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雅潔 王京京
【摘要】 有著幾千年歷史的漢繡,是我國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荊楚之地流傳至今,有著其獨特的文化、藝術和經濟價值。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以及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及消費理念發生了很大改變。漢繡如何適應這個時代的大潮?如何步入現代人的視野?在文化創意產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如何讓漢繡借助這個新時代的載體,再次實現其自身的傳承、創新和發展?是值得深度分析和研究的課題。
【關鍵詞】 文化創意產業;漢繡藝術;傳承;創新
【中圖分類號】J52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1)05-0067-02
我國的文化創意產業,在互聯網以及市場經濟迅猛發展的帶動下,近幾年也得到了快速發展。漢繡作為我國一項重要的傳統文化,在這種時代的大潮下,理應被保護、被傳承,同時得到創新和發展。
一、漢繡藝術及現狀
(一)曾遭受重創,后繼無人。漢繡在我國雖然說流傳了千年,但其鼎盛時期卻是在近代的清末民初時期,在武漢和漢口地區當時有很多繡貨鋪,還有繡花街。但在日本侵華期間,遭受到了重創,使很多身懷絕技的繡工顛沛流離,漢繡技藝近乎失傳,直到新中國成立以后才得以恢復生機。
近年來工業現代化和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大潮,再一次對漢繡造成的沖擊。工業化大生產所帶來的實用性的機器繡品,取代了很多手工繡品,短短的二十多年,就使已經恢復生機的漢繡技藝又面臨著失傳、流失的局面。
造成目前漢繡后繼無人的局面,還有其自身特點的原因:主要是漢繡技藝繁瑣復雜,學習的難度大,如果缺乏耐心,就很難成為一名合格的繡工的。當下互聯網+的時代,出現了很多新興的、受到年輕人喜愛的、能快速帶來經濟效益的行業,而漢繡這一古老的行業對青年人來說是缺少吸引力的。因此,漢繡目前狀況是后繼無人。
(二)漢繡作品魚龍混雜,作品缺乏創新。漢繡工藝煩瑣復雜,一幅完整的漢繡作品的制作的周期很長,以至于無法滿足市場經濟的供應需求,所以,有些廠商就利用機器來生產漢繡作品。機器刺繡無法與手工繡制相比,無法展現出漢繡應有的神韻。還有些商家,直接拿普通的繡品來充當漢繡作品。因此,造成了如今市場上漢繡作品魚龍混雜的現象。
另外,為了經濟效益,現在市場上暢銷的漢繡作品,幾乎都是模仿古代的名作,制作上也是想盡辦法追求與原畫相統一的效果,導致目前漢繡作品缺乏創新,長此以往,漢繡就會與生活和時代相脫節,將無法適應當下文化創意產業背景下的發展需求。
(三)漢繡市場占額較小,知名度不高。漢繡與蘇繡、湘繡、粵繡、蜀繡這四大中國名繡相比,市場極低。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也是漢繡作品的制作周期長,與現代市場主流脫節,制作技藝傳承受阻,就是在武漢和漢口地區也是很難見到真正的漢繡作品了,只有業內人士和學者才對漢繡有一定的認識,所以,漢繡已經是很小眾的藝術品了,知名度不高。
(四)漢繡的宣傳力度不夠,缺乏文化品牌。漢繡本身具有濃厚的地域特點,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內涵。目前的市場占有率和大眾的認知率不高的原因,還有其宣傳力度不夠的成分,導致漢繡沒有文化品牌,沒有市場運作的效益。在當前的互聯網時代,如果漢繡產品的宣傳方式還停留在“冷兵器”時代,勢必會被時代拋棄。
漢繡雖然說是商品,但目還無法看到它的品牌效應。應該認識到,漢繡不只是一件件作品,它還是蘊藏著濃厚的文化信息,合理的宣傳,它一定會在大眾中找到共鳴,被認識、被發現、被追隨。所以漢繡也應該與其他商品一樣,有它自己專屬的品牌,這樣才有利于使漢繡走向市場,被揭開神秘的面紗,讓更多的人見到漢繡,了解漢繡。
二、對文化創意產業背景下漢繡藝術發展的研究
(一)產品方面。在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大潮下,任何商品要想取得市場的占有率,首先自身的產品必須過得硬,漢繡也不例外,要想發展、傳承,就必須在產品上下功夫:1.紋樣和制作技藝的傳承。因為漢繡的歷史久遠,很多繡品紋樣和制作技藝還留在民間。這就需要我們像文物調查那樣,去民間普查、收集,這種做法是有針對性的,更是對漢繡這一古老技藝的保護,在普查的過程中,也是對漢繡紋樣征集的過程,為漢繡紋樣和制作技藝的立檔建案打基礎。接下來,是抽調專業的技術人員,對收集上來的漢繡紋樣以及作品進行登記,梳理,分類,然后建檔立案,編集成冊。在當今的互聯網+和數字化時代,接下來的工作就是將所收集來的資料,進行數字化轉換,將文字與圖片和影像相結合起來,建立健全漢繡文化的資料庫,全方位地將漢繡記錄下來,為漢繡的發展和傳承做好物質基礎工作。最后一步,是將漢繡文化展示給大眾。因為有基礎資料,所以完全可以運用合作的方式進行,比如:在博物館、圖書館建漢繡的數字化展廳,還可以利用數字化平臺,在互聯網上展示。借助影像和音響效果,使參觀者得到感官上的享受,體會到漢繡古老文明的深厚文化底蘊。
2.高等院校和學術界參與傳承。近年來,我們國內的高等院校和學術界,在文化的傳承與推廣工作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同樣,在漢繡的保護和發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首先是學術界利用高校的研討會的方式,舉辦了多次漢繡研討會。為與會的研究人員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交流氛圍。同時也給剛剛步入漢繡行業的新人和愛好者展示了漢繡未來發展的方向。其次,漢繡是有著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的,一件小小的漢繡的承載量和價值是無法估計的,需要來斷的挖掘和梳理,這即需要高校及學術界的人才不斷地投入精力去研究,還需要聘請發間的傳承人來參與到研究工作中,只有各方通力合作,才會漢繡的歷史文化展示出來,才會吸引到更多的有識之士加入漢繡的研究和傳承工作中來,為在新時代下,漢繡的生存和發展作出貢獻。
3.漢繡產品創意和研發。漢繡要想發展和傳承,市場經濟是不可小視的,產品的研發首先是立足于漢繡本身的特點,強調其古老手工工藝的再現。其次,是找出民俗與現代相結合,強調設計感,精準定位,使產品有一定的功能性,以滿足人們消費和審美的需求,比如可以在服裝、家紡、文具以及旅游產品上加大研發力度。還有一些周邊文化產品,也可以置入漢繡的圖案,目前,漢繡已經出現在了很多產品的包裝上,還有年輕人所喜歡的網游和影視動漫中。相信,只要努力,漢繡的發展空間會越來越廣。
(二)培養傳承人。現在,漢繡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人,需要加大宣傳,加大培養漢繡專業人才的力度。
1.加大對漢繡的宣傳力度。漢繡已流傳了千年,自有其能夠從千年走來的道理,所以,對于漢繡的宣傳方式很重要,最根本的是要將漢繡的古老神蘊表達出來。宣傳,就是要做好漢繡的普及工作,目的是讓更多的人知道漢繡,然后是了解漢繡,最后能夠達到愛上漢繡,并且能夠主動地走近漢繡,參與到漢繡的各項工作中來。具體的做法,可因地制宜地設計一些展覽,展覽的形式要新穎、時尚,最好有現代的數字化的影像信息,讓參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還可以請一些傳承人,大師級的人物所講的自己從事漢繡的心路里程,更具有真實的說服力。宣傳的重點是吸引廣大青少年,鼓勵他們加入漢繡的行業來。
2.加大培養漢繡專業人才的力度。目前,在武漢地區,漢繡的普及工作已經開展得有聲有色,很多中學成立了漢繡社團,社團聘請傳承人定期來指導學生,學生們的作品已初見漢繡的風采。民間也出現了很多漢繡傳承人個人出資辦的工作室,不收取任何費用地帶徒弟,為漢繡的普及和傳承做出了很大貢獻。漢繡的傳承,光靠普及或師帶徒,是不夠的,要想進一步幫助漢繡藝術的創新和發展,還得加大專業人才的培養力度。需要有更高層次的人才投身于這個行業里來。武漢是個高校云集的地方,漢繡藝術的研發者們,應該抓住這個特點,將漢繡提高到更高的層次上來。只有這樣,漢繡才能在未來的日子里走得更深更遠。
(三)對產品進行品牌化經營。新興文化創意產業的快速發展,各類文創產品的蓬勃發展,也為漢繡的長遠發展帶來契機。如何把漢繡這項古老的技藝,融入現代的文化創意產業中來?1.加強對漢繡藝術創意研發的力度。保持創新,才是漢繡進軍現代市場的強有力的手段。新穎的作品不僅可以給人們帶來感官上的享受,還可以給整個文化創意領導層帶來新鮮的元素。所以,漢繡的研究人員,應該真對當下流行元素,結合漢繡的古老技法,創作出更多的時尚的、新穎的漢繡作品。比如,將漢繡與服裝設計相結合,與室內裝飾相結合,既可以幫助漢繡走入平常人家,又可以實現其全面創新發展。另外還可以在青少年喜歡的領域里加大研發力度,比如動漫、網游里注入一些漢繡的元素。一方面吸引青少年的眼球,另一方面激發青少年的興趣。旅游產品和節日用品,也是漢繡研發應該考慮的方向,讓漢繡借助更大平臺進入更廣寬的空間,為漢繡在文化創意產業的背景下更好的傳承與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2.品牌化經營。因為漢繡自身制作工期長的特點,我國目前市場上的漢繡藝術產品和品牌很少,而且還沒有品牌效應,這與蘇繡、湘繡、粵繡、蜀繡這四大中國名繡相比,除了知名度不高外,還缺少競爭力。這種狀況嚴重地阻礙了漢繡的傳承和發展。所以,對漢繡必須搞品牌化的經營。一方面,企業自身要加大品牌的宣傳與推廣,重視自身形象的設計,通過線上線下等多種渠道,以多形式加大宣傳力度,擴大企業的品牌效應。另一方面,企業在漢繡產和營銷中增加設計感,將品牌融入產品以及包裝中,做到處處有品牌的影子,刷品牌的存在感。為保證品牌的專屬性,企業要開設自己的品牌專賣店,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漢繡產品的品牌化經營,進而才能做到促進漢繡藝術在新時代的文化創意產業背景下的傳承與發展。
(四)規模化發展。在保證品牌效應的同時,在生產過程中,還應該引入規模化生產的模式,以保證產品也就是品牌的風格和質量。比如,將手工藝人統一管理;原料和生產統一管理;工序操作標準化。另外,還要有意識地培養新人,在手工工藝上打好基礎,掌握漢繡藝術;還要加強他們理論修養。為漢繡的傳承代代相傳做好人力儲備。引入先進的現代企業的管理體系,在生產和經營過程中建立良好的生產經營生態環境,提高企業的研發能力、生產能力、銷售能力,加強企業的品牌效應。將企業打造成大型的文化創意集團,組建具有戰斗力的合作團隊,為漢繡的傳承和發展貢獻力量。
總之,將漢繡藝術與現化文化創意產業相結合的過程,是復雜的,也是漢繡傳承、創新和發展的必經之路。需要各方力量通力合作,在傳承的基礎上,注入新鮮的活力,才能達到創新和發展的目的。才能讓這門古老的技藝——漢繡,在未來走的更遠更長。
參考文獻:
[1]邱紅.文化創意產業背景下的漢繡藝術探究[J].江南大學學報,2015,v.14:124-128
[2]范琳琳.探析漢繡藝術的審美文化[J].藝術品鑒,2016(04):80
[3]趙靜.旅游類漢繡繡品特性芻議[J].絲綢,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