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一元
2月15日,世界貿易組織(WTO)全體成員一致同意,任命尼日利亞經濟學家恩戈齊·奧孔喬-伊韋阿拉為新任總干事,任期為2021年3月1日至2025年8月31日。世貿組織掌門人持續半年的空缺狀態終于結束。
奧孔喬-伊韋阿拉的當選在世貿組織歷史上創造了兩個“第一”:第一位女性總干事,以及第一位非洲裔總干事。她經歷豐富、成就卓著,曾經的職務包括尼日利亞財政部長、尼外交部長、世界銀行常務副行長和全球疫苗免疫聯盟(GAVI)董事會主席。盡管如此,奧孔喬-伊韋阿拉此次當選世貿組織總干事仍是一波三折。
2020年8月31日,來自巴西的阿澤維多提前一年結束總干事任期。經過多輪遴選,新任總干事最終角逐在奧孔喬-伊韋阿拉和韓國候選人俞明希之間展開。盡管奧孔喬-伊韋阿拉得到了幾乎所有世貿組織成員支持,還具有尼日利亞和美國雙重國籍,但美國特朗普政府仍堅決反對她擔任總干事。美國宣稱奧孔喬-伊韋阿拉在貿易領域經驗不足,實際則因為她支持全球化和自由貿易的立場與特朗普政府的政策主張相悖。總干事人選須經全體成員協商一致確定,由于美國執意支持韓國候選人,總干事任命程序一度停擺。直到拜登就職總統后美國轉變態度,僵局才被打破。

世貿組織新任總干事恩戈齊·奧孔喬-伊韋阿拉。
在世貿組織架構中,部長級會議是最高決策權力機構,總干事主要發揮協調、統籌作用,對世貿組織的掌控力有限。但是總干事人選塵埃落定對該組織仍具有重要意義,極大提振了國際社會對多邊貿易體制的信心。回首2020年,世貿組織可謂經歷了成立以來最大挑戰:新冠疫情全球暴發、貿易摩擦加劇、美國威脅“退群”、上訴機構癱瘓、總干事職位空缺。隨著奧孔喬-伊韋阿拉的走馬上任,國際社會普遍期待她帶領面臨重重挑戰的世貿組織撥云見日、重現活力,重振全球多邊貿易體制。
世貿組織是當代最重要的國際經濟組織之一,其于1995年取代關貿總協定(GATT)而誕生,其成員間貿易總量占國際貿易總額的98%以上。世貿組織主要職能是主持多邊貿易談判、解決貿易爭端和監督貿易政策,但近年來這些職能的履行均不同程度陷入困境。
第一,多邊貿易談判裹足不前。2001年,世貿組織啟動多哈回合談判,涉及農業、非農產品市場準入、服務、貿易與發展、貿易規則、貿易與環境、知識產權、爭端解決八大領域。多哈回合談判是世貿組織成立以來主持的第一輪多邊貿易談判,也是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目標最宏偉的一輪多邊貿易談判,被國際社會寄予厚望。但其談判歷程卻幾經坎坷,僅于2013年達成《貿易便利化協定》等有限成果。多哈回合談判的曲折經歷凸顯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出口國與進口國、甚至發達國家之間的重重矛盾,達成全方面協議可謂天方夜譚。
第二,爭端解決機制停擺。世貿組織的爭端解決機構(DSB)旨在解決國家之間貿易爭端,爭端解決機制也被稱為“世貿組織皇冠上的明珠”。成員可就貿易糾紛向世貿組織提出申訴,爭端解決機構遂派出爭端處理小組展開調查并作出裁決。成員若對裁決不滿可向上訴機構提出上訴。上訴機構常設七名法官,其裁定相當于世貿組織“終審判決”。之前一段時間,隨著在任法官陸續期滿卸任,美國特朗普政府不斷行使否決權阻止新法官任命,導致法官人數只減不補,達不到最低議事和審查人數(三人),最終導致上訴機構停擺。至2020年底,最后一名法官也正式期滿卸任。
第三,全球貿易逆水行舟。特朗普執政時期大肆攻擊世貿組織,認為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從中得到了好處,美國卻沒有受到“公平對待”。他不再通過世貿組織解決貿易爭端,而是直接向別國加征關稅,發起貿易戰,使全球多邊貿易機制受到嚴重沖擊。2020年新冠疫情全球暴發,更使全球貿易雪上加霜。為應對疫情,各國采取了一系列限制措施。世貿組織預計2020年全球商品貿易總量將下降9.2%,全球服務貿易受疫情影響更大,至今未見復蘇勢頭。與此同時,雙邊和區域貿易協定激增,《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等區域經濟一體化機制蓬勃發展。
可以確定的是,奧孔喬-伊韋阿拉的總干事之路仍是任重道遠、布滿荊棘。她的當務之急有二:一是緩解新冠疫情帶來的健康及經濟危機。奧孔喬-伊韋阿拉已表示上任后第一要務便是確保世貿組織在應對新冠疫情方面更有作為。她表示將發揮世貿組織對成員貿易政策監督職能,鼓勵成員取消相關貿易限制措施,提高抗疫物資跨境流動的自由度。她還表示將鼓勵各方擴大新冠疫苗在全球范圍的生產,幫助更多低收入國家早日獲得疫苗。二是盡快恢復爭端解決機制。世貿組織上訴機構停擺不僅使貿易糾紛解決無門,還可能加劇單邊行為。當前,多數成員敦促世貿組織盡快重啟法官甄選程序,重建運轉良好的上訴機構。但在1月底召開的例會上,美國以新政府正處于過渡期為由,再次拒絕開啟上訴機構法官甄選程序。奧孔喬-伊韋阿拉肩負著與拜登政府溝通,盡快使爭端解決機制回到正軌的重任。
新任總干事需帶領世貿組織與時俱進,力爭實現多邊貿易規則現代化,特別是將數字經濟、綠色經濟等新興經濟領域納入世貿規則范疇。數字經濟已取得長足發展,據國際數據公司(IDC)預測,到2022年全球經濟總量的65%以上將由數字化推動,但世貿組織相應的數字貿易規則仍處于空白狀態。此外,氣候變化等議題也日益超出環境和國際政治范疇,成為各國經貿政策的重要內容。例如歐盟當下就在推動其“碳邊界調整機制”(碳關稅),旨在對“碳密集型商品”征稅。拜登及民主黨人也傾向于支持對貿易伙伴征收“碳調整費”。歐盟正積極拉攏美國,意圖將歐盟碳關稅樹立為全球規范,將其納入世貿組織貿易規則。此舉實則意在設置“綠色貿易壁壘”,很有可能加劇發達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不公平現象。新任總干事有必要就這一議題與成員加強討論,維護多邊貿易體系公平。
世貿組織自身也有必要進行改革。現今,世貿組織已成長為一個囊括164個成員的巨型組織,成員發展水平差異巨大,利益和訴求千差萬別。而世貿組織決策仍采用所有成員“協商一致”的方式,雖體現平等,也帶來效率低下等問題。新任總干事奧孔喬-伊韋阿拉有必要凝聚共識、化解分歧,通過改革解決各方對現有全球多邊貿易體制不滿的根源問題,推動全球多邊貿易機制走上良性發展軌道。暫定于2021年召開的第12屆部長級會議議程將涉及世貿組織未來改革方向,被認為是該組織走出危機的關鍵。這也將是新任總干事展示其政治智慧和藝術的重要契機。
(作者為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