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世軍拄著雙拐,與阿拉騰花一起,或攜手在灌木間巡護,或相依在沙丘上遠眺那些剛種下的花棒樹……
在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徐世軍與阿拉騰花這對夫妻的身影,已經和沙漠融為一體,而徐世軍“獨腿大俠”的名號也遠近聞名。
20世紀70年代,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的干旱問題還不是特別嚴重,徐世軍聽父親說,在徐世軍出生前曾經連下一個月的雨,可自打徐世軍記事后,這樣的“奇跡”就再也沒發生過。
20世紀80年代起,草場和牲畜由集體所有轉歸個人承包,牧民致富積極性高漲,草原面積很快跟不上牲畜數量的增加,逐漸開始退化,雨水也越來越少。徐世軍記得,那時候家里承包了兩萬多畝草場,飼養羊、駱駝等牲畜。到20世紀90年代初,就明顯感覺草原不養人了,發展速度越來越慢,于是牧民開始賣掉牲畜外出打工。2005年,30歲出頭的徐世軍也與阿拉騰花下定決心,離開沙漠搬到城里發展。
徐世軍當過建筑工程車駕駛員,運營過礦區和建筑工地工程車,后來做起了戈壁奇石生意。“生活條件好了很多,可心里一直惦記著家鄉和沙漠”。
徐世軍的家位于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騰格里沙漠腹地,小時候出門都是騎馬、騎駱駝,為了出行方便,徐世軍成了當地第一個騎摩托車的人,后來又花幾千元買了一輛老北京吉普車代步,直到有一天,沙漠即將通公路的消息傳來。“那一瞬間,就感覺家鄉有希望了。”徐世軍說。2015年,徐世軍與阿拉騰花一起回到闊別近10年的老房子,房前屋后的樹已經枯死大半,幾乎看不到綠色。
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是典型的干旱少雨地區,風大沙多,晝夜溫差大,在這里種樹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但徐世軍還是決定知難而上。
“剛開始是為了改善房前屋后的植被,壓住風沙,種了一段時間,小樹慢慢長大了,防沙固沙的效果特別好,就喜歡上了種樹,開始大片地種。”徐世軍說。“那時候是自掏腰包選購樹苗、雇用工人和機械,至今已綠化千余畝土地,前后投資了20多萬元,好多樹苗還是我要來的、撿來的。”“有的綠化工程剩下的幾百棵、幾千棵樹苗直接就扔了,我就去撿回來,也不怕丟人”。
第一次種樹沒經驗,種下去澆足水,葉子出來了,可是一場風沙過去,葉子都打掉了,再澆水,再長葉子,一場風沙又把樹苗變得光禿禿,折騰幾次樹就死了。徐世軍也學會了選擇樹種,必須耐堿性、抗風沙,風景樹再漂亮也不能要。2017年起,徐世軍開始承擔螞蟻森林種樹項目,主要種植適合沙漠生長的花棒樹。“這個項目在經濟上給我們補貼,更在生態上固住了風沙、增加了綠色”。
最早種樹,完全是靠人拿著鐵鍬一個坑一個坑地挖,后來徐世軍發明了一種手提式打坑機。“人可以稍微輕松些,但得看季節,只有下了雨地皮是濕的才能用,地表都是干沙根本用不上”。經一位電焊工親戚提醒,徐世軍開始琢磨怎么借助機器的力量,把自己從繁重而又低效的勞動中解放出來。受農用四輪車啟發,徐世軍鼓搗出這種“沙漠打坑神器”,幾秒鐘就打一個坑,每臺手提式打坑機后面跟著兩個工人,一個插樹苗,一個踩實,幾千畝的樹苗,十幾天就種完了。“要是靠人工種植,這簡直是無法完成的任務,因為干沙層太厚,剛挖開沙子馬上又填回去了。”嘗到了甜頭,徐世軍甚至把他的發明上傳到互聯網上“共享”,一傳十,十傳百,后來周邊都開始用這種“沙漠打坑神器”種樹。
2020年“七夕”節,48歲的徐世軍完成了一個心愿:與阿拉騰花一起在手機里“種”下一棵屬于自己的“愛情樹”。那是一棵他們再熟悉不過的花棒樹,徐世軍用阿拉騰花的名字為它命名。蒙古語里,“阿拉騰花”意為金蓮花,能給人帶來幸福。而細心的網友發現,一天給手機里的螞蟻森林“愛情樹”澆水520克,就會出現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畫面,這是螞蟻森林公益項目在向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這對“花棒夫妻”致敬。
從2017年開始承擔螞蟻森林種樹項目以來,徐世軍與阿拉騰花已經在現實生活中,為全國網友種下超過30萬棵象征愛情的花棒樹,但“云種樹”還是第一次。感受到癡迷種樹的徐世軍難得的浪漫,從“種”下這棵樹起,阿拉騰花的臉上就一直帶著笑。
花棒樹,又名沙漠姑娘,因枝葉茂盛、根系發達,是防風固沙的一把好手,更因掛滿枝頭的粉紫花朵,以及適合沙漠生長的超強生命力,被網友稱為愛情樹。花棒樹承載著無數網友對愛情的憧憬,也見證了徐世軍與阿拉騰花的悲歡喜樂,陪伴著徐世軍與阿拉騰花每個黃昏日暮。
徐世軍與阿拉騰花種下的這片花棒樹,就位于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騰格里沙漠腹地。在這片土地上,有三分之二的土地被沙漠覆蓋,華北、沿海地區出現的沙塵暴,絕大部分和騰格里沙漠有直接關系。因此,每一片綠色都顯得特別珍貴。
“2020年起,我的樹長大了,有樹蔭了,坐在下面,別提多美。樹和人雖然生命形態不同,但我覺得是共通的,你對它負責,它也會對你負責。”徐世軍說。
6年來,徐世軍與阿拉騰花在沙漠種樹6000余畝,超30萬棵正在一天天長大的樹寶貝,是騰格里沙漠的綠色希望,也是徐世軍與阿拉騰花的“孩子”。對徐世軍與阿拉騰花來說,種樹并不是什么“堅持”,而早已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在普通土壤里種樹,種好后澆上水,基本上不需要太多養護,在沙漠種樹就不一樣了,必須提前建好鐵絲網圍欄對付亂跑的牲畜。樹苗一旦發芽,還要時刻防治鼠害蟲災。“花棒樹苗只有30多厘米高,比牙簽粗不了多少,太小太脆弱了,根本經不起折騰。”徐世軍說。“剛種下的花棒樹苗是最需要精心養護的,等長大些,莖干粗壯了,根系發達了,就皮實多了。”
趕上干旱季節,為花棒樹澆水量會非常大,用水車從很遠的地方把水拉來,再背著水罐逐棵樹澆水,成本也很高。每年七八月是內地多數地區的雨季,卻是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最干旱難熬的時候,直到進入九月雨才來,每場雨,或大或小,都是徐世軍的開心時刻。
2019年8月27日,徐世軍遭遇飛來橫禍,一輛失控的小轎車從背后撞倒站在路邊的他,導致左腿截肢。“我聽到消息時沒想到這么嚴重,等到醫院一看,感覺天都塌下來了。”阿拉騰花說。
截肢手術后才一個月,徐世軍就急著讓阿拉騰花陪著去沙漠看樹。徐世軍心疼樹,阿拉騰花心疼徐世軍。
風沙漫天的荒漠里,忙碌的徐世軍身邊,一年四季總有阿拉騰花默默陪伴,陪著他風吹日曬、忙里忙外,只為幫他實現種樹治沙的心愿。
徐世軍與阿拉騰花精心侍弄的花棒樹屬于灌木,生長迅速,五六年以后的花棒樹,就可以綠意盎然,粉花點點。除了防風固沙,花棒樹還是優質的蜜源植物,而且花期長,可以從夏天一直開到秋天。
“都說這個花棒樹代表愛情,我們給30多萬網友每人都種了一棵愛情樹,卻一直沒能給自己種上一棵。”徐世軍說。“結婚后這么多年,與阿拉騰花就一直在一起,不管是做生意,還是種樹,都在一起,自己性子耿直,脾氣硬,想做的事情一定要去做。為了配合我,阿拉騰花付出了很多很多。腿傷后當時動不了,吃喝拉撒全靠她,打心底里非常感激她”。
2020年“七夕”節前幾天,在一棵半米多高的花棒樹前,徐世軍拉著阿拉騰花坐下,舉起手機拍下合影留作紀念。“七夕”節當天,腳打后腦勺地忙活了一天,徐世軍終于趕在商場關門前給阿拉騰花買了個背包,放在車后座上去接阿拉騰花,阿拉騰花一眼看到卻明知故問是不是給自己買的,當時徐世軍別提有多得意了:“有時間也想浪漫,為了種更多的樹,顧不上浪漫了。”
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是越野愛好者的天堂,每年都會舉行越野愛好者的“英雄大會”,在這一望無際的荒野中駕車馳騁,的確是很多人的浪漫。但對于徐世軍與阿拉騰花來說,浪漫不在于挑戰和征服,而是溫柔地“拯救”這片土地。看著親手種下的樹苗生根、發芽、抽枝、開花,徐世軍與阿拉騰花把種樹當成了一生的使命,并在共同種下的林海里,守望著值得相守一生的愛情。

“剛開始,通過我的朋友認識的他,第一印象挺有眼緣的,長得帥氣,然后慢慢相處,覺得人家會過日子、勤快,也挺有責任心的。”可是令阿拉騰花沒想到的是,結婚后徐世軍總是記不得結婚紀念日,甚至想不起是哪一年結的婚,反差強烈的是,一旦提起種樹,徐世軍立刻如數家珍,滔滔不絕。
面對這個癡迷種樹的丈夫,阿拉騰花有時會覺得委屈,但更多的還是支持。“他有啥夢想我都支持他,一直以來都支持。我就跟他守著這片樹林,等樹長大了,我們就在樹前下棋,在這里養老。”阿拉騰花說。
“放棄很容易,堅持很難。你必須具備足夠的勇氣堅持走自己的路,喜歡的事就要堅持到底,你別無選擇。”2020年新年第一天,徐世軍在微信朋友圈里給自己打氣。這幾年,徐世軍與阿拉騰花奔波在城里和沙漠之間,靠奇石生意掙點兒錢,然后買樹苗回家種樹,即使截肢后也沒停下來。“我沒有想過放棄,也絕對不會放棄,我必須種出一片森林來。”徐世軍說。
“每一棵花棒樹都是網友的感情故事,雖然我們素不相識,但每棵樹都是有靈性的,我們得照顧好。”徐世軍的計劃是:只要還有一分力氣,就繼續踏踏實實種樹。如果有一天,確實種不動了,就買輛大車,帶著阿拉騰花,開到哪里就走到哪里,看看外面的風景,好好浪漫一回。現在,徐世軍就希望阿拉騰花能身體健康,每天都開開心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