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慶匯


去年12月中下旬流動性意外寬松觸發2021年“春季躁動”行情提前開啟。宏觀風險點的矛盾可能要到二季度才會爆發。一季度相對而言對于資產價格是比較友好的環境。
年前將募集近3000億元規模
自從開年之后,新發行基金極度火爆。
1月11日這一周,就有41只新基金發行,涉及易方達、嘉實、南方、匯添富、博時、工銀瑞信、銀華、華夏、富國、國壽安保、銀河、天弘、華安、上投摩根、海富通、萬家、國泰、創金合信、中融、大成、國投瑞銀等32家基金公司。
其中包括王園園管理的富國價值創造混合、邱棟榮管理的中庚價值品質一年持有期混合、劉武管理的易方達戰略新興產業股票、章暉管理的南方阿爾法混合、劉江和葉盛管理的匯添富穩健添益一年持有混合、倪斌管理的華安中證新能源汽車ETF、袁芳管理的工銀圓豐三年持有期混合、周學軍管理的海富通均衡甄選混合、詹成管理的景順長城產業趨勢混合、張金濤和胡宇飛管理的嘉實港股優勢混合、程洲管理的國泰通利9個月持有期等。
根據天風證券的數據,1月初已經有8支一日售罄的爆款基金,合計規模達812億元。截至目前公布的數據,未來一個月已經排期等待發行的基金還有47支左右,其中有26支公布了發行上限,平均上限76億元。如果按照這一上限樂觀假設,那么47支基金,對應最大發行規模可以超過3500億元。中性假設下,如果剩余沒有公布募集上限的21支基金,平均募集30億元,那么總募集規模也有2600億元。
Wind數據顯示,年后第一周5個交易日內,8只主動偏股基金一日售罄。若算上已宣布提前結束募集未發成立公告的基金,包括廣發均衡優選、興全合興兩年封閉運作混合(LOF),2021年開市第一周首發新基金已合計“收下”超過1000億元的資金。
爆款頻頻
新年開年以來,每個周一都是新基金“爆款日”。
1月4日,4只基金一日售罄。景順長城核心招景認購資金約有241億元、廣發興誠認購資金約為153億元、富國均衡優選認購資金約為107億元、中歐悅享生活認購資金約為94億元。
11日也不例外,早間開盤僅1小時,就傳來富國價值創造、南方阿爾法發行規模已超募集上限的消息,兩只“日光基”已經誕生。據渠道消息,一個上午,南方阿爾法混合募集金額超過210億元,富國價值創造募集已超180億元,博時匯興回報一年持有“吸金”過百億元,易方達戰略新興產業和工銀瑞信圓豐三年持有基金募集規模也有100億元左右,5只爆款基金半日合計銷售約700億元。
這幾只基金的擬任基金經理,這兩年的業績都非常好,迅速成為網紅。
比如富國價值創造,擬任基金經理王園園2017年6月起開始陸續擔任富國消費主題、富國品質生活等多只基金的基金經理。Wind數據顯示,截至1月8日,王園園任職期總回報率233.32%,年化回報率超40%。王園園長期深耕食品飲料、商貿零售、輕工和農業等大消費板塊,富國消費主題混合基金近3年收益率162.69%,位居同類基金前100名。
南方阿爾法混合擬任基金經理章暉,自2015年5月起開始掌管南方新優享靈活配置混合等多只基金。Wind數據顯示,截至1月8日,章暉任職期總回報率193.56%,年化回報率21.10%。他管理時間最長的南方新優享基金任職期回報率164.22%,年化回報率18.86%,該基金最近3年收益率達118.49%,位居同類基金前四分之一水平。
博時匯興回報的擬任基金經理吳渭,是博時權益“中生代”基金經理, 2013年正式開始管理公募基金,現任權益投資主題組投資副總監。他管理的博時匯智回報自2017年起連續4年取得正收益,尤其是2018年,當年滬深300指數下跌超25%,全市場股混基金超88%收益為負,而博時匯智回報以年度正收益排名同類前6%。
工銀瑞信工銀圓豐三年持有期混合的袁芳業績也非常好。截至1月8日,由她掌管的工銀文體產業股票基金最近5年收益率達到296.27%,排名同類基金第13名。
春季躁動行情
春季躁動行情目前看起來非常強勁。
博時基金魏鳳春認為,春躁行情已經提前啟動。具體來看,去年12月中下旬流動性意外寬松觸發2021年“春季躁動”行情提前開啟,目前市場整體賺錢效應依然處于低位,后續賺錢效應有望向上擴散,ERP也指向后續指數藍籌的躁動行情可期待,春節前是最確定的做多窗口。結構上,保持對順周期有色、化工、金融板塊的核心倉位配置,成長繼續推薦景氣可以跨年且長周期向上的軍工和新能源車板塊,同時將歷年春季躁動表現突出但當前滯漲的電子板塊納入觀察。
國泰君安董琦認為,當前時點一季度的宏觀環境整體依然利好資產價格,內外多重因素對權益與商品行情將帶來一定支撐。當前宏觀環境的特點是“經濟動能趨頂,政策退坡有底”的狀態。內部因素中,當下時點最核心因素仍然是流動性寬松。
另一個重要因素,國內疫苗的落地與推廣速度超出預期。雖然當前國內依然有部分地區存在病例反復,但疫苗整體落地時點超預期,后續推進節奏大概率也將好于預期。
最后一個重要因素是金融去地產化的加速。從國內環境來看,這一系列政策將徹底打破“地產-金融”舊有閉環,促使商業銀行乃至整個金融業行為模式與金融資源投向大幅改變。
他同時認為,宏觀風險點的矛盾可能要到二季度才會爆發。外部風險因素,一是海外疫苗推進進程慢于預期,二是美聯儲寬松政策提前退出。一季度相對而言對于資產價格是比較友好的宏觀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