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宇彤
“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大家表示誠懇的道歉,說一聲sorry,請大家諒解!”近日,在呼和浩特市招商引資項目承諾兌現大會上,市長賀海東起身向企業家鞠躬致歉,當場為10個招商引資項目兌現承諾資金1.76億元,鄭重表示一定不再輕許“空頭支票”,同時要求全市各旗縣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繼續加大資金兌付力度。
賀市長的這一躬,鞠得事出有因。原來,呼和浩特市近年來在招商引資過程中,與各企業簽訂協議之前答應過很多條件,但兌現既不及時也不到位,損了企業之利,寒了企業家之心。正是在此背景下,賀市長的表態才格外引人關注。他說:“我們今天召開兌現大會,就是想傳遞幾個信號,一,不論困難多少、理由多足,政府必須講誠信;二,政府工作要推進,新官必須理舊賬;三,營商環境要優化,政企必須‘同唱一首歌。”由此可見,從單純追求優惠政策的“洼地”,到全力打造公平營商環境的“高地”,不折不扣地實現審批更簡、監管更強、服務更優,各級政府依然任重道遠。
《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去年1月1日頒布施行后,對全國9省實施情況開展的第三方評估結果顯示,雖然成效顯著,但也發現企業對招投標、中介服務、融資等方面的問題反映比較集中,說明一些地方政府并未將深化“放管服”改革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思想認識也沒有上升到優化營商環境是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關鍵和應對嚴峻復雜形勢、促進經濟穩定恢復重要舉措的高度。
有諾必踐,是做人之本、經商之基,更是為政之要。在誠信建設之路上,各級政府的契約精神和規則意識極其關鍵,直接影響著一個地區的社風、民風和商風。因此,呼和浩特市長向企業家鞠躬致歉并兌現承諾就更加具有樣本意義。報道稱,此次賀市長之舉,既是為過往的不愉快畫一個句號,也表明了當地政府善待企業家、堅決優化營商環境的態度。實話實說,過往的不愉快絕非說畫上句號就能畫上,由于曾經承諾的一系列優惠政策遲遲未予兌現,有的企業錯過了技術窗口期,有的企業重創了銷售渠道,有的企業造成了人才流失,這種心靈創傷也許很長時間都無法療愈。

小中大學真“證”畢業,先坐機關,后做傳媒,人間冷暖,入眼入心。
有諾必踐,是做人之本、經商之基,更是為政之要。在誠信建設之路上,各級政府的契約精神和規則意識極其關鍵,直接影響著一個地區的社風、民風和商風。
事實上,絕大多數企業家都具有深厚的家國情懷,他們在上繳稅收、解決就業、技術研發等方面的貢獻,理應得到應有的尊重與支持。一次兌現勝過十次動員,市長致歉是態度,當場兌現是力度,只有二度合一,才能破解營商環境欠佳困局。如果不將優化營商環境落實在頂層設計、法治軌道和具體措施上,僅憑某一任或幾任官員作勁給力,企業家就很難吃到可以長遠規劃的定心丸。
“空頭支票”的產生,招而忘商的變臉,歸根到底還是畸形的政績觀在作祟。需要亮眼的招商引資政績時,企業家像塊寶,“請人來”時好話說盡;一旦協議生效,投資到位,企業家又像根草,“還己愿”時推諉扯皮,曾經一再許諾的善待,變成了舉步維艱的刁難,讓不少企業家頓陷進退兩難之地。
小河干涸,大河必定告急。營商環境受損,猶如植被被破壞,最后蟻穴潰長堤,損害的還是一方經濟長遠的可持續發展。由此可見,優化營商環境,善待市場主體,政府大有可為,也必須有為,而絕不是喊幾句口號那么簡單,只能一板一眼地壓實到每一個環節,具體到每一枚公章,以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標準,倒逼營商環境的日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