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忠
摘 要:新課程標準指出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能力。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采用探究式教學,是實現學生綜合素質有效提高的基本方式之一。本研究闡述了探究式課堂教學的理論基礎、基本原則、主要特征,在此基礎上結合實際教學經驗,提出初中語文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的教學設計與教學過程的具體運用,提高學生創新性思維發展水平與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探究;課堂教學
一、 引言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作為學習的主體,學生只有真正參與課堂,自主探究,善于發現才能真正在課堂中學有所思,學有所得。探究式課堂教學是指在教師的幫助和支持下,學生圍繞一定的問題、文本,自主尋求答案、理解信息的活動或過程。該教學模式的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機,將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作為知識被動接受個體轉變成信息資源和文本知識的主動發現者、探究者。
二、 探究式課堂教學的理論基礎
(一)認知結構發展理論
皮亞杰經過對兒童認知發展的長期研究,提出知識的形成是由主體與外界環境在連續不斷的相互作用中逐漸構建而成。他強調兒童作為主體在認知過程中所產生的作用,認為真正的學習是由兒童在原有知識經驗上自發主動地探索學習。這為探究式教學模式提供了基礎理論依據。
(二)發現學習理論
發現學習是指“學習的主要內容未直接呈現給學習者,只呈現有關線索或例證”。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老師扮演學習促進者的角色,引導學生對情境發問并自己收集證據,以完成學習目標。他強調學生獲得知識、得出結論的過程中,要經歷探究發現的階段。
(三)有意義學習理論
奧蘇泊爾提出“最近發展區”概念,即使學生能在“跳一跳就能夠得著”的高度內學習知識與問題解決方法,進一步引發學生的探索欲。這與布魯納提出的“發現學習”并不矛盾,有意義學習既可能是接收式學習,也可以是發現式學習。
三、 探究式課堂教學的原則與特征
基于教育學心理學理論上實施課堂探究式教學,還需明確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原則和主要特征。
有研究者指出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基本原則主要有:主體互動原則、個體差異原則、趣味生動原則、開放創新原則。首先,教學過程要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做探究活動的設計者、引領者和點撥者。其次,探究式教學要面向全所有學生,培養全體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生自主探索欲望。這要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差異,分層設計問題,使教學取得更好的效果。再次,探究式教學設計和師生互動要注重趣味性,營造和諧積極的氛圍。最后,探究式課堂教學要保證開放性、創新性,整合資源,多維度培養學生個性化發展。
探究式課堂教學的特征主要有:目標多元化,以問題為中心,教學內容以問題作為出發點;過程互動性,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師生交流的同時,重視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結果有效性,以提升能力為中心,學會自主查閱資料,主動探究問題,形成自己的知識結構體系。
四、 探究式課堂教學設計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于自主、探究學習方式的形成。”
(一)擬定教學目標
探究式課堂教學目標的擬定要遵從課程標準的目標總則,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和健康的審美,發展個性,培養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初中語文探究式課堂教學目標的設立,要立足于學生“聽、說、讀、寫和綜合性學習”五大板塊,結合初中階段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興趣愛好以及教材內容設立三維教學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要全面、具體、具有可測性,教師要明確教學任務與問題探究的過程是為哪一目標服務,為了提升學生哪方面的能力。
(二)安排教學內容
在語文探究式教學中,教學內容安排需要考慮到學生思維水平與已有的知識結構,不能過難也不能過易。教師和學生要為課堂學習探究準備豐富的資源素材,一方面整合探究學習所需材料作為對教材文本內容的補充,以培養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探究的問題要有價值,學生通過思考探究討論能夠得到答案。具體而言,初中語文探究式課堂教學的內容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安排。
第一,文本重點詞句探究。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大多可以用文中一個字或語來總括核心思想,即“文眼”。通過對文本重點字詞的探究,使學生能夠對作者情感有深刻的理解體會并把握文章整體風格。
第二,文本具體內容探究。圍繞文章打動讀者或引起學生共鳴的句子段落,以及文章作者情感變化或感情在前后文敘述相互矛盾之處展開探究。
第三,意猶未盡之處探究。部分文學作品的美妙之處在于言已盡而意無窮,教師可以選擇此類文章,請學生發揮想象力,獲取作品更深層次的意義。
第四,同類作品比較探究。這樣的探究內容既可以是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比較探究,也可以是同類文體或同樣主題的作品比較探究;還可以是同一文章不同人物性格特征比較探究。因此比較閱讀的對象比較廣泛。以元曲《天凈沙·秋思》(馬致遠)探究教學為例,在賞析完這首元曲后,可以將白樸的元曲《天凈沙·秋》作畫面比較、意境比較、作者心境情緒等方面做對比探究。
(三)選擇教學方法
除了傳統的啟發式教學法、談話法等教學方法以外,適用于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的教學方法主要有以下方面。
第一,任務驅動法。教師給學生布置任務或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進行探究,整理知識體系,學生發言,最后教師做總結。重在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獨立探索及合作精神。例如上《秋天的懷念》這一課,課前分小組安排查閱資料的任務。課堂上根據學生的實際表現,分派任務,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達到學習效果最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