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春陽

美國新總統拜登上任伊始,國際社會普遍期待困境中的伊核問題能迎來轉機。不妨再看一下伊核問題的前世今生。
一,伊朗的核計劃 伊朗素有通過發展核技術振興國力的愿望。親美的巴列維王朝在上世紀50年代啟動核計劃,在70年代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和《全面保障監督協議》。1979年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后,新政府與美國陷入敵對關系。80年代后期開始了新的核計劃。
伊核問題初次升溫在2002年8月。海外反對派團體“伊朗全國抵抗委員會”披露,納坦茲和阿拉克兩個秘密核設施具有生產核武器材料的潛力,引起世界嚴重關切。
鈾濃縮 伊朗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從巴基斯坦核科學家卡迪爾·汗的秘密網絡獲得了鈾濃縮離心機,從此發展了本土離心機,還繞開國際出口管控措施,大批采購制造離心機的材料與設備。到2019年,伊朗研發測試的離心機已有15種。伊朗建有兩個鈾濃縮場址:納坦茲和福爾多,都是隱蔽、抗打擊的地下設施,分別于2002年和2009年被披露,在2013年伊核協議談判初期,伊朗已安裝2萬多臺離心機,大部分是第一代IR-1離心機,其中約1萬臺在運行。
重水堆和其他核設施 阿拉克場址有一座年產16噸的重水廠和一座未運行的40兆瓦重水研究堆。據估算,該重水堆運行后每年能生產10千克核武器钚材料。伊斯法罕建有核研究中心、鈾轉化廠、燃料制造廠等。外界還認為伊朗可能在2003年進行了與核武器相關的高能炸藥試驗。
二、伊核協議 伊朗官方堅稱其核計劃性質為民用,堅持鈾濃縮的權利。國際社會多年來對伊朗是否有制造核武器的意圖,也沒有定論。2002年秘密設施披露,伊朗最初采取了合作態度,在2003年12月簽署《全面保障監督協議》的《附加議定書》,但未批準。2005年,內賈德當選總統后采取強硬路線,恢復鈾濃縮。此后,聯合國安理會多次通過制裁決議,要求伊朗停止鈾濃縮活動,美歐等制裁也逐漸加碼。2011年到2015年間,制裁空前嚴峻,伊朗原油出口下降超過50%,經濟萎縮約20%。伊核問題談判在2013年6月溫和派的魯哈尼當選總統后才取得實質進展。2015年7月,伊朗和美法德俄英中六國及歐盟簽署《聯合全面行動計劃》(一般簡稱《伊核協議》)。
伊核協議是在雙方關切極難調和的情況下達成的。協議保留了伊朗發展核科技的權利和全部核設施,通過限制核能力規模,使生產一枚核武器所需材料的時間延長到一年,以換取取消制裁。協議規定,納坦茲最多安裝5060臺IR-1離心機,產品豐度不超過3.67%;福爾多保留1044臺IR-1離心機,但不再處理鈾材料;低濃鈾庫存量不超過300千克最高3.67%豐度的六氟化鈾或其他化學形式同等量;阿拉克重水堆重新設計;重水庫存量不超過130噸;擴大國際原子能機構訪問權;伊朗須在國際監督下購買必要物項。協議措施的最長有效期為25年。
三、轉折與現狀 特朗普政府2018年宣布退出伊核協議,采取“極限施壓”政策恢復制裁。伊朗也從2019年5月起一步步采取了突破協議條款約束的措施。2020年11月,伊朗低濃鈾庫存達到2442.9千克(絕大部分豐度為4.5%),并安裝了更先進的離心機。2021年初,豐度20%的濃縮鈾也已開始生產。伊朗核能力將很快超過伊核協議前的水平。
拜登上任后,伊朗頻繁敦促美國恢復執行原本協議,但拜登政府既不打算單方面首先取消制裁,也不愿取消限制原油出口等關鍵性制裁措施,反而希望以此為手段,讓伊朗有更大讓步。伊朗國內反對伊核協議的意見也越來越大。2020年12月底,伊朗議會通過法案決定,如果美國在2月底前不取消制裁,伊朗將采取停止自愿執行實施《附加議定書》等措施。
四、展望 伊核協議現正處在決定前景走向的關鍵期。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在2月初表示,美國取消制裁,伊朗才會返回協議義務。而拜登表示,美國不會首先取消制裁。雙方面臨著艱難的談判。希望似乎在于,雙方能否形成一個分階段同步行動的路線圖,為最終返回協議爭取時間。到2021年6月伊朗政府換屆,如果強硬派當選,伊核問題又將面臨更大的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