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敏
(南通市中醫院 江蘇 南通 226001)
現階段,隨著社會的進步,選擇手術的病人越來越多,植入物與外來器械也不斷增多,植入物與外來器械不僅確保手術的順利進行,而且減少了醫療資源的浪費[1-2]。然而,這些器械醫院不作常規配備,是流動使用的,經常傳送到不同的醫院和手術室,且種類繁多、精密度高、結構復雜,這使得處置更加困難,從而增加了醫院感染的風險。一般來說,由消毒供應中心對植入物與外來器械進行規范化統一管理[3]。為改進對外來器械和植入物清洗消毒包裝滅菌整個流程的管理,我院消毒供應中心于2019 年6 月開始實行無縫隙管理模式,以探索在管理外來器械和植入物中應用無縫隙管理模式的意義,詳情如下。
選取消毒供應中心2018 年6 月—2019 年5 月738 例外來器械和植入物設為對照組。2019 年6 月—2020 年5 月740 例需要清洗外來器械設為觀察組,使用無縫管理模式。
對照組按照常規管理方法,觀察組應用無縫管理模式。
(1)對照組在外來器械和植入物交接時,器械商必須首先將外來器械和植入物發送給設備科,由設備科對該植入物的準入和合格證書檢查完畢后,將外來器械和植入物鑒定證書發送到手術室,并將植入物與外來器械同時送入消毒供應中心進行清洗、消毒、包裝和滅菌。觀察組由器械商將植入物與外來器械送往醫院的設備科,設備科派出一名專業人員,負責進行設備盤存、質量控制和資格證書審核。設備科專業人員和器械商共同將外來器械和植入物送交CSSD,并附有合格證書、并與CSCD專職護士根據送洗清單進行清點交接,確認無誤后共同簽名、再由CSSD 專職護士按照標準操作流程和規范要求進行清洗、消毒、包裝、滅菌。整個過程使用計算機信息化追溯系統+手動來跟蹤和管理外來器械與植入物。
(2)規范化操作流程:需要緊急調用的植入物與外來器械必須提前五小時或更長時間送至消毒中心,非急診手術用外來器械和植入物必須前一天15:00 之前送至CSSD。所有器械必須通過肉眼檢測或者是使用放大鏡檢測,按照清洗質量檢查標準,認真檢查器械的軸節、齒槽、管腔有無污漬、血漬以及器械的功能、數量,并由科室質控護士不定期對不同外來器械的清洗質量進行ATP 熒光檢測儀抽檢,對于超重超大外來器械與植入物,進行分包包裝,新接收的外來器械和植入物,需要對滅菌參數進行首次論證,遵循標準性文件或器械說明書,以確定該外來器械的滅菌方式方法和滅菌參數,同時延長外來器械和植入物的滅菌和干燥時間,防止濕包的產生,保障滅菌效果。如果急診手術需提前發放,手術醫生必須填寫并確認預先簽發的許可證表格。滅菌發放程序:在每個外來器械包包外標識優選壓力蒸汽滅菌,包外化學指示膠帶標識每個外來器械包的滅菌日期、失效日期、鍋號鍋次、器械包名稱、包裝者核對者簽名。在滅菌過程中進行物理監測、化學監測、生物監測,并記錄和存檔與滅菌過程有關的所有資料。緊急手術由于時間的關系在特殊情況下,使用生物化學PCD進行全過程監控,五類化學指示物的合格作為提前發放標準。1 小時極速生物檢測結果,結果出來后將立即通知外科醫生。確保病人治療的安全,填寫外來緊急器械的提前放行檔案,以便追溯。
(3)如果供應商不熟悉器械和植入物,綜合設備供應鏈消毒中心的員工必須向供應商進行解釋。包含現場講解和視頻介紹,供應商還必須向消毒中心通報與外來器械與植入物有關的滅菌參數。
(4)提高質量控制的效率:消毒供應中心護士長選擇工作責任心強、積極上進的護士組成質量控制小組,定期組織消毒中心的工作人員參加有關消毒設備操作過程和基本理論知識的培訓,并在培訓結束時執行評估方案,工作人員只有在達到評價標準后才能開始工作。在此期間,對每個工作環節的具體實施情況進行不定期的測試,并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從而實現無縫隙管理模式,已提高外來器械與植入物質量管理的效率。
表3 兩組的清洗合格率比較( ± s,分)

表3 兩組的清洗合格率比較( ± s,分)
組別 例數 員工態度 清洗面積 清洗效果 回收及時度 供給及時度觀察組 740 92.51±10.62 98.57±8.59 94.62±6.57 91.31±4.69 96.18±7.55對照組 738 72.62±10.82 74.84±10.79 76.95±8.52 85.62±6.66 81.49±7.18 t 35.664 46.781 44.654 18.994 38.327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統計兩組清洗質量合格率、滿意度、返洗及數量不符情況。滿意度:自制清洗滿意度調查表,設置3 個預備選項:滿意、不滿意、非常滿意。統計兩組的清洗滿意度進行比較。清洗合格率:自制清洗合格率調查表,發放給各個工作區與科室,采取匿名填寫式。每個選項100 分,設置5 個選項,分別是:員工態度、清洗面積、清洗效果、回收及時性、供給及時性。記錄兩組的得分情況進行比較。
采用SPSS 19.0 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應用χ2檢驗,計量料采用(±s)表示,應用t檢驗,以(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返洗及數量不符情況比對照組少(P<0.05),見表1。

表1 兩組返洗及數量不符情況比較[n(%)]
觀察組的清洗滿意度比對照組高(P<0.05),見表2。

表2 兩組清洗滿意度比較[n(%)]
觀察組的合格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1989 年美國佛羅里達區醫學中心提出的“無縫隙管理”概念,主要是查明服務中的所有缺陷,改變其根源,使服務更快、更有活力、更專業和更人道,以應對這些缺陷[4]和現代病人的需要。目前,大多數醫院的消毒供應中心都在處理外來器械與植入物時,器械商也參與其中,在大多數情況下,他們未接受過專業的醫療培訓,這可能造成諸如外來器械與植入物管理不善等問題。造成清洗質量和工作效率低下。
通過無縫隙管理模式,建立標準的管理流程,實行外來器械專崗負責制,專人負責,并經過培訓考核通過方可上崗,以提高對外來器械與植入物管理水平。嚴格控制接收和檢查,規范抽樣檢查,進行清洗、包裝、滅菌和專業監控,改進所有環節,如使用記錄,多段連接,層層控制,從而保證外來器械和植入物在手術中的使用質量[5]。外來器械和植入物進行分組包裝管理、以包裝的形式有效地實現質量識別并避免遺漏。使用后清洗和消毒器械,檢查包裝,消除交叉感染的風險,避免滅菌費用的浪費,并縮短對接時間[6]。外來器械和植入物由消毒供應中心專業人員集中管理、清洗、消毒、檢查、包裝、滅菌,以確保其質量和安全。更好地控制醫院感染發生并確保病人的手術安全;從而提高清洗滿意度和提高手術質量,保障醫療護理質量安全[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