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南方學院
隨著足改和校園足球的深化,幼兒足球課程已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幼兒足球的開展能夠提高幼兒對運動的興趣和團隊意識、培養創造力、激發幼兒天性、塑造幼兒的個性,是促進幼兒體、心、智全面發展的最佳運動,是振興中國足球的第一步,從根本上全面提高國民身體素質。在幼兒園足球實施過程中內容的選擇出現了這樣的現象,一是以足球操為足球課內容,二是以足球技術訓練為內容。這樣的現象表明幼兒足球課程內容單一,課程內容方面研究不足。
根據人體生理機能活動變化規律,可將體育實踐課的基本結構劃分為準備部分、基本部分和結束部分3 個階段[1]。準備部分分為一般性準備活動和專門性準備活動。一般性準備活動通常是包括走、跑、跳、投等的練習或者傳統的動作練習和游戲。專門性的準備活動是指與主要內容的動作性質、結構相似的引導型、模仿型的輔助練習或身體練習?;静糠值哪繕耸墙虒W計劃中的主要內容,重點是讓學生學會并掌握正確鍛煉方法,從而促進學生身體的各機能的發展?;静糠种饕峭瓿山虒W目標的主要部分,應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以及學校的場地合理地安排練習內容。結束部分主要是使學生身心逐漸地恢復到相對安靜的狀態。體育課的幾個部分是相互連接的、緊密聯系的、和諧的一個整體。
幼兒足球活動課根據人體生理機能活動變化規律,遵循學校體育課的結構,但由于年齡特點、心理特點和課的時間上的不同,在此基礎上做出了相應的調整。將幼兒足球課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游戲導入部分,第二部分是足球技術體驗和比賽部分,第三部分是結束部分,這個課的程結構模式稱之為導入體驗結構。
足球課的開始階段是一個微妙的階段,幼兒經過室內課開始足球練習,文化學習和室內活動削弱了幼兒釋放活力的念頭。所以游戲導入部分,要達到的目的起著基礎性作用。在開始的導入游戲中,幼兒可以進行自由或有主題的帶球,或進行穿插各種運動技能活動的控球游戲。導入部分一定要有游戲的趣味性,這會給幼兒創造積極踴躍的氣氛,從而使教師在后面的游戲中能夠更好地調動幼兒。孩子們奔跑、尖叫、相互追逐,都有助于釋放他們的熱情和活力,在這一階段沒必要對孩子們施加限制。這個部分既是游戲導入部分也是為第二部分做準備。
技術體驗放在游戲結束之后,孩子們將會更加專心,注意力更加集中,學習也更加敏銳。這個時間段的活動要求具有更高的專注度,這就是第二部分。足球技術體驗部分是足球課程理念的表現,在這一部分開發了多種新的有趣的游戲來激發幼兒的創造力。這部分內容是根據幼兒的身體發展特點和足球運動的特點,從一系列的足球比賽中挑選出來的,結合幼兒常規體育課游戲,進行加工成為幼兒所能接受的,能夠用最少的時間促進幼兒身心發展和足球興趣的游戲活動。這部分的游戲會使幼兒掌握簡單、基礎的動作,未來這些將會是成就他們技術水平和運動能力的基礎。
比賽不僅是一種游戲方式,也是足球運動的特點和魅力,同時是檢驗幼兒是否進步,老師的教育是否有成效的重要工具。這個階段不能只看眼前的結果,而在于要努力鼓勵幼兒直面挑戰,從多方面激勵和完善幼兒的個人特點。比如更加自信地去嘗試一些富有創造性的個人技術等?,F在年輕人身上最缺乏的品質是創造精神和無所畏懼的勇氣。例如通過翻盤子的游戲,練習幼兒的協調、靈敏、急停急轉、觀察,刺激幼兒的心肺,并且連接主題的障礙運球所需要的幼兒的協調、靈敏、急停急轉、觀察等能力。主題采用個別障礙降低幼兒運球的難度,同時增加一個小影子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從而更高效的完成游戲。比賽采用較為好組織的分組接力比賽并加入障礙,此時的比賽既是比賽也是檢驗,檢驗幼兒的身體協調、靈敏、急停急轉、觀察能力、帶球能力有沒有改善,檢驗在比賽中幼兒能不能直面面對挑戰、能不能樂觀對待輸贏。
結束部分也是課的一個重要部分,這個部分會安排幼兒將足球等一些訓練道具回收,回收道具也是幼兒足球課程內容的一部分,讓幼兒學會善始善終,激發幼兒的責任感。這個部分也是激烈的比賽結束后的放松部分,讓幼兒的心跳恢復到正常狀態,為下節課做準備。結束部分的時間根據天溫變化而變化,氣溫低結束時間縮短,以防感冒(見表1)。
表1 幼兒足球課結構
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評價的要求,幼兒足球課程教學評價途徑如下:一是足球游戲和比賽相結合的評價,激勵幼兒學習足球的興趣;二是評價幼兒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三是走跑跳投基本活動能力與足球技術相融合的評價。
足球游戲和比賽結合,激勵幼兒學習足球的興趣。足球游戲的發展在于運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和教學內容讓幼兒在游戲中發展基本活動能力促進幼兒的身體發育,在游戲中體驗足球技術與身體技能相融合的成就感。讓幼兒在游戲中盡情的運動,盡情宣泄,鼓勵幼兒在比賽中和其他小朋友多溝通多交流,一起贏的比賽。幼兒的個人參與活動積極性評比、習慣評比、小組評比、小比賽等,都是每節課要進行課堂評價的方面。幼兒在足球課中幫助其他小朋友、積極主動參與活動、鼓勵、很勇敢或者是通過努力贏得比賽等行為,老師根據其實際情況給予鼓勵或其他評價。做好課后總結,及時對幼兒的成績做出肯定。
《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明確指出,要充分尊重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幫助幼兒逐步養成積極主動、認真專注、不怕困難、敢于探究和嘗試、樂于想象和創造等良好學習品質[2]。良好的習慣形成需要不斷地經驗積累,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幼兒的年齡太小,好的習慣形成不容易,所以需要教師在整個過程中注入更多的心血,因此就決定了對幼兒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的評價貫穿于整個教學中。包括上課有沒有認真觀察、模仿;是否大膽做示范,是否情緒穩定;能否有節奏的、流暢的完成技術動作;能否高興的參加游戲;能否高興的參加比賽;能否和小朋友合作,認真聽同伴講話;能否正確面對輸贏;每周(每節課)讓幼兒選出每組表現最好的小朋友,然后每個組相互評價,最后是老師的點評。在評價幼兒的學習態度時注重對幼兒課堂認真參與游戲的習慣,大膽做示范的習慣,積極思維的習慣,學而致用的習慣,正確面對輸贏的習慣。
幼兒階段重要的一項目標是發展幼兒的基本活動能力,因此幼兒基本活動能力同樣是幼兒足球活動課程的評價部分。足球課程缺少了足球元素就失去了足球課程的意義。在進行課程設置時,本文將幼兒的基本活動能力評價和足球技術體驗的評價,設計成為一個教學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為了提高幼兒基本活動能力和足球技術體驗的滿足感,比賽的設計應與技術體驗的主題相一致,但組織形式變化增加幼兒的體驗感。每一次比賽的過程都是讓幼兒對已掌握技能內化的過程,同時培養幼兒堅強的意志和積極樂觀的心態。例如直線帶球比賽,不是單一的跑步比賽,也不是單一的球技比賽,所以只要幼兒認真地學習就可以以球技帶動身體素質發展,以身體素質提高帶動球技,從而形成正向遷移的效果。評價要從學習方法、態度、積極性、創造性等方面進行綜合等級評價。幼兒階段是人生的一個特殊階段,應從不同的方面對幼兒作出評價,對幼兒的評價應是全面的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的。
幼兒足球課程結構運用導入體驗教學結構將課程的整體思想相融合;幼兒足球課程評價應逐步發展成以形成性評價為主體的課程評價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