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光軍
(徐州礦務集團第一醫院 江蘇 徐州 221131)
冠心病的全稱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發病原因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以及管腔內斑塊形成引起的冠狀動脈狹窄或堵塞,從而減少了富氧血液流向心臟,導致心臟缺血,缺氧或壞死[1-2]。由于血液流動異常,冠心病患者通常表現出多種心臟和神經功能改變。冠心病極大地危害了任何人群尤其是中老年人的生命和健康。冠心病的病理機制很復雜,涉及氧化應激,免疫炎性反應,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和凋亡。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和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不穩定性是冠心病發病機理的基礎。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的一項重要因素為血管炎性反應,可促進冠狀動脈壁病變,從而導致冠心病[3-4]。
冠心病發病率較高,冠心病的高危人群有男性、老年人、血脂異常、高血壓患者和糖尿病患者,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人們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如高鹽、高糖食品的高攝入量和蔬菜水果的低攝入量,生活壓力的增高發病率也逐年增高,此病對患者的身體健康有顯著的影響。他汀類藥物常用于冠心病的二級預防,已被證明能減少冠心病患者的冠狀動脈斑塊體積[5,6]。
為探究阿托伐他汀與曲美他嗪聯合治療冠心病的臨床療效觀察,整理我院2019 年1 月—2020 年6 月治療的冠心病患者共120 例,將120 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60 例,對照組患者治療藥物為阿托伐他汀,實驗組患者治療藥物為阿托伐他汀與曲美他嗪。對兩組的不良反應、血脂水平以及治療效果進行對比分析。先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9 年1 月—2020 年6 月治療的冠心病患者共120 例,年齡55 ~86 歲,平均年齡為(60.87±5.12)歲,將120 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60 例,經統計學分析,兩組一般資料間無顯著差異(P>0.05)。120 例患者均通過《缺血性心臟病命名及診斷標準》進行確診,家屬及患者已提前知悉研究內容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倫理委員會已同意并批準該研究。
對照組患者治療藥物為阿托伐他汀片(包裝:20 mg×7 片),用法:20 mg 每晚一次口服。實驗組患者治療藥物予阿托伐他汀片加鹽酸曲美他嗪片(包裝:20 mg×30 片)口服。阿托伐他汀片用法:20 mg 每晚一次口服,曲美他嗪用法:20 mg,每日三次。
1.3.1 治療有效率
通過密切觀察兩組患者的胸悶、胸痛癥狀、心電圖結果以及冠脈造影結果對兩組的治療效果進行對比分析。臨床治療效果評價標準:有效:經過相應治療,胸悶、胸痛癥狀消失或減輕,心電圖示心肌缺血改善或正常,冠脈造影示病變血管狹窄減輕或無加重。無效:經過相應治療后,胸悶胸痛等臨床癥狀未得到改善,甚至加重,心電圖缺血無改變或加重,冠脈造影顯示病變血管狹窄加重。
1.3.2 不良反應
對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胃腸反應、嗜睡、發熱等癥狀)進行比對分析。
1.3.3 血脂水平
對兩組患者的血脂水平(甘油三酯、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進行比對分析。
利用統計學軟件SPSS 22.0 對所得數據進行對比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用χ2檢驗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選用t檢驗進行分析,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相應治療后,實驗組有效率(96.7%,58/60)顯著高于對照組(85.0%,51/60),通過統計學分析,兩組間的有效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總有效率對比分析
實驗組患者治療后發生胃腸道不適、皮疹、頭暈等不良反應的5 例(8.3%),對照組發生不良反應的有7例(11.7%),經統計學分析,兩組間的不良反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治療后實驗組血脂水平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脂水平對比分析( ± s,mmol/L)

表2 兩組血脂水平對比分析( ± s,mmol/L)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實驗組 60 1.1±0.2 2.4±0.2 1.2±0.1 1.3±0.2對照組 60 2.1±0.1 4.1±0.3 2.1±0.2 0.5±0.1 P<0.05 <0.05 <0.05 <0.05組別 例數 甘油三酯 總膽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冠心病通常由動脈粥樣硬化引起,動脈粥樣硬化是一種由于膽固醇物質在動脈壁上積聚而導致冠狀動脈變窄和硬化的疾病,是全球非傳染性疾病致死的主要原因[7,8]。冠心病的發病機制過于復雜,但通常基于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管腔狹窄或閉塞,從而阻礙了正常的血液循環。在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和發展中起重要作用的為炎癥反應。血管炎性反應可以改變血管壁的形狀,引發血栓形成,并促進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從穩定狀態轉變為脆弱狀態,從而誘發栓塞并引起多種心血管和腦血管疾病。細胞因子參與細胞生長和分化、炎癥調節和免疫反應以及其他過程。細胞因子種類繁多,包括干擾素,白介素,趨化因子和腫瘤壞死因子。C X C L16 和血管炎癥在A S 病變中起重要作用,C X C L16 和T N F-α 的表達水平與冠心病的發生發展相關[9],冠心病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為MIAT,冠心病患者lncRNA-MIAT 的血清水平顯著升高[10]。
在美國,冠心病是導致超過三分之二的心臟病相關死亡的原因。在英國,盡管較年輕年齡組的冠心病死亡率在緩慢下降,但導致死亡最大的危險因素仍然是冠心病。2010 年,男性死亡率為五分之一,女性死亡人數為十分之一,也就是說,2010 年共有大約8 萬人死于冠心病。與西方國家一樣,亞洲是世界上最大和人口最多的大陸(約占世界總人口的三分之二),導致死亡最大的危險因素也是冠心病[11]。由此可見,冠心病對人類的身體健康有重大的影響,臨床應使用更有效的治療方法,確保患者的生命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曲美他嗪具有對抗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及加壓素的作用,能降低血管阻力,增加冠脈及循環血流量,促進心肌代謝及心肌能量的產生。同時能降低心肌耗氧量,從而改善心肌氧的供需平衡。亦能增加對強心苷的耐受性。
本研究顯示經過相應治療后,實驗組有效率(96.7%,58/60)顯著高于對照組(85.0%,51/60),血脂水平優于對照組(P<0.05)。兩組間不良反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通過阿托伐他汀與曲美他嗪聯合治療冠心病可有效改善患者癥狀及血脂水平,提高治療有效率,安全性較高,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