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文旅融合背景下文化遺產資源推動旅游空間建設的思考*

2021-04-30 00:45:30
文化遺產 2021年2期
關鍵詞:旅游文化

杜 彬

空間和時間一樣,已經成為人們認識世界的一種思維方式。旅游是人們工作和生活體驗中的一部分,已經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空間問題伴隨著旅游活動和旅游現象的方方面面。空間(移動)既是旅游不可或缺的外部特征,又蘊含著旅游的內部本質。人們發現空間、認識空間、體驗空間、依戀空間、改變空間。從現象到知識、到技術、到哲學等層面,空間為我們提供了了解旅游的一把鑰匙。”(1)王欣、吳殿廷、張祖群等編著:《旅游地理學概論》,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5年,序言。本文擬以美國學者愛德華·W·索亞“第三空間”為理論視角,以時空思維和文化符號為切入點,從文化景觀、文化線路和文化空間三個方面層層深入,對旅游第三空間的生成進行探索性研究,以拋磚引玉,為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提供點滴借鑒和思考。

一、旅游第三空間的理論闡述

法國學者亨利·列斐伏爾于1968至1974年寫作了《進入城市的權利》《從鄉村到都市》《都市革命》《馬克思主義思想與城市》《資本主義的幸存:生產關系的再生產》《空間與政治》和《空間的生產》等7部有關空間生產與空間政治的著作,提出“空間性的三元辯證法”,即空間實踐(感知的空間)、空間的再現(構想的空間)和再現的空間(實際的空間)。美國學者愛德華·索亞完成了《后現代地理學:重申批判社會理論中的空間》《第三空間:去往洛杉磯和其他真實和想象地方的旅程》和《后大都市:城市與區域的批判性研究》“空間三部曲”,在列斐伏爾的基礎上發展了“第三空間”理論。

列斐伏爾的“空間實踐”是指空間性生產,“圍繞生產和再生產,以及作為每一社會構成之特征的具體地點和空間集。”(2)[美]愛德華·索亞(Edward W.Soja):《第三空間——去往洛杉磯和其他真實和想象地方的旅程》,陸揚等譯,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84頁。是能直接感知的空間,在一定范圍內可進行準確測量與描繪,是索亞“第一空間”產生的基礎;“空間的再現”是“概念化的空間,這是科學家、規劃者、城市學家、分門別類的專家政要的空間,是仿佛某種有著科學愛好的藝術家的空間。……它也是烏托邦思維觀念的主要空間,是符號學家或譯碼員的空間,是一些藝術家和詩人純創造性想象的空間。”(3)[美]愛德華·索亞:《第三空間——去往洛杉磯和其他真實和想象地方的旅程》,第85頁。是一個觀念化和想象性的空間,即索亞的“第二空間”;“再現的空間”是與其他兩類空間相區別但又包含兩者,具有“復雜的符號體系,有時經過了編碼,有時則沒有。……充滿了政治和意識形態,充滿了相互糾結著的真實與想象的內容,充滿了資本主義、種族主義、父權制,充滿了其他具體的空間實踐活動。……是‘被統治的空間’,是外圍的、邊緣的和邊緣化了的空間,是一切領域都能夠找到的‘第三世界’。它們在精神和身體的物質存在中,在性和主體性中,在從最為地方性的到最為全球性的個人和集體的身份之中。它們是為了斗爭、自由與解放而選擇的空間。再現空間是有生命力的:它會說話。”(4)[美]愛德華·索亞:《第三空間——去往洛杉磯和其他真實和想象地方的旅程》,第85-87頁。索亞在列斐伏爾“賦予社會空間復雜含義”的基礎上,進一步強調社會空間的意義,空間化是“從最為本土到最為全球尺度上的‘整個社會實踐活動’”(5)[美]愛德華·索亞:《第三空間——去往洛杉磯和其他真實和想象地方的旅程》,第388頁。強調“社會微觀空間的具體抽象。”(6)[美]愛德華·索亞:《第三空間——去往洛杉磯和其他真實和想象地方的旅程》,第387頁。索亞“第三空間”是日常生活與社會現實組成的社會空間,并被社會空間所塑造和參與社會建構,是賦予了生命力的空間,有自己的編碼和解碼系統,強調“歷史性——社會性——空間性的本體論三元辯證法。”(7)朱曉陽:《小村故事:罪過與懲罰(1931-1997)》(修訂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年,第4頁。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94年將旅游較為傳統地定義為“人們旅行到一個其慣常居住環境以外的地方并停留不超過一年的各種活動,其目的主要是休閑、進行商務活動等。”(8)[英]斯蒂芬·威廉斯,[美]劉德齡:《旅游地理學——地域、空間和體驗的批判性解讀》(第三版),張凌云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8年,第7頁。而(后)現代的“旅游行為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在休閑環境中的行為的拓展與延伸。”(9)[英]斯蒂芬·威廉斯,[美]劉德齡:《旅游地理學——地域、空間和體驗的批判性解讀》(第三版),第9頁。從索亞“第一空間”看,旅游是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是從一個實體空間到另一個實體空間;從“第二空間”看,旅游是當地居民、旅游開發者和旅游者純創造性想象的空間,是一個概念化的空間;從“第三空間”看,旅游是一個社會實踐活動,有其自身的符號體系和編碼、解碼系統。旅游第三空間是原住民和旅游開發者對旅游目的地進行的“地方營造”,是“基于‘地方理論’的一種目的地建設與營銷方法,也是著眼于空間與人的情感聯系以及空間對于個體生命的意義而做的工作。”(10)王欣、吳殿廷、張祖群等編著:《旅游地理學概論》,第349頁。通過地方營造使旅行者對旅游地方產生一種空間意向,即“一個含有海量信息的空間,其某些突出的特征和眾多相關聯的要素,共同與人的精神世界耦合作用,在人的頭腦里反映出一種整體的、模糊的和有情感意義的形象”,(11)王欣、吳殿廷、張祖群等編著:《旅游地理學概論》,第347頁。生成一個整體的“合一的表意單元”符號文本,通過旅行者對旅游地方符號文本的“閱讀”,在對符號文本的“編碼”“解碼”過程中生產旅游的價值和生活意義,生成旅游第三空間。

二、旅游第三空間的基礎:文化景觀

從300萬年前人類進入到舊石器時代開始(12)黃慰文:《什么是舊時器時代》,《四川文物》1984年第4期。,至今走過新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鐵器時代、蒸汽機時代,電子時代、航空時代,直到今天的數字、5G時代,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人類所創造的古代文明和留下的珍貴遺產是我們今天追溯歷史、弘揚傳統、發展旅游的寶藏,挖掘古代文明,善待珍貴遺產已成為今天一個民族和國家進步和發達的重要標志。伴隨科技飛速發展的是消費主義的興起,“新型的消費邏輯也正是當今消費社會中最重要的意識形態,即消費意識形態。”(13)[法]讓·鮑德里亞:《消費社會》,劉成富、全志鋼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第8-9頁。消費意識形態取代其他意識形態,造成現代生活方式的改變和傳統生活習俗的逐漸消失,人們心靈的寄托和精神的家園被置于政治、經濟和戰爭的沖突之下,文化遺產在受到保護的同時仍在遭受著摧殘。文化遺產是重要的文化景觀,也是重要的旅游景觀,與文化遺產共命運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

美國學者C.O.索爾1927年在《文化地理的新近發展》文中首次對文化景觀定義,“附加在自然景觀上的人類活動形態”(14)單霽翔:《文化景觀遺產保護》,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15年,第179頁。,強調文化景觀是人類文化與自然景觀相互作用的結果,需要從時間和空間關系的角度對文化景觀進行思考。文化景觀在發展的同時,其脆弱性特征也使其時刻遭受到退化、消亡和滅絕的威脅。因此,1992年在美國圣菲召開的第16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將文化景觀遺產納入《世界遺產名錄》,“強調文化與自然的互動關系,人類與環境之間的相互影響,可持續土地利用的特殊方式,以及整體保護的理念。”(15)單霽翔:《文化景觀遺產保護》,第219頁。是具有突出意義和普遍價值的“自然和人類共同的作品”,自此文化景觀遺址成為一種新的文化遺產類型而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中。在1993年召開的第17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將新西蘭的湯加里羅國家公園納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該名錄中第一處文化景觀遺產。截至目前,在物質文化遺產方面,我國擁有世界遺產55項,其中世界文化遺產37項(含世界文化景觀遺產5項,見表1)、世界自然遺產14項,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4項,數量位于世界遺產名錄國家第一(16)嚴冰:《中國世界遺產總數全球第一》,《光明日報》2020年6月15日第2版。;在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我國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項目共計42項,其中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34項,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7項,優秀實踐名冊1項,數量同樣居世界第一。(17)數據來源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博物館,http://www.ihchina.cn/directory_list#target1,訪問日期:2021年3月23日。對旅游而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遺產也是絕佳的旅游景觀資源,“文化景觀旅游不是在一個孤立的區域發展旅游,而是將包括人、物、空間、權利等在內的各種異質性元素( Heterogeneous Elements)構成一個整體,綜合利用各種元素,使其相互作用發展旅游的一種方式。”(18)Rene Van der Duim,“Tourismscapes an Actor-Network Perspective,”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34(4)(2007): 961-976.轉引自任勁勁《國外文化景觀旅游研究綜述》,《四川烹飪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年第5期。文化遺產是促使旅游者產生旅游動機的重要因素和主要動力。

名稱地域列入名錄時間廬山江西九江1996年12月五臺山山西忻州2009年6月杭州西湖浙江杭州2011年6月紅河哈尼梯田云南紅河2013年6月廣西左江花山巖畫廣西2016年7月

旅游空間蘊含著一個旅游吸引物結構,旅游者對旅游吸引物的感受沖動決定著旅游吸引物結構能力的強弱。文化景觀遺產是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因具有無可替代的文化元素而最能使旅游者獲得審美懷舊、休閑娛樂、返樸歸真和情感升華的體驗性滿足,在旅游吸引物結構中占據著重要位置。美國學者迪恩·麥肯奈爾將“旅游景點的吸引力界定成游客、景觀和標志物(關于景觀的信息)之間形成的一種實證的關系。”(19)[英]迪恩·麥肯奈爾:《旅游者:休閑階層新論》,張曉萍等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第43-44頁。文化景觀的類別,按不同分類方式有物質文化景觀和非物質文化景觀,或人口景觀、語言景觀、政治景觀和流行文化景觀,或鄉村景觀、城鎮景觀和都市景觀,又或農業景觀、牧業景觀、建筑景觀、工業景觀和宗教景觀等,特別是融入田園風光的村落文化景觀、文化與山水共生的水工文化景觀、不同地域特征和不同類別的宗教文化景觀 、自然環境背景下的城鎮文化景觀和體現人類創造精神的工業文化景觀等人類文化遺產,是旅游結構系統中獨特的文化吸引物,吸引著不同的旅游者進行文化景觀體驗式旅游。如云南的丙中洛村落文化景觀、奔子欄宗教文化景觀、云龍太極圖道教文化景觀、白水臺東巴文化景觀、哈尼梯田農業文化景觀和長江第一灣水工文化景觀等重要的文化景觀遺產,都是著名的旅游吸引物,也是旅游第三空間生成的基礎。

按照文化和旅游部門對文化遺產的分類,文化遺產主要分為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物質文化遺產又分為不可移動文物和可移動文物兩大類別,不可移動文物具體包含有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傳統村落、文物保護單位和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街名村等類別;可移動文物主要包含有國有館藏文物和民間收藏文物兩大類別,國有館藏文物分為珍貴文物和一般文物兩類,珍貴文物又分為一級文物、二級文物和三級文物等三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我國一般分為四個層次十大類別,分別是國家級、省級、市級和縣級等四個層次,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曲藝,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和民俗等十大類別。文化遺產構成文化景觀,文化景觀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變成最好的旅游吸引物,變成最好的旅游景觀。文化遺產景觀見表2。

表2 文化遺產景觀

以云南為例。云南因其地貌的復雜性、氣候的立體性、生物的多樣性和文化的豐富性而保留住獨具特色的文化遺產,生成多彩的文化景觀,成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云南境內25個世居少數民族、15個獨有少數民族和8個人口較少民族等共同創造的多姿的民族文化如藏族碉樓、彝族土掌房、哈尼族蘑菇房、白族石頭房、傣族干欄式建筑、納西族井干式建筑、佤族四壁落地房等民族建筑是獨具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景觀,也是著名的旅游吸引物。作為物質文化遺產景觀,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縣帽天山的“5.18億年前的澄江動物群,以大量保存精美的軟軀體動物化石,展現了寒武紀早期爆發式出現的海洋生物多樣性和復雜海洋生態系統的存在,在短短數百萬年的時間內,產生了幾乎所有現生動物門類的祖先。幾乎所有地球上生存的動物的基本身體構型,都可以在澄江動物群中找到最原始的代表類群”(20)吉學平、吳蕓、宋鴿:《云南史前文化史》,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20年,第3-4頁。。“凝聚了近30多億年地球生命演化的結晶,在追蹤地球生命起源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21)舒德干、韓健:《澄江動物群的核心價值:動物界成型和人類基礎器官誕生》,《地學前緣》2020年第6期。。作為地球生命演化歷史的杰出范例,“中國澄江化石地”也于2012年7月1日在俄羅斯圣彼得堡召開的第36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還有如恐龍時代早期階段的代表在云南省祿豐縣出土的“1.8億年前的恐龍化石,……是侏羅紀時期最早出現的恐龍之一”(22)王惜夢:“云南發現1.8億年前恐龍化石:侏羅紀最早的恐龍”,參考消息,http://www.cankaoxiaoxi.com/science/20151208/1020541.shtml,訪問時間:2021年3月27日。,從猿到人過渡時期的云南開遠古猿“距今1160萬或1250萬年”(23)吉學平、吳蕓、宋鴿:《云南史前文化史》,第60頁。、祿豐古猿“距今800萬年左右”(24)李昆聲:《1949年以來云南人類起源與史前考古的主要成就》,《云南社會科學》2004年第2期。,舊時器時代早期的元謀人生存的年代“距今170萬年左右”(25)吉學平、吳蕓、宋鴿:《云南史前文化史》,第106頁。等多樣性的歷史文化景觀。商代晚期至秦漢時期以滇池為中心的古滇王國所創造的燦爛青銅文化以其豐富的內涵、獨特的風格和精湛的鑄造工藝而在世界青銅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如“北有馬踏飛燕,南有牛虎銅案”之稱的戰國牛虎銅案,西漢殺人祭柱場面銅貯貝器、滇國虎牛搏斗銅扣飾、四牛鎏金騎士銅貯貝器、疊鼓形狩獵場面貯貝器、房屋模型銅扣飾(26)參見云南省博物館,http://www.ynmuseum.org/index.html,訪問時間:2021年3月27日。等光彩奪目的青銅文化景觀。唐宋時期相繼建立的以彝族和白族先民為主體的少數民族地方政權南詔國和大理國將佛教文化弘揚光大,大理三塔和劍川石窟是這一時期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佳作和佛教文化景觀,南傳上坐部佛教和藏傳佛教也在云南留下了大量佛教建筑和傳世文物。截至目前,云南全省有不可移動文物點14704處,其中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4205個,可移動文物419895件套、784196單件,世界文化遺產2項,國家級和省級歷史文化名城(鎮、村、街)84處,中國傳統村落709個。(27)數據來源:“對云南省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第218號建議的協辦意見”,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廳,http://dct.yn.gov.cn/srddbjyhdf/9668,訪問時間:2021年3月23日。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景觀,國務院于2006年、2008年、2011年和2014年先后公布了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1372個和保護單位3154個;(28)數據來源于“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博物館,http://www.ihchina.cn/project.html#target1,訪問日期:2021年2月27日。文化和旅游部(原文化部)于2007年、2008年、2009年、2012年和2018年先后命名了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共計3068名,其中云南省擁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105項、項目保護單位122個和代表性傳承人125名,(29)數據來源于“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博物館,http://www.ihchina.cn/representative.html#target1,訪問日期:2021年2月27日。另有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541項和代表性傳承人1420名,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3015項和代表性傳承人3568名,縣(市、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7766項和代表性傳承人12563名。(30)數據來源于“對云南省第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第0395號建議的答復”,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廳,http://dct.yn.gov.cn/srddbjyhdf/13249,訪問日期:2021年2月27日。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具有生命力的活態的文化景觀,旅行者文化體驗式旅游形成一個旅游吸引力場域,是生成旅游第三空間的基礎。

三、旅游第三空間的形成:文化線路

文化線路理念于20世紀60年代開始從文化旅游發展成為一種遺產類型。1960年歐洲議會提出“文化旅程”概念,其目的為提高“歐洲人對最重要文化遺址及與之相結合休閑文化的集體意識”,(31)戴湘毅、姚輝:《國際文化線路理念演進及中國的實踐》,《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1期。旨在倡導設計以文化遺址為主題的游覽線路,認為這是培養歐洲人集體意識的一種可取措施,“文化旅程”的提出被視為“文化線路”的萌芽。1987年通過《保護文化線路決議》正式發起“文化線路計劃”,并認定歐洲第一條文化線路西班牙桑地亞哥·德·姆波斯特拉線路,該線路的西班牙段于1993年進入《世界遺產名錄》。1994年馬德里文化線路世界遺產專家會議將文化線路定義為“由多種有形要素組成的,這些要素在文化上的顯著性來自于跨國或跨區域之間的交流和多維度的對話,展示了沿線區域在時空上的互動。”(32)戴湘毅、姚輝:《國際文化線路理念演進及中國的實踐》。2008年在加拿大魁北克召開的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第16 屆大會暨科學委員會會議通過《關于文化線路的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憲章》(簡稱《文化線路憲章》)標志著文化線路正式成為世界遺產保護的新領域,將文化線路界定為“無論是陸地上,海上或其他形式的交流線路,只要是有明確界限,有自己獨特的動態和歷史功能,服務的目標特殊、確定,并且滿足以下條件的線路可稱為文化線路:a)必須來自并反映人類的互動,和跨越較長歷史時期的民族、國家、地區或大陸間的多維、持續、互惠的貨物、思想、知識和價值觀的交流;b)必須在時空上促進涉及的所有文化間的交流互惠,并反映在其物質和非物質遺產中;c)必須將相關聯的歷史關系與文化遺產有機融入一個動態系統中。”(33)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文化線路科學委員會(CIIC):《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ICOMOS)文化線路憲章》,丁援譯,《中國名城》2009年第5期,第52頁。即文化線路是陸路、水路或其他類型的交流線路,有明確地理界限,為實現既定目標而擁有動態的特定歷史功能,其形成源于人類的遷徙和與之相伴的民族、國家、地區或洲際間商品、思想、知識和價值觀等多維度的持續交流,在特定的時空范圍內促進了相關文化的相互滋養并通過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以體現,文化線路把相關的歷史聯系和文化遺產整合為統一的動態系統。之后,歐洲委員會在《擴大“文化線路”的部分協議的規定》認為文化線路“是一處文化性、教育性遺產,同時也是一項旅游合作項目,該項目旨在建立一條或數條基于特定歷史路徑、文化概念、人物或現象的旅游線路”。(34)楊浩祥:《歐洲文化線路展示與利用初探》,《建筑與文化》2015年第4期。上述關于文化線路的定義體現出文化線路所具有的動態性、歷史性、互動性、交流性、物質性、非物質性、文化性、教育性和系統性等特征,文化線路也是一條文化旅游線路。

中國和文化線路相關的詞匯有線性文化遺產、線性空間、遺產線路、遺產廊道、廊道遺產、文化廊道等,強調文化遺產的時空性、整體性、物質性和非物質性,不僅重視文化線路物質文化遺產屬性,也逐漸更加重視文化線路上節慶、飲食和宗教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特性,以及沿線歷史上的文化交流與融合。文化線路不是文化景觀的簡單疊加,而是通過“無形的歷史精神”將各文化要素文化景觀聯結成一個整體。從旅游吸引物來說,文化線路創新了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與旅游開發的思路和模式,與傳統的文化遺產保護和旅游開發模式相比,具有跨時空、跨文化、整體性和活態性等特征,把散落在不同小空間的文化遺產及自然和文化景觀由點串成線、組成面,形成旅游第三空間的符號文本。從旅游者角度來說,旅游者追尋文化線路的足跡而展開的文化旅游,不再是走馬觀花式旅游觀光消費,而是深度的文化體驗,是對旅游符號文本的“閱讀”進行編碼和解碼的一個過程,旅游者在旅行體驗中與歷史和當下對話,在閱讀體驗和對話中生產旅游的價值和生活的意義。

在中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55項世界遺產中,中國長城、中國陸上絲綢之路、中國大運河等世界文化遺產具有文化線路遺產屬性,也是著名的旅游吸引物。云南文化線路遺產資源豐富,如滇越鐵路、滇緬鐵路、個碧石鐵路、中印公路(史迪威公路)、五尺道、駝峰航線等以交通道路為主題的文化線路,藏羌彝走廊、南傳和藏傳佛教傳播路線、梅里雪山轉山路線等以民族文化為主題的文化線路,南方絲綢之路、滇鹽之路和滇藏茶馬古道等以經濟貿易為主題的文化線路等都具有較大的保護和開發價值。以滇藏茶馬古道文化線路為例,該線路以云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臨滄市和保山市等三大茶區為起點,以西藏自治區為目標消費區,途經主要集散地大理白族自治州,形成了三條貢茶主要支線(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到大理白族自治州線、臨滄市到大理白族自治州線、保山市到大理白族自治州線),兩條滇藏主干道(東線為大理白族自治州過麗江市、迪慶藏族自治州到西藏自治區,西線為大理白族自治州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到西藏自治區)和兩條延伸線路(滇川線、滇黔線)。滇藏茶馬古道是世界上地勢最高之道(從云貴高原穿越橫斷山脈,延伸到青藏高原,連接著黃土高原和秦嶺等)、民族融合之道(沿線居住著藏、彝、傣、白、阿昌、納西、景頗、德昂、怒族等20余個民族)、佛教傳播之道(印度佛教在唐代傳到大理,使南詔和大理國佛教興盛;藏傳佛教在滇西北傳播,促進納西族、白族和藏族宗教融合和文化交流;伊斯蘭教、基督教與中國傳統的儒、釋、道教多元文化并存)、邊鎮發展之道(迪慶香格里拉獨克宗古城、大理古城、麗江古城、大理劍川沙溪古鎮、西雙版納易武古鎮和四川康定、西藏昌都等古城)和馬幫精神之道(勇于開拓、自強不息的精神和容忍豁達、敬業愛家的品格),是大陸上惟一一條仍在運轉著的“活”的古代商道,是亞洲不同區域古代文明傳播交融的文化廊道,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路途最難、地勢最險的文明古道,還是民族構成最復雜民族文化最豐富的文化走廊,也是民族文化和文物古跡保存較為完好的線性遺產,將其加以設計和打造可以成為一條絕佳的文化旅游線路。

云南省正在著力打造的“大滇西旅游環線”是由西北環線(大理白族自治州—麗江市—迪慶藏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保山市—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和西南環線(昆明市—玉溪市—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普洱市—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臨滄市—楚雄彝族自治州)組成的“8字形”大環線,大環線中又交錯著滇藏茶馬古道、滇越鐵路、滇緬鐵路、個碧石鐵路、中印公路(史迪威公路)、藏羌彝走廊、南傳和藏傳佛教傳播、梅里雪山轉山等文化線路,沿線星羅棋布的自然景觀和文化景觀交融,為大滇西環線旅游增加了獨具民族特色的文化內容,提升了景點景區的文化內涵,形成一個個要素完整、層次豐富和意義深刻的旅游符號文本。在大環線圈內設計若干文化旅游小環線,組團游傾向于大環線圈旅游景區和景點的觀光游覽,而時下流行的親子游、體驗游、研學游、背包游、自駕游、騎行游、步行游等多樣化的旅行方式,更傾向于大環線圈內文化線路的小環線旅游。在旅游消費利益的驅使下,沿線民眾和旅游開發者去創造多樣化的市場需求,去開發多樣化的文化旅游線路以吸引更多旅游者 ,而形成文化遺產保護與旅游開發,沿線民眾、旅游者和旅游開發者等多樣化的利益格局,在“歷史性——社會性——符號性”的三元辯證法中,推動構建成一個文化旅游的網絡空間。“大滇西旅游環線”旨在打造出一個個文化遺產保護和旅游開發相互促進的文化旅游線路樣本,從而形成全省文化線路型旅游網絡空間,而更加豐富云南全域旅游的內涵。

四、旅游第三空間的提升:文化空間

文化空間通常有狹義和廣義兩種理解,狹義的理解是將文化空間作為一種“非遺類型”,亦或“非遺類別”,廣義的理解是將文化空間作為一種學術的“研究視角”。(35)覃琮:《從 “非遺類型” 到“研究視角”:對“文化空間”理論的梳理與再認識》,《文化遺產》2018年第5期。兩種不同的理解,產生出對文化空間的不同分類方法。 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種類型或一個類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98年的《宣布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條例》和2003年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將“文化場所”視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個類型,我國2011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和2015年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申報評定暫行辦法》也分別將“場所”“文化空間”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大類別進行表述。在實踐層面我國于2007至2020年共設立了24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云南2000年的《云南省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保護條例》和2013年的《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規定,可以設立民族傳統文化生態保護區和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之鄉。截至目前,云南共設立省級民族傳統文化生態保護區85個、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之鄉27個,縣(市、區)級傳統文化生態保護區(傳統文化之鄉)258個。(36)根據《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公布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的通知》(云政發〔2006〕 75號)、《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公布云南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和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擴展項目的通知》(云政發〔2009〕152號)、《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公布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通知》(云政發〔2013〕148號)、《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公布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通知》(云政發〔2017〕33號)進行數據統計,云南省人民政府,http://www.yn.gov.cn/zwgk/zcwj/zxwj/201706/t20170608_143103.html,訪問日期:2021年2月27日。

作為一種學術的“研究視角”,文化空間指“依托物理空間和生活空間進行文化生產、展示、傳播、消費等精神實踐活動所形成的空間。相對于物理空間與生活空間,文化空間并非是可視化的實體空間,而是象征性的空間形態,即列斐伏爾所指的表征空間。”(37)王秀偉、延書寧:《從場所到場域: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的空間轉變》,《民族藝術研究》2020年第2期。作為一種學術“研究視角”的文化空間是物質化、精神化、生活化、象征化、社會化、政治化和意識形態化的空間形態,重點是研究文化空間背后的哲學意義,與列斐伏爾強調物質、精神和社會的文化空間和索亞強調的“第三空間”具有理念的一致性和思想的相繼性。 民族傳統文化生態保護區和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之鄉同時也具有狹義和廣義文化空間的雙重特性,既是一種狹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類別,也是一種廣義的學術“研究視角”,如我國共設立的24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擁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410項,(38)數據來源于“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博物館,http://www.ihchina.cn/shiyanshi#target1,訪問日期:2021年2月27日。區內良好的自然生態與和諧的人文環境,深厚的傳統文化和豐富的遺產資源,形成區域空間最具地方化的文化景觀和文化符號,是原住居民和傳承人群的生活空間,是一個被文化符號賦予了生命力的空間形態,也是天然的旅游吸引物。“旅游化生存是增強文化空間生命力和競爭力的有效途徑。”(39)張曉萍、李鑫:《基于文化空間理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旅游化生存實踐》,《學術探索》2010年第6期。民族傳統文化生態保護區和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之鄉是符號文本最為豐富的旅游第三空間。

云南迪慶藏族自治州全域2010年設立為國家級民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地處“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腹地,滇、川、藏“中國香格里拉生態旅游區”核心區和茶馬古道黃金文化和旅游線路要沖。大理白族自治州全域2011年設立為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也是久負盛名的旅游勝地,其轄區大理市“一個核心、三個圈層、五大功能區、五大旅游帶、十二個旅游區”(40)大理市文化和旅游局:“大理市旅游總體規劃(2020-2035)批前公示”,大理市人民政府網,http://www.yndali.gov.cn/dlszf/c103338/202006/b3a553cbf1bb438180710dc1d6a805c0.shtml,訪問日期:2021年4月12日。的旅游空間布局將區域內自然景觀、文化景觀和文化線路遺產景觀進行串聯和融合,形成一個立體化、符號化和意義化的文化空間。迪慶藏族自治州和大理白族自治州都以豐富的具有地方性的文化遺產為旅游資源,將地方化的文化空間變成地方化的旅游空間。在國家劃定的十大類別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中,民俗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因多數需在一個確定的時間特定的場所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行,兼具空間性和時間性、物質性和精神性,從而構成一個特定的文化空間。在云南省105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中民俗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17項,占比16.19%(見表3),541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中民俗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117項,占比21.62%。民俗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呈散點狀分布,與該區域的民族傳統文化生態保護區和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之鄉形成交集和互補,構建成一個大空間套小空間的文化場域,即“在各種位置之間存在的客觀關系的一個網絡(network),或一個構型(configuration)。”(41)[法]皮埃爾·布迪厄,[美]華康德:《實踐與反思:反思社會學導引》,李猛、李康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4年,第133頁。旅游者進入到該文化場域的微觀世界,處于其關系網絡中,旅游者自身也在社會關系網絡中的不同位置決定了對旅游空間符號文本的多意義的“閱讀”和理解。

序號項目名稱民族申報地區入選年度/批次1傣族潑水節傣族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2006年/第一批2火把節(彝族火把節)彝族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2006年/第一批3景頗族目瑙縱歌景頗族云南省隴川縣2006年/第一批4獨龍族卡雀哇節獨龍族云南省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2006年/第一批5怒族仙女節怒族云南省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2006年/第一批6傈僳族刀桿節傈僳族云南省瀘水縣2006年/第一批7白族繞三靈白族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2006年/第一批8苗族服飾(昌寧苗族服飾)苗族云南省保山市2006年/第一批9德昂族澆花節德昂族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2008年/第二批10石寶山歌會白族云南省劍川縣2008年/第二批11大理三月街白族云南省大理市2008年/第二批12祭寨神林哈尼族云南省元陽縣2011年/第三批13抬閣(通海高臺)漢族云南省通海縣2011年/第三批14苗族花山節苗族云南省屏邊苗族自治縣2014年/第四批15彝族服飾彝族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2014年/第四批16民間信俗(梅里神山祭祀、女子太陽山祭祀)藏族壯族云南省德欽縣、西疇縣2014年/第四批17茶俗(白族三道茶)白族云南省大理市2014年/第四批

在云南省擁有的17項民俗類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中,大理白族自治州有民俗類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4項(白族繞三靈、大理三月街、石寶山歌會、劍川白曲),占比23.53%。該州的“白族繞三靈”,每年農歷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以“大理古城南門城隍廟—佛都(崇圣寺)—神都(慶洞本主廟)—喜洲—仙都(洱河神祠)—馬久邑鳳北本主廟”的固定文化線路開展民俗活動;大理市的“大理三月街”,每年三月十五日在大理古城西城門外開展唱歌、賽馬、做買賣等民俗及商貿活動;劍川縣的“石寶山歌會”,每年農歷七月末八月初三天于石寶山一帶開展對歌賽歌、霸王鞭、“阿吒力”佛教樂舞、“朵兮波”祭祀儀式等民俗活動;主要流行于劍川一帶的“劍川白曲”堪稱白族的百科全書,對白族歷史、語言和民俗等的研究具有極高價值,還有白族火把節、紅山廟會、蝴蝶會、漁潭會、觀音會、葛根會、耍海會、龍船賽、耍香龍等傳統民俗節慶活動,社區民眾、傳承人和旅游者積極參與其中形成一個個特定的環境空間、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集結的展示展演空間和一個“地方營造”的文化空間和經濟空間,如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民族民間建筑(白族四合院式住屋)和白族民居彩繪等是一個物理空間、實體空間和環境空間,白劇、劍川白曲、耳子歌、大本曲等傳統戲劇、傳統音樂、傳統舞蹈、曲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通過傳承人技藝的展示展演,熱烈地烘托了節日氛圍,快捷地讓旅游者進入到民俗文化的場域空間,有效地實現了非遺的活態保護和傳承,是一個想象化和概念化的空間,而白族扎染技藝、鶴慶銀器鍛制技藝、下關沱茶制作技藝和白族三道茶等傳統技藝和民俗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融入現代生活最快,可以實現文旅的深度融合。但生產性保護的實踐也是最具有爭議性的話題,是保護傳承了非物質文化遺產還是變質損毀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實際構成了一個經濟化和利益化的權力空間。社區民眾、傳承人、旅游者和旅游開發者等在權力空間的不同位置,其文化遺產保護理念就會不同,對文化遺產價值的思考也會不同,對旅游第三空間的生成方式和生成樣式的選擇也會不同,這是旅游第三空間“賦予社會空間深層意義”的本質理解和深層意義的“閱讀”和體驗。

結 語

文化空間是一個象征性的空間,是生活空間在精神文化層面的延伸。每項文化遺產資源都是一個文化符號,眾多文化符號的集合,生成文化空間的符號文本,符號文本是文化內涵的載體和形式,是生成文本意義抽象性的標示。由文化遺產資源形成的旅游符號文本是社會發展的產物,旅游者對旅游符號文本的“閱讀”,是旅游者與原住居民和傳承人的互動,與歷史的對話和與現實的博弈。習近平總書記說,“旅游成為人們感悟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過程”,(43)“央視快評:歷史文化遺產要始終把保護放在第一位”,央視網,http://news.cctv.com/2020/05/16/ARTIbuHDftTCzBEM34gS3B2U200516.shtml,訪問日期:2021年2月27日。旅游者在對旅游符號文本的“閱讀”中生成旅游的價值和意義。旅游第三空間在旅游開發者對旅游吸引物符號文本的編碼和旅游者對其解碼中生成,旅游場域決定了旅游者在旅游空間中的位置,旅游第三空間是一個符號空間、社會空間,也是一個權力空間。

在文旅融合的時代語境中,以文化遺產為資源生成的旅游第三空間,在重點開發以文物、遺址和古建筑等為代表的歷史文化旅游,以民眾日常生活習俗、節日慶典、祭祀、婚喪和衣著服飾等為代表的民俗文化旅游,和以現代文化、藝術和技術成果為代表的現代文化旅游的同時,要堅持“發展旅游要以保護為前提,不能過度商業化”(44)“央視快評:歷史文化遺產要始終把保護放在第一位”,央視網,http://news.cctv.com/2020/05/16/ARTIbuHDftTCzBEM34gS3B2U200516.shtml,訪問日期:2021年2月27日。的新保護理念。文化遺產保護理念也決定了文化遺產保護方式的轉變和創新,保護類型從靜態遺產擴展到活態遺產,保護對象從文物古跡擴展到新型文化遺產,保護內容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模式從單體保護擴展到整體保護,保護外延從文化遺產本體擴展到周邊環境,保護目的從原狀維修擴展到科學合理利用。以文化遺產為資源的旅游,通過旅游目的地自然和生態環境的改善和旅游者的文化體驗實現文化遺產的整體性保護和活態傳承;通過旅游方式的轉變讓文化遺產走進現代生活,彰顯旅游的文化意義、經濟功能和社會價值;通過對文化景觀、文化線路和文化空間的建設和營造,推動旅游第三空間建設。

文化遺產是旅游的重要吸引物,是旅游者“閱讀”的重要符號文本。文化遺產保護和大眾旅游理念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并在相互適應和博弈中進入到現代生活和大眾生活。索亞“第三空間”在后現代的消費社會和媒介社會中生成,“全球化與消費主義對當代日常生活的侵襲,并不是在抽象的理論層面上實現的,而是通過兼具市場和觀念兩大特征的大眾文化潛移默化地滲透的。 大眾文化一方面是全球化的市場經濟中最具活力、最具擴張性的產業,另一方面也是消費主義觀念最積極、最有效的推廣機制。可以說,消費主義原則起主導作用的社會,必然同時是大眾媒體與大眾文化起主導的社會。”(45)包亞明:譯叢總序,載[美]愛德華·W·索亞:《后大都市:城市和區域的批判性研究》,李鈞等譯,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3頁。全球化和消費主義時代的旅游模式已經從本地域的無差別文化的傳統旅游模式發展到全球化和文化高度差異化的(后)現代旅游模式,以文化遺產為資源的(后)現代旅游模式是時代之趨,旅游第三空間的生成也是使命所然。文化和旅游的融合是文化事業和旅游產業的融合,在消費意識形態的時代語境中,不成為經濟的奴隸就需去改變和創新,文化可以主動融入旅游并提升旅游空間的文化內涵,在旅游中生產文化的價值和生活生命的意義,生成適應時代和引領時代的旅游第三空間,這也是每個文化和旅游關系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猜你喜歡
旅游文化
文化與人
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我們一起“云旅游”
少兒科技(2022年4期)2022-04-14 23:48:10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金橋(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誰遠誰近?
小A去旅游
好孩子畫報(2018年7期)2018-10-11 11:28:06
旅游
旅游的最后一天
出國旅游的42個表達
海外英語(2013年8期)2013-11-22 09:16:04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伊人久久久久7777人|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 天堂网国产| 婷婷六月激情综合一区| 一级成人欧美一区在线观看| 久精品色妇丰满人妻| 久久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精品| 国产成人喷潮在线观看| 草草线在成年免费视频2| 免费观看三级毛片|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福利片| 久久久成年黄色视频| 亚洲美女AV免费一区| 91黄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免费福利视频| 综合人妻久久一区二区精品| 免费观看男人免费桶女人视频|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99| 国产精品精品视频| 青青青国产在线播放| 国产欧美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美女免费| 国产真实乱子伦精品视手机观看| 视频二区中文无码| 国产精品无码AV中文| 国产日韩av在线播放| 在线观看91精品国产剧情免费|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网| 女人18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乱码中文| 毛片在线播放网址| 鲁鲁鲁爽爽爽在线视频观看| 99精品影院| 亚洲爱婷婷色69堂| 亚洲高清资源| 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激情二区三区| 91青青草视频在线观看的| 热思思久久免费视频| 欧美色99| 日韩无码黄色网站| 久久香蕉国产线| 亚洲 欧美 偷自乱 图片| 欧美亚洲欧美| 国产午夜福利在线小视频| 青青青视频91在线 | 亚洲一区二区约美女探花| 亚洲一级毛片| 午夜精品国产自在| 亚洲专区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婷婷色在线视频| 无码又爽又刺激的高潮视频| 国产真实乱人视频| 综合色88| 国产福利微拍精品一区二区| 香蕉国产精品视频| 女人18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 亚洲免费毛片| 亚洲 欧美 中文 AⅤ在线视频| 九九热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午夜a级毛片| 日本在线欧美在线| 在线国产91| 99r在线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 国产XXXX做受性欧美88| 91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午夜视频免费一区二区在线看| 欧美19综合中文字幕| 尤物在线观看乱码| 毛片一级在线| 91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精品第一国产综合精品Aⅴ|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蜜芽| 99re视频在线| 毛片在线看网站| 欧美一级特黄aaaaaa在线看片| 亚洲成人福利网站| 91精品国产福利| 久久中文电影| 999精品在线视频| 国产91特黄特色A级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