行制定,并對教師及學生的任務清單進行明確和劃分;明確學生的具體工作單,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協作討論,并完成下發的各項任務,任務完成之后進行小組分享[4]。更多的數字媒體消費者掌握著越來越多的媒體體驗控制權,而在其中,交互性以及事后可控性更高的網絡媒體形式,更容易被廣告客戶主體采納和接受,在市場行為的影響之下,更多的終端廠商和數據企業以及應用開發商都選擇投入到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去,對于藝術設計教育來說,人才的培養模式和理念必須結合時代化的發展,做出相應的改變,從而為區域經濟的發展提供更強有力的助力。
教師內涵建設的基礎在于能夠解決,存在于教學環節當中的各項問題,對教師的整體教學質量和效果進行有效的預測,從而把更新的教學模式和技術應用到課程的實踐過程中去。互聯網在教育行業的發展,使得廣大的教師群體有了更方便快捷的學習研討平臺,互聯網平臺上眾多的信息資源也能夠得到共享,存在于教學實踐過程當中的諸多問題,在網絡平臺上提出之后,并能夠獲取有效的解決方案。與此同時,對藝術設計類型教師教育觀念和方法進行不斷的革新和優化,才能夠有效的提升教學的整體速率,關鍵在于以下幾個方面:
1.對于藝術設計類型年輕教師在教育教學環節當中所存在的知識結構體系匱乏問題進行統計整理,并根據問題的具體類型,查找最佳的解決措施和方案[5]。年輕的藝術設計教師群體有著更加活躍的創新思維,能夠更好地帶領學生進行設計理念和設計內容形式上的創新,然而,年輕教師群體在知識結構方面的認知度較年長教師群體來說,顯得更加匱乏,所以必須要對年輕教師群體的內涵建設進行不斷的加強,有效的開展課程改革實踐。
有效地構建其“傳、幫、帶”的教學形式,將藝術設計類型的教師根據專業方向的不同劃分成為幾個研討組,在對教學形式及內容進行充分討論的前提下,又能夠實現相互之間的“取長補短”,不斷加強配合的力度,提升藝術教師的思想認知,讓藝術教師的思想價值觀念得以提升,從而在工作中投入更加積極的狀態,最終達到學術水平和綜合實力提升的目的。
采取現代化的教學形式,充分的采納學生提出來的意見和建議,對學生展開問卷調查,以可鉗工作業以及課堂微視頻等形式展開教學,并對各個班級進行教學試點。
2.對教學整體以及單元的設計結構進行不斷的總結和改進,創新教學內容和形式。教案的設計應當參照“六步教學法”。將原本已經劃分為不同板塊的教學內容,通過任務分配的方式,劃分到各個不同的模塊中去,促進課程內容的有機整合和分配。
3.有效地開展校企合作,教師應當深入到企業中去,學習企業的先進設計理念和形式,從而培養出有著更好市場適應能力的人才。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環境之下,藝術設計類型教師必須要針對區域性市場人才需求進行充分的調研,不斷的更新和優化教學方式及手段,進一步創新教學模式。合理的調整整個教師隊伍的組織結構,做好教學資源科學調配及整合的工作,搭建起運營水平較高的網絡資源課程體系,有效的促進教與學的深度融合,并不斷增強教師的內涵建設。才能夠有效的提升藝術設計教師教育教學的整體素養和水平,培養出更加優秀的藝術設計類人才。
參" 考" 文" 獻
[1]曲躍.互聯網時代高校藝術設計的多樣化教學路徑[J].才智,2019(17):191-191.
[2]崔瑾.試論基于“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高校藝術設計教學策略[J].明日風尚,2019,(04): 101-101.
[3]崔怡.論\"互聯網+\"時代藝術設計專業教師的角色轉變[J].2021(2017-8):122-123.
[4]苗凌童.互聯網教學在藝術設計專業個性化創新教育方面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 2019(06):202-202.
[5]徐作梅.”互聯網+”環境藝術設計類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J].藝術品鑒,2019(7Z):22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