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潔 朱春風 孫水英 于曉霞
山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腦卒中是一種常見的由于腦部血管病變引起腦組織損傷的急性腦血管疾病,易產生不同程度的神經功能缺損癥狀。由于該病起病急劇,患者不能接受出現的軀體功能障礙,極易發生情緒的變化,表現為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研究表明我國腦卒中患者抑郁癥的發病率為32.8%。國外學者研究發現,腦卒中抑郁的患者相比無卒中抑郁的患者,具有更高的死亡率。五行角調音樂療法聯合穴位按摩可以達到疏肝解郁、寬胸理氣、協調人體陰陽平衡,調節臟腑的作用,從而緩解PSD患者的抑郁情緒,促進疾病的康復目的。
選取2017年10月-2018年12月貴州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神經內科符合納入標準的腦卒中恢復期抑郁癥住院的患者74例,治療組37例、對照組37例。納入標準:(1)符合腦卒中抑郁的診斷標準;(2)年齡在40歲~79歲之間;(3)腦卒中前無抑郁癥狀,僅在卒中后出現抑郁癥狀的患者;(4)抑郁程度為輕、中度抑郁者;(5)患者無聽力障礙及意識障礙;(6)知情并同意參與本研究。兩組患者一般情況(年齡、性別、疾病性質、抑郁程度和教育程度)方面具有可比性,無統計學意義(P >0.05)。
1.對照組 37例患者進行五行角調音樂療法,患者每天戴耳機聆聽《中國傳統五行音樂正調式》中選取角調音樂,每天1次,每次20分鐘,療程:共4周。
2.治療組 參考《針灸學》選取百會穴、神門穴、肝俞、膽俞、合谷、太沖。每天一次,每穴按摩2-3min,共按摩20min左右。穴位按摩的同時配合聆聽五行角調音樂,方法同對照組。
3.觀察指標 采用HAMD量表和中醫證侯積分表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抑郁癥狀積分進行比較。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后4周的HAMD積分比較( ±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后4周的HAMD積分比較( ±S)
注:與對照組比,P<0.05。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后4周的中醫證侯積分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后4周的中醫證侯積分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P<0.05。
4.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數據均使用SPSS22.0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經正態分布及方差齊性檢驗后,符合正態分布采用t檢驗,不滿足正態性時用非參數檢驗,P<0.05 有統計學差異。
從表中可以看出兩組患者在治療前的HAMD和中醫證候積分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4周后治療組患者的HAMD和中醫證候積分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治療組患者抑郁癥的治療效果優于對照組。
PSD是腦卒中后常發生的一種精神性情感障礙疾病,患者表現為情緒低落、對周圍事物興趣減退、思維遲鈍、失眠等多種形式的情感障礙。五行音樂療法是目前臨床上常用的輔助治療PSD的康復技術之一,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黃帝內經》中就已提出“五音療疾”,即通過角、徵、宮、商、羽五種不同的調式,對應人體不同的五臟,通過影響人體的五臟和人情志的變化活動,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朱震亨也曾有言:“樂者,亦為藥也。”即音樂療法就像人們吃的藥物一樣,也可以達到治療的目的。現代醫學研究表明,聆聽音樂產生的聲波能夠刺激人的大腦皮層,降低交感神經的興奮性,改善人體的內分泌,提高迷走神經的興奮性,起到鎮靜、安眠,緩解患者緊張焦慮的情緒,從而改善人體的健康狀況。PSD病變在肝,從肝論治,疏肝理氣解郁是其主要治療原則,古代醫家葉天士《臨證指南醫案》也指出治療此類疾病多采用入肝經的藥物,重點治肝。五行音樂中的角調為春音,聲長而高,通于肝木入肝經,具有肝的性質。《律歷志》中記載:“角者,觸也,陽氣蠢動,萬物觸地而生也。”聆聽角調式樂曲可產生萬物復蘇,春回大地,生氣蓬勃之感,達到解除郁結,平定情志的作用,對精神抑郁、情緒低落等癥狀有很好的療效。
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對患者進行穴位按摩,通過刺激人體特定的部位穴位,由經絡傳導至全身各臟腑,可以鼓舞正氣,調暢氣機,調和氣血,調節臟腑,使陰陽相對平衡。其操作不需要借助特殊的設備,可達到與針刺類似的效果并且具有方便、獨立、不具有侵入性、安全的特點,同時在操作的過程中有利于增加醫患之間的交流,有利于患者的康復,近年來被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于臨床,技術也越來越嫻熟,其中英國國立健康與臨床優化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linical Excellence,NICE)已經把穴位按摩治療某些疾病方面的療效列入臨床指南。本研究取穴標準參考《針灸學》選取百會穴、神門穴、肝俞、膽俞、合谷、太沖。百會穴具有治療抑郁、失眠等功效,在《內經》、《甲乙經》記載對其行治療能夠達到“補益腦髓,通竅醒神”的目的;神門穴具有寧心、安神、定志的功效,在臨床中用來治療心煩、怔忡、失眠、神志病等。有文獻報道,在對焦慮抑郁的患者治療失眠障礙的選穴中,神門穴選用的頻率高達69.13%。同時通過動物實驗與臨床實踐發現神門穴能夠改善精神狀況,緩解不良情緒。太沖穴為肝經的原穴,《靈樞 經脈》記載:“肝足厥陰之脈,循喉嚨之后,上入頏顙,連目系,上出額,與督脈會于巔”,所以,從經絡循行上可知太沖穴與腦有著密切聯系,選取此穴進行穴位按摩與PSD的中醫治療原則相符。合谷穴是手陽明大腸經之原穴此穴具有清瀉陽明、疏風開竅、通經鎮痛的功效。臨床常將太沖與合谷穴相配使用治療疾病,兩者相配稱為“四關穴”。具有活血行氣、醒神開竅,疏通氣機的作用;肝俞穴屬足太陽膀胱經。《靈樞·本神》中指出:“肝藏血,血舍魂,肝氣虛則恐,試則怒。”按摩肝俞穴可調節肝臟功能,舒暢肝臟氣機,改善患者的神志與PSD的病因相符。鄧雪通過動物試驗,采用電針對抑郁癥大鼠的肝俞穴進行刺激,發現抑郁癥大鼠的情緒明顯好轉。膽俞穴出自《針灸甲乙經》,可治療失眠,如《醫學入門》載,膽俞主治“驚怕,睡臥不安”與神門穴改善患者睡眠障礙的療效相似;其常與肝俞穴并用,兩者同時按摩可以達到疏肝解郁,寬胸理氣的作用。與林法財的五行音樂療法聯合穴位注射治療PSD的研究結果一致。
通過以上研究發現五行角調音樂療法聯合穴位按摩治療效果明顯要優于單獨使用五行角調音樂療法的治療,此方法簡便易行,無副作用,便于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