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大學體育科學學院
我國2019年《體育強國建設綱要》的發布為體育強國的建設指明了方向。《綱要》指出體育強國的建設要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提高國家綜合實力的為目的,實現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體育產業協調發展,推動競技體育更好、更快、更高、更強的發展。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文教衛體專家代表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指出,體育事業面臨著新的形勢,體育事業發展的新局面需要深化創新改革,加快建設體育強國。為此,體育強國的建設中競技體育應利用其自身優勢發揮其在體育事業中的特殊作用,這就對競技運動員的培養提出了新要求,必須改革與完善運動員的培養體系使之與新形勢相契合。
當前我國高水平競技運動員的培養質量還有待提高,與實現競技體育更好、更快、更高、更強的目標還有一定的距離。我國運動員人力資本開發管理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通過對近年關于運動員人力資本的研究成果進行梳理,總結研究成果,分析存在問題及不足,提出對策建議,以促進體育事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建議。
不同學者從不同的視角提出人力資本概念及含義。有學者從人力資本的形成角度,認為運動員人力資本指在運動員在整個運動生涯與周期中能夠帶來現期與未來收益的蘊含在運動員身體上的體能、技能和知識的投入存量[1]。從人力資本的投資角度看,強調的是運動員人力資本是經由投資而形成的,即通過投資最終形成的蘊含在運動員身上的能力,并且可以在市場中交換產生經濟效益[2]。也有學者從人力資本產權角度進行定義,強調產權主體為實現自身人力資本效用最大化而通過投資形成人力資本[3]。
綜合上述研究,運動員人力資本的內涵為:各投資主體以獲取收益(經濟利益、社會效益等)為目的,通過對運動員進行投資形成的,體現在運動員身上的具有經濟價值的體育資源的總和。
人力資本可以分為通用型人力資本和專用型人力資本。運動員人力資本既有通用型人力資本的屬性構成,如內在依附性、外在依賴性、異質性、稀缺性、可變性、積累性等,又有專用型人力資本屬性構成,但在我國運動員人力資本體現出一定的特殊之處,即運動員體現出強烈的人力資本專用性、風險性等。由于對專業運動員的培養過程中對競技能力的過度重視,導致人力資本形成中競技能力占比較多的不均衡結構,這也導致了在脫離運動領域后運動員較低的通用型人力資本難以發揮作用的情況,這也間接影響這我國運動員職業選擇時的機會成本風險。
關于人力資本投資的形成方面,人力資本理論認為,人力資本在成為資本的過程中是經由某種形式的投資而形成的。運動員人力資本的形成也是由長期投資形成,其投資主體包括運動員本人、國家、家庭、社會等。運動員人力資本形成和變化呈現出人力資本生命周期特征,基于產品生命周期方法(PLC)可以顯現出清晰的特征,如圖1所示。運動員的運動壽命周期歷經四個時期即開發期、成長期、高峰期和衰退期四個階段特征[4](見圖1)。從開發期開始,運動員的人力資本隨著積累不斷升值直到巔峰期;巔峰期之后運動員的人力資本變化不大,在經歷小幅度上升后達到運動員運動生涯的最高水平,隨后由于生理因素如年齡、身體機能等,運動員人力資本水平逐漸降低;但該特征也會因從事的運動項目不同而顯現出不同的特征。總之人力資本價值大小及其變化也具有波動性和不穩定性。
圖1
我國運動員人力資本在開發中還存在體制機制不完善等問題,運動員人力資本產權尚未明晰。
首先當前專業運動員培養的投資主體主要是國家政府及其職能部門,隨著市場經濟逐漸融入競技體育中,運動員人力資本所蘊含的經濟價值不斷被挖掘出來。但這其中利益分配引起了不小的矛盾,究其原因是缺乏運動員人力資本制度體系的保障,缺乏明確的利益分配機制以滿足市場利益的分配。其次,缺乏與市場經濟相匹配的保障、監督體系。運動員人力資本的開發效率受制度結構的影響,同時與市場環境息息相關,當前運動員人力資本市場較為薄弱尚在開發當中,需要權力部門合理設計市場規則、維護市場秩序、保護產權主體并加強市場監督,促進運動員人力資本公平有序的競爭環境。
其次,運動員管理部門管理界限模糊。目前運動員產權主要集中在國家手中,管理運動員時的法律依據不足,僅憑現有規定不足以適應體育事業的新形勢,在當前體育事業深化改革的時期需要政府明晰各項權責,劃清管理界限,獨攬全部職能的做法已被其他學者證明是低效率的做法,新公共管理理論認為政府應啟到宏觀調控和維護環境的作用,通過委托代理等手段將職能分配給能可以承擔的主體以此促進職能的實現,這也是當前需要厘清的。
最后,運動員的保障問題亟待解決。目前體育事業轉型時期有大量運動員保障工作需要完成,這其中運動員的物質保障和安置問題較為嚴重,部分運動員在退役之后的保障水平不高且落實不到位,運動員的安置制度不完善,造成運動員人力資源的浪費和錯配,影響了運動員生活質量。如何進一步加強和提升我國體育運動員人力資本的開發效率和水平,成為體育事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議題。
在制度方面首先要協調政府和市場之間的關系,協調政府和市場之間的利益分配,既要維護政府作為投資者的利益,又要維護市場投資主體的利益,以法制建構合理的競爭機制,發揮激勵市場和監督保護的作用。應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優勢作用,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用,處理好集體與個人之間的關系。改善運動員人力資本制度設計,兼顧公平與效率原則,發揮市場的力量,優化競賽體系環境,完善競爭規則。要通過出臺相關政策對運動員的流動做好引導和限制,合理分層各級競賽,做好競賽之間的聯系,促進優秀人才脫穎而出。
創新運動員培養模式就需要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促進宏觀調控和社會力量有效結合,利用市場機制提高運動員人力資本開發配置效率。進一步完善競技體育投入機制并優化投入結構,通過政策吸引社會資金投資,對有潛力的體育項目進行職業化運作,從而盤活競技體育市場[5]。其次在競技體育投入結構方面,因地制宜,按地方實際情況做好競技體育投入項目和類別的合理配置,注重各項目的均衡發展。創新競技體育的管理模式,積極做好服務型政府的角色將職能分配給有能力承擔的社會主體以提高政府運作效率,提升財政投入資金使用效率,從而提升競技體育事業評價的科學性。
產權的合理安排是市場經濟活動的基礎,為此需要深化我國體育事業利領域人力資本產權制度改革,保護體育品牌與人力資本知識產權,以公平和效率為準則,利用市場機制的優勢和我國的制度優勢并結合當前社會發展的實情動態調整政策,兼顧運動員和各投資主體積極性,促進競技體育的市場化、職業化和社會化,形成可以自我調節的競技體育市場經濟,助力大國體育事業可持續發展。
為使競技體育健康且可持續的發展,巨大的競技體育運動員人力資本支出仍以政府為主。但政府在當前投入的基礎上,應優化投入機制,提高投入效率。還應創新投入方式調動社會力量參與運動員的保障供給,建立可循環、可持續、市場化的運動員保障體系,利用保險公司的資金和技術力量,轉嫁體育領域存在的風險。充分挖掘社會的參與積極性,培育體育服務主體,促進體育服務產業的發展,以此創新運動員的保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