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蘇
人類是同生的,是共命運的,人類衛生健康要得到保障,就需要不斷努力,共同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人類統一和諧發展。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重要指導作用不可忽略。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總書記不斷強調人的問題是檢驗政權及執政黨的試金石。在一個社會的法治形態中,人的問題可以說就是法治觀問題,可以起到試探法治思想的作用,并從中分析法治下的社會性質。
因此,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闡述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思想。“人民為中心”是當前社會發展的主流思想,也是馬克思主義的一種發揚,是我們新時代下以法治國的重要手段。解析十九大報告,更能清楚人民是我們社會發展的核心,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以法治國,并以此為目標,堅持全方位的治國方針,不斷完善社會主義的法治思想。
命運共同體是中國參與全球社會治理事務的中國方案,是中國為全人類未來規劃的美好愿景,是人類美好未來與現實世界的和諧統一。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規劃與設想,超越了民族、文化、人種、地域等各個領域的限制,將未來與現實、傳統與創新、多樣與統一完美地加以兼容,從發展的角度將其融為一體。
2020 年 3 月,習近平與法國總統聯絡時,第一次提出了關于人類衛生健康本就是一個整體,提出中國愿意和法國一起合作,努力完善新冠疫情的防控工作,并且支持WHO以及聯合國一起,努力完善世界衛生治理的工作,構建人類命運共同圈,為人類的衛生健康打下基礎。
因此,人類衛生健康具有整體性,是命運共同體的深刻體現,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命運共同體是世界人類衛生健康事業下的有效方案之一。當下,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構建具有不可估量的時代價值與社會價值,從全人類的發展與未來來講,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有著最廣泛、最基礎、最根本的社會和民生需求。
新時代法治思想繼承了中華文明的傳統優秀文化和精神價值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思想繼承發展了中華文明的傳統優秀文化和精神價值,這對于今天人類衛生健康命運共同體的構建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法者,治之端也”,當今世界,醫療衛生及各個領域已達成了一系列國際公約和法律文書,已成為各國遵守的行為準則;“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習近平法治思想中蘊含著尊重各文化傳統以及方向方面的選擇工作,人類的命運本就是掌握在各國已經我們每一個人手里,只有是有關世界的規劃,需要由每一個國家一起討論完成,世界性的事務更是需要由所有國家一起參與治理中,而發展的成果、科技的成果等,則是所有人類的共同財產。“天下為公”,強調政治手段與政治目的的一致性,推崇以德服人,柔以懷遠,協和萬邦,兼濟天下;“和而不同”,深刻展現和表達出中華民族的包容性、謙和性的民族特點。
人類衛生健康命運共同體是由我國倡導建議的,我國亦用實踐行動做出了表率和貢獻。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初期,中國政府及人民不畏艱難,勇敢面對,為全球防控疫情積累了經驗,作出了表率。中國主動向世界分享抗疫經驗、積極引導組織開展國際合作,在病毒基因組測序、病毒診斷、藥物治療、疫苗研發等工作中走在了前列,引領著世界各國共同抗擊疫情。
當下,全世界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中國積極支持世界衛生組織和其他國際組織協調世界范圍的疫情防控,完善相關衛生合作機制,打造多邊衛生合作布局,以合作、平等、開放、包容為宗旨構建全球范圍的人類衛生健康命運共同體。
習近平法治思想傳承并延續了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是深刻解釋和揭示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哲學,新時代下的依法治國的思想,實際是和馬克思主義息息相關,是馬克思主義的一種延續。從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來看,身心健康是人類一直所向往的。習主席認為,這一百年內,并不會太大的格局變動,而這一判斷和人類健康事業發展有著深切的關系,一起完善人類健康的共同體是我們所世界的目標,是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和未來的準確把握與判斷。
新時代下的法治社會,其在前進的過程中十分重視實踐的重要性,一直以來也堅持著一體推進、共同建設,既體現了螺旋式的遞進邏輯,又體現了平行式的橫向邏輯。在理論層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思想明確了人類健康命運共同體的基本宗旨;在實踐層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思想為人類健康命運共同體指明路徑。
探討建立相關的法律原則適用體系
參照和借鑒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國內法體系中推崇的法律原則,在現行的國際法體系中不斷加以修正并建立相關體系,相信這些原則會煥發出更強大的生命力。在人類健康命運共同體的構建過程中,將會為其法律實踐提供更多的依據和指導,同時隨著國際交往的頻繁,趨同的法律原則會逐漸增多,最終使相關體系趨于完善。
探討建立相關的法律方法適用體系
為解決現實沖突問題提出的確定法律適用的方法,包括:(1)相關沖突或爭議的事實。(2)將其進行分類,含法律適用,管轄權、沖突的性質等。具體實踐中,應制定有關條約,制定具體爭端解決機制,用以規范和調整所有相關機構成員國及加入國,這其中應包括適用國際沖突公約法以及其他國際公共秩序或公共政策及強制性規則等問題。
構建新的國際制度和規范
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多種形式充分闡釋了新的國際制度和規范對于構建人類健康共同體是十分重要的,且其內在特性也決定了其對新的國際制度和規范的要求與訴求,以使其理念與宗旨盡快地被認可和實行。
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宗旨和目標,則是要從全人類的角度出發,用平等、包容、博愛,用和而不同、協和萬邦的東方智慧摒棄舊的國際秩序,建立新的、更富有活力的國際秩序。
具體到現實,為實現這一目標,我們應在聯合國的國際秩序體系下,以現存國際法中最具約束力的法律性文件《聯合國憲章》中的相關精神開展相關制度和規范制定工作;我們要以開放包容的心態和態度,汲取外來文化的精華,摒棄文明沖突論、文明威脅論,開展相關工作;我們應轉變思維模式,勇于與不合理的國際秩序作斗爭,勇于發聲,同時也要與其他國家加強合作和理解,共同促進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構建。
利用國際合作機制和基礎,不斷推進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構建
中國應充分利用中日韓合作、中國—東盟合作機制,同周邊國家加強和深化公共衛生合作,共同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中國與日本、韓國及東盟其他國家具有文化上相通、地域上相近、經濟聯系緊密的天然優勢,同時也是中國開展公共衛生外交最頻繁、最成功的地區,應是首先推進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構建的區域。
我國與日本、韓國,依次開展了關于新冠的特別會議、衛生部長會議等,均采用視頻的方式進行。同時,也與東南亞各國的領導人開展了相應的討論大會。針對區域性的疫情防控不斷發揮新的作用。特別是我們與日本、韓國這三個國家,更要加強聯系,緊密交流,做好經驗分享工作,有效提高衛生體系不足國家的應對工作。中國與東南亞的東盟圈一起建立起了中國—東盟公共衛生合作制度,定期召開有關責任人的會議,進一步完善基金的使用,為公共衛生合作打下扎實基礎。中國應借助上海合作組織的合作平臺,在共同政治、積極、國際安全的訴求下,共同在國際公共衛生領域展開深層次合作。
中國應積極推動“一帶一路”倡議合作國家共同參與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構建工作,尤其是在新冠疫情期間,需加強信息分享,開展藥物、疫苗研發以及防疫合作。
綜上所述,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應以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國際合作作為長期目標,以國家自身發展與世界發展相統一的全人類發展為長遠導向。
(內蒙古科技大學文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