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輝
積極心理學方式在中職班級管理中是一種勇敢的嘗試,本文將對積極心理學在當前中職班級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一些針對性的解決對策,從而提升積極心理學在班級管理中的利用效率。
積極心理學指的是從積極正向的角度來分析傳統心理學中的問題,它是一種新興的科學形式,也是一種有效的教育心理,它能夠突破陳舊管理形式中的弊端,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不過,由于中職院校的管理人員和教師對其進行了片面性地解讀,導致當前的中職班級管理在利用積極心理學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亟待中職教育者去解決。
教育目標模糊
在積極心理學的指導下,中職院校的班級管理應該以培養學生的健康心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基本的教育目標,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部分中職院校將積極心理學作為一種嚴格的管控輔助工具,對學生進行軍事化管理,將心理引導簡單地定義為守規矩,而沒有發揮出其引導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作用,使得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長此以往,就會帶給學生不良的心理印象,很可能會讓他們產生心理問題,中職院校的班級管理就會遇到更多阻礙。
職責不明確
中職院校的班級管理涉及的事項眾多,涵蓋了學生在學校的方方面面。當前的中職教育中,學校沒有協調各部門的工作,對學生的不良狀態也沒有實行針對性的管理和疏導,導致教師不僅需要負責教學工作,還要兼顧管理學生的任務,依靠他們個人的力量很難完成復雜多變的工作,在班級管理中就很容易忽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一味地采取嚴格的管控措施。但是中職學生大多正處于個性發展的高峰期,對于教師的嚴格管理很可能就會表現出強烈的反感,從而產生逆反心理,使得班級管理的工作陷入死循環。
理論與實踐脫節
運用積極心理學進行班級管理是符合中職院校德育教育的理念的,而中職院校也常將其作為一種有效的德育途徑,希望在積極心理學的引導下,學生的綜合素質和道德品質修養能夠得到有效的提升。但是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常常都以理論教學為主,向學生單方面地灌輸心理學理論,而中職學生的文化水平相對于普通高中生來說還比較低,他們很難理解抽象的心理學概念,就導致積極心理學在班級中的應用呈現出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的現象,學生沒有將其應用在實踐中的機會,久而久之,也就忽視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轉變傳統管理模式,凸顯積極心理學的教育目標
從前文的分析中可以得知,當前在應用積極心理學進行班級管理的過程中,存在著目標模糊的問題,使得班級管理流于形式,沒有真正實現積極心理學的促進作用。因此,為了提升中職班級管理的效率,應該通過轉變傳統的管理模式,將積極心理學的思想融入到管理模式中,創建符合中職學生的班級管理新形式,從而促使學生能在良好的班級氛圍中不斷提升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以積極的心態應對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并能夠輔助教師共同參與班級管理工作。具體而言,教師可以突破傳統管理模式中忽視積極心理學作用的弊端,通過仔細研究班級中不同學生的特點,細致觀察班級環境中的風氣,從而設定明確的教育目標,以學生的心理健康和長足發展作為班級管理的一項關鍵內容,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學生產生不良的心理現象。
構建互動溝通平臺,明確班級管理的職責分工
良好的溝通是實現有效班級管理的前提和基礎。首先,只有各部門之間實現雙向的溝通和互動,明確互相的責任和分工,才能在管理中發揮出每一個部門的專長,避免出現由班主任教師一人負責的情況,規避傳統模式中忽視學生心理健康的情況。所以,學校管理者應該發揮其引導作用,為各部門之間搭建溝通平臺,在有效的互動中共同商議各自需要負責的管理內容,從而實現各司其職、其樂融融的班級管理效果,不斷加強對學生心理問題的關注度,提升積極心理學的利用率;其次,同時這種溝通還不僅僅局限于對班級管理的人員,還可以應用在師生關系之中,在教師與學生之間建立互動溝通平臺,從而拉近二者之間的關系,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因為教師是與學生相處時間最長、接觸范圍最廣的人,如果師生之間能實現友好平等的交流,那對于培養學生優秀的意志品質和積極心態會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
建設專門心理課程,增強班級管理的專業規范
從當前的情況來看,中職學校利用積極心理學進行班級管理還處于初級階段,他們還沒有完全理解積極心理學的概念和內涵,所以也沒有建立起專門的心理課程,實現規范化的班級管理,也就無法發揮出心理引導對班級管理的促進作用。因此,為了進一步增強中職班級管理的有序性和專業性,學校應該聯合教師一起建設專門的心理課程,高度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將其作為班級管理中的重要一環,從而構建起完善的管理制度。首先,學校可以廣泛搜集心理學專家的意見,并結合本校教師的建議,編制積極心理學的教學方案,并選取正規心理學專業畢業的人才作為專門心理課程的教師,在師資隊伍和教學內容上保證專業性;其次,學校還應該建設專業化的教室,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空間,培養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從而為有效的班級管理奠定基礎。
組織班級主題活動,踐行積極心理學的理論要求
針對當前班級管理中理論與實踐脫節的現象,教師應該積極組織班級主題活動,將積極心理學的理論與具體的實踐活動結合在一起,發揮出其對學生的引導作用,讓學生在班級中找到自己的準確定位,從而升起對學習和生活的積極態度,最終實現中職學生的素質教育。首先,教師可以以積極心理為主題設計班級活動,引導學生搜集相關的資源;其次,在主題班會活動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自主發言的機會,讓學生充分表達出他們對于積極心理的見解,分享自己的真實經歷,從而深化他們對心理學的了解。
加強學生自我管理,體現積極心理學的生本觀念
在當下的班級管理中,積極心理被融入了更多的生本理念,也就是說運用積極心理學進行管理時必須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成為班級管理的主人,真正參與到管理工作中。因此,教師應該為學生創造自我管理的機會,讓他們體驗積極情緒帶給自己的正向影響。首先,在班委會的建設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行民主選舉,由民意決定班委會成員,營造出一種自主管理的和諧氛圍;其次,教師應該盡可能地讓學生展示自我,提升他們參與班級各項活動的熱情,讓學生在自主活動中發現自己的價值,從而在班級管理和日常學習生活中樹立起自信心。
提高教師管理水平,激發積極心理學的個性培養作用
教師的專業水平在班級管理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對積極心理學有透徹的了解,并能自如地運用到管理學生和班級的工作中,那么學生就會形成良好的心理習慣,不斷發展自己的個性特質,感受到學習和生活中的積極面。因此,教師應該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質和管理水平,轉變落后的管理觀念,更新自己的教育方法,實行藝術化的管理模式,不斷激發出積極心理學中對學生個性發展的促進作用,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班級中收獲自信心和滿足感,從而促進他們逐漸形成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總之,中職院校應該順應新課改的要求,不斷轉變人才培養的模式,正確認識積極心理學的內涵和本質,將其與班級管理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使得積極心理學能夠在中職的班級管理中發揮出最大的效用,不斷演變成一種有效的管理途徑,從而不斷提升班級管理的效率,增強學生身心素質,為國家和社會輸送更多具有綜合素質的專業人才。
(阜陽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