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清平,李 菲(通訊作者),陳 娟,羅 靜
(成都市第五人民醫院眼科 四川 成都 611130)
超聲乳化吸除術是白內障治療的主要手術方式,其損傷小、術后視力恢復快,在臨床開展廣泛。但白內障手術對角膜上皮或淚膜有一定影響,容易發生眼部干燥、燒灼等癥狀,部分可發展為干眼癥,明顯影響手術療效及術后生活質量[1]。臨床將白內障術后干眼癥歸入眼表炎癥性疾病范疇,病理表現為淚液分泌不足、淚膜穩定性差、淚液異常等,影響淚液質量,長期發展可活化T 淋巴細胞,加重眼部炎癥反應[2]。人工淚液是本病常用治療藥物,能夠補充淚液,在角膜上形成保護膜,維持淚膜的張力及穩定性,達到緩解干眼癥狀的目的[3]。玻璃酸鈉滴眼液和卡波姆凝膠滴眼液均是常用人工淚液,兩者的理化性質有所差異,但對干眼癥的緩解效果尚無明確定論。本研究進一步分析人工淚液對白內障患者術后干眼癥的治療效果,現匯報如下。
將2019 年1 月—2020 年6 月在我院眼科治療的84 例白內障患者術后干眼癥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42 例,男22 例,女20 例,年齡53 ~86 歲,平均年齡(68.3±7.2)歲,病程1 ~6 個月,平均(3.3±1.2)個月;對照組42 例,男23 例,女19 例,年齡52 ~88歲,平均年齡(68.6±7.4)歲,病程1 ~8 個月,平均(3.7±1.5)個月;所有患者均行基礎淚液分泌試驗(S I T)、淚膜破裂時間(B U T)、角膜地形圖等檢查確診為干眼癥,均有白內障手術史,在術后發病,眼部有干燥感、燒灼感、疲勞感、異物感等癥狀,視力波動,BUT ≤5 s 或SIT ≤5 mm/5 min,角膜熒光染色(CFS)評分≥1 分;排除其他眼病所致干眼癥、原發性干眼癥、眼瞼內翻、眼瞼閉合不全、半年內服用糖皮質激素等;對比兩組的年齡、性別、病程等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兩組均行白內障超聲乳化吸除術聯合人工晶狀體植入術,采用自閉式透明角膜切口,囊袋內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狀體,術后常規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滴眼,4 次/d。對照組使用玻璃酸鈉滴眼液(國藥準字J20130012),4 次/d。觀察組使用卡波姆凝膠滴眼液(批準文號H20090924)4次/d[4]。兩組均治療4周后評價療效。
痊愈:干眼癥狀完全消失,SIT >10 mm,裂隙燈檢查正常;顯效:干眼癥狀明顯減輕,SIT >5 mm,裂隙燈檢查明顯好轉;有效:干眼癥狀有所減輕,SIT <5 mm,裂隙燈檢查有所改善;無效:干眼癥狀無明顯改善,SIT 無增加,裂隙燈檢查無好轉[5]。
治療前、治療后1 周、1 個月、3 個月評估BUT、SIT、OSDI 評分及CFS 評分;OSDI 評分總分100 分,≤25 分為正常,>25 分為存在干眼癥狀;CFS 評分總分在0 ~12 分,得分越高染色越明顯。
用SPSS 21.0 統計學軟件,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量資料,率(%)表示計數資料,行t及χ2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為P<0.05。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0.48%,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1.43%(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觀察組治療后1 周、1 個月、3 個月的BUT 顯著高于對照組,治療后1 個月、3 個月的SIT 顯著大于對照組(P<0.05),但兩組治療后1 周的SIT 相比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BUT 及SIT 比較( ± 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BUT 及SIT 比較( ± s)
組別 例數 BUT(s)治療前 治療后1 周 治療后1 個月 治療后3 個月觀察組 42 3.21±1.45 5.76±1.73 7.67±1.94 13.25±2.01對照組 42 3.14±1.51 4.03±1.82 6.26±2.02 10.12±2.30 t - 0.231 3.894 3.732 4.014 P - P >0.05 P <0.05 P <0.05 P <0.05組別 例數 SIT(mm)治療前 治療后1 周 治療后1 個月 治療后3 個月觀察組 42 7.58±2.04 12.59±1.76 11.45±1.67 11.04±1.53對照組 42 7.64±1.98 13.21±1.97 9.72±1.39 8.56±1.22 t - 0.223 1.519 3.436 3.912 P - P >0.05 P >0.05 P <0.05 P <0.05
觀察組治療后1 周、1 個月、3 個月的OSDI 評分、CFS 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OSDI 評分及CFS 評分比較( ± 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OSDI 評分及CFS 評分比較( ± s)
組別 例數 OSDI 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1 周 治療后1 個月 治療后3 個月觀察組 42 31.24±3.68 28.19±3.72 21.43±2.85 15.67±2.53對照組 42 31.34±3.74 30.68±3.80 28.16±3.79 26.42±3.48 t 0.303 3.672 4.768 5.124 P P >0.05 P <0.05 P <0.05 P <0.05組別 例數 CFS 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1 周 治療后1 個月 治療后3 個月觀察組 42 6.98±1.26 4.14±1.03 2.02±0.74 0.84±0.16對照組 42 7.02±1.30 6.28±1.54 5.13±1.37 2.49±0.78 t 0.211 3.708 4.012 3.976 P P >0.05 P <0.05 P <0.05 P <0.05
臨床研究表明,白內障手術對眼表結構和淚膜穩定性均有破壞作用,而術后眼部發生炎癥反應,炎性因子損傷淚腺,導致淚液分泌減少、淚膜穩定性下降,最終發生干眼癥。加之本病患者大多為老年人,本身的免疫功能較差,眼球膜較松弛,淚液分泌少,更容易發生干眼癥[6]。
人工淚液是治療本病的常用藥物,通過濕潤眼表,形成人工保護膜,增加淚膜穩定性,達到緩解干眼癥狀的目的[7]。但選擇何種人工淚液在臨床尚無定論。玻璃酸鈉滴眼液是最為常用的人工淚液,其具有較高的生物相容性,親水、保水性較好,可與房水、玻璃體較好地結合,維持眼結膜的濕潤,提高淚膜穩定性,緩解角膜畏光現象,促進受損角膜的修復[8]。卡波姆凝膠滴眼液的化學成分主要為水相分散層和固相基質,與淚膜的水層、黏蛋白層生理功能類似,并能延長在角膜表面的停留時間,抗蒸發力強于水液狀人工淚液,從而有效保護結膜及角膜,促進干眼癥狀的緩解,同時其黏度較高,可延長在眼表的黏附時間,也有助于提升作用力[9]。此外,卡波姆凝膠滴眼液中富含甘油三酯,與水不相溶,與淚液中的脂質三層結構相似,能夠改善老年患者淚膜中脂質層變薄的狀況[10]。
綜上所述,卡波姆凝膠滴眼液對白內障患者術后干眼癥的治療效果更佳,對眼表的保濕效果好且持久,有助于提高淚膜穩定性,促進干眼癥狀的緩解,值得在臨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