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然
近年來國家政策明確鼓勵符合條件的產業園區建設主體申請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上市,這對于國內廣大園區企業而言是一大利好消息,有利于園區開發企業進一步拓寬資本市場為自身發展籌集資金。但政策之下,上市之路卻道阻且長,本文以連云港市為例,分析該地區園區開發企業擬上市企業現狀及其面臨的主要問題,并給出園區開發企業進行上市培育的具體建議與路徑。
產業園區是城市工業發展的載體,近年來連云港市重點發展的徐圩新區、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區、海州經濟開發區等一系列大型產業園區已成為全市工業項目集約發展的根據地。
園區開發類企業是隨著我國產業園區的發展而成長起來的一類企業。園區開發類企業不僅肩負著園區資產的運營與管養工作,同時還發揮著園區投融資平臺的職能,可以說園區開發企業不僅是園區建設的開發商也是園區發展的運營商。
園區開發企業最主要的職能之一就是幫助園區解決建設資金來源問題。近年來受一系列國家政策性文件的影響,園區開發企業作為類平臺(類似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企業,其傳統融資渠道審批不斷趨嚴,導致融資規模不斷縮緊。同時連云港市園區開發企業也面臨著自身抵押物不足、債務率趨高、經營性項目不足等一系列不利于傳統融資渠道再融資的問題。因此,采用創新融資模式,減輕對傳統融資模式的依賴是園區開發企業的現實需要。
2019年國務院發布了《關于推進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創新提升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的意見》,鼓勵符合條件的經開區建設主體申請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受到國家政策和省內同類型企業的激勵以及自身現實需求的影響,連云港市不少園區開發企業已將上市籌備工作提上了議程。
上市融資是企業股權融資的一種,是企業對于資本市場的一種更深層次的對接。企業除了可以通過上市為自身項目建設籌集大量資金,還可以利用上市契機擴大企業影響力、形成品牌優勢;與金融機構建立廣泛聯系、提升企業治理質量;減少負債率、改善報表結構。可見上市融資對于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強實現飛躍發展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近年來,連云港不少園區企業已著手開展上市籌備工作。據公開信息顯示,連云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新海連發展集團有限公司2017年以在開曼群島成立的新海連控股有限公司為主體嘗試在香港聯交所上市,后由于公司高管個人原因取消上市。徐圩新區方洋集團于近期公開選聘東興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成為其子公司江蘇方洋水務有限公司上市輔導保薦機構。但上市輔導保薦機構的選聘僅僅邁出了企業上市的第一步,想要上市成功,企業未來還將面臨一系列有待解決的問題。
以江蘇方洋水務有限公司為例,首先按照證監會發行要求,上市企業需要完成股份制改造,目前方洋水務為國有獨資公司,注冊資本197997.8萬元。完成股份制改制就需要引入合適的戰略投資人或財務投資人,國企股份制改制涉及眾多人員及巨額資產,往往程序復雜、周期長且涉及眾多法律規范。另一方面外部投資人的選擇顯得極為重要,外部投資人需要在董事會占據席位,必然對企業未來的生產經營產生影響,這對于傳統國有獨資企業的管理模式也是一大挑戰。
其次,證監會對上市企業財務數據與經營規模有著硬性要求,如主板上市要求三年盈利凈利潤累計超過3000萬,三年累計營業收入超過3億元或三年經營性現金流量凈額累計超過5000萬元。因此,上市培育期的重中之重是增強企業自身盈利能力,同時要保證企業未來盈利的持續增長。在滿足證監會上市基本標準后,在上市審批階段證監會還會著重關注上市公司創新研發能力,這就需要企業在上市輔導階段不斷提升科技創新、吸收行業高端人才,從而提高未來上會審批的成功率。
目前省內以經開區運營主體上市的國有企業只有蘇州工業園區的中新集團,對于省內絕大多數園區企業而言,擺在上市路上的問題除了園區自身的財務指標不足以達到證監會的上市標準外,作為國有企業如何提高企業的管理運營能力做到與市場完全接軌也是擺在上市道路中的難題。同時上市后企業信息披露要求更高,對企業經營的獨立性也有更高要求,作為國有獨資企業必須提前權衡好上市后的利與弊。
雖然園區開發企業上市之路道阻且艱,但在國家政策導向和同類企業成功經驗的激勵下,資本市場依然會向園區開發類企業伸出橄欖枝。上市培育是個長期的過程,在培育過程中企業自身要做好長期規劃,在上市主體的打造、上市題材的確定、上市標準契合等方面做好文章,同時當地政府要為園區開發企業上市做好政策支持,為當地園區開發企業成功上市保駕護航。
選好上市主體、打造上市題材
園區開發企業作為園區的開發商與運營商業務范圍十分廣泛,多數園區開發企業會通過設置不同的子公司來承攬不同板塊業務。如江蘇方洋集團有限公司主營業務涵蓋港口物流、環保水務、能源投資、工程建設和現代服務五大業務板塊,旗下共有17家一級子公司。實務中,這類主營業務眾多又互不相關的企業通常會選擇子公司分別獨立上市,上市主體的選擇顯得尤為重要。
企業想要獲得證監會的上市審批,除了要滿足證監會規定的上市規模條件,還需要選取利于上市審批的題材,打造符合該題材的主體公司。目前資本市場更為支持新興產業和科技類型企業,而傳統行業上市成功率偏低。從此前上市的園區企業來看,涉及產業地產題材的企業2008年后上市的僅有3家,且均是通過借殼上市,這主要是由于2008年后中央一系列嚴控地產的政策導致的。因此,上市主體與上市題材的選擇既要緊跟政策導向,還要迎合當前資本市場的喜好,可優選新材料、新能源、新醫藥、裝備制造等題材企業成為上市主體。
對標上市標準、全面提質升級
企業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上市包含主體資格、獨立性、規范運行、財務與會計、募集資金運用、股本及公開發行比例等一系列標準要求。首先在上市輔導期就要選擇一家績優券商幫助企業進行上市輔導。其次根據上市標準要求進行企業改制,可通過引入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來加快企業改制進程,優質的私募股權基金往往能夠在公司治理上對企業給予支持。
企業財務指標是上市輔導的關鍵,園區上市企業要通過技術驅動、拓展海外市場、產品多元化、多渠道化等方式不斷提高企業現金流量,保證企業持續盈利能力,這也能夠給資本帶來足夠的想象空間為企業未來市盈率做好保證。
作為國有獨資企業其公司治理能力是市場存在較多疑慮的領域,傳統園區獨資國有企業經營管理上往往受地方政府(或園區管委會)影響較大,而上市則要求企業資產、業務、人員、機構、財務均具備獨立性,這就要求園區開發企業建立起科學的議事方式和獨立的決策機制。
上市對于企業管理人員的個人素質也有著更高的要求,除了對資本市場具備充分的認識外,還需要具備豐富市場化管理經驗的企業人員。同時要不斷吸收行業高端技術人才,加強企業創新能力。
加強政策引導、提高政策支持
園區開發企業想要成功上市一方面要自身苦練內功,另一方面還需要當地政府加強引導,給予政策鼓勵支持。如為計劃上市企業提供上市知識培訓和國家政策法規咨詢;為股權改制期企業簡化行政審批手續,加大稅收返還和財政補貼力度,提高其改制速度、降低其改制成本;針對企業在上市籌備中的資金問題能夠給予一定補助,利用政府平臺為企業融資牽線搭橋等。
(江蘇財會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