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云鵬 中國石油東北銷售營口分公司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生產力和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對成品油的需求也與日俱增,在此背景下,給石油行業的相關工作帶來了許多新機遇與新挑戰。成品油儲運是一個非常繁瑣、復雜的過程,并且期間多會伴隨一些成品油損耗問題的發生,從而給供需雙方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經濟損失。成品油損耗的原因較多,若想有效降低油品損耗,首先要查明其原因,再根據原因來采取具有針對性的降損措施。
蒸發損耗是成品油損耗的一項常見原因,一旦成品油發生了蒸發,那必然會導致油量減少,同時還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油品質量。對于成品油來說,其蒸發性的大小是受多種因素影響,例如外部氣溫因素、油溫因素、蒸發面積因素、液面壓力因素、密度因素、密封性因素等等,均會影響到成品油蒸發性的大小。嚴重的成品油蒸發不但會造成生態環境污染,更可能會引起火災、爆炸等事故,從而危害到公共安全。
在對成品油進行灌桶、裝卸、倒桶等作業環節中,難免會發生一些油品殘漏情況,從而引起油品殘漏損耗。常見的殘漏情況有油滴灑、油粘附等。而究其原因,不外乎與儲油設備、油品性質以及工作人員的操作技能這三方面因素有關。
混油損耗是指因不同品質的成品油混合在一起所導致的損耗現象。根據相關規定,針對不同品質的成品油,需運用不同的儲油罐及不同的配套操作技術進行儲運,但若在實際工作中忽視了該規定,將不同品質的成品油混合在了一起的話,則勢必會導致油品損耗提升。據相關資料統計顯示,我國因責任性原因導致的混油損耗約占75%、因業務熟識性原因導致的混油損耗約占21%、因設備性原因導致的混油損耗約占4%。
人為損耗是引起成品油損耗的不可忽視的原因之一,并且人為損耗是一個比較大的類別,其中還可細分為多種多樣的原因,例如沒有將油罐密封好、計量方法不科學、裝卸過程馬虎等等。
若想降低成品油損耗,應分別從油品的保管、運輸、零售這三個方面入手,確保在各個環節中都規范操作,并盡量減少中間環節。具體來說:首先,在油品保管環節,應要求所屬單位如實填寫“油品損耗報告單”,并由儲庫領導簽字,然后層層上報給計量管理和財務部門進行審核確認,同樣需由主管領導簽字,最后再由公司領導批準后進行核銷。其次,在油品運輸環節,基本的操作流程與油品保管環節大致相同,主要需注意當發生了超定額油品損耗時應開展好相關索賠工作,按照規范程序進行索賠。再次,在油品零售環節,基本的操作流程也與油品保管環節大致相同。總的來說,由于在成品油儲運過程中會涉及到許多操作環節,且每個環節都有可能會發生油品損耗,所以最重要的原則就是減少中間環節,也就是減少油品輸轉次數,這樣才能夠最大限度地降低油品損耗。
若想實現成品油的有效降損,需合理利用大呼吸排氣/吸氣來沖抵小呼吸吸氣/排氣,并準確把控好油罐溫度,在溫度升高的排氣階段找準時機進行發油,在溫度降低的吸氣階段找準時機進行收油,以及還要盡可能降低排氣中的油氣濃度。在熟練掌握收發油技術的基礎上,合理使用附屬設備也非常重要。在大油庫中,一般會將油罐間的氣體空間連接起來,以方便將油品從低壓油罐排入到高壓油罐中。但由于成品油的蒸發性較強,所以多需用浮頂罐來進行儲存,并合理設置覆蓋層。
控制好油罐溫度是成品油降損的關鍵,在高溫季節中儲存成品油時,應盡量通過淋水的方式來降低油品蒸發損耗。同時,還要準確進行計量,正常情況下油罐的計量口蓋不會被輕易打開,僅只是充當呼吸閥作用,在正式的油品交接計量時應保證油罐內外壓一致,避免大量氣體吸入或排出。再者,在對油罐和裝油進行驗收時,需避免油品發生溢出。
一套完善的成品油管理制度是保障成品油管理工作有效開展的基礎。在成品油管理制度的編制中,應充分結合成品油儲運的實際情況與管理需求,避免制度空洞化和形式化。具體來說:首先,制度中應具備明確的成品油管理及降損目標,以使管理方向和力量得以集中;其次,制度中應具備明晰的成品油管理責任,將相關責任落實對應到具體的人員身上;再次,制度中應具備規范的成品油管理流程,并對流程進行不斷優化;最后,制度中應具備有力的成品油管理監督機制,確保對成品油儲運過程中各個環節的管理工作的全面監管。總而言之,若想提高成品油管理水平,實現有效的油品降損,必須先使其管理制度完善化、科學化、合理化。
結語:綜上所述,在成品油儲運過程中,造成油品損耗的原因較多,常見的有如蒸發損耗、殘漏損耗、混油損耗、人為損耗等,均不容忽視。若想有效降低成品油損耗,應從四個方面入手,做到規范操作,盡量減少中間環節;熟練掌握收發油技術,合理使用附屬設備;控制好油罐溫度,準確進行計量;完善成品油管理制度,強化管理工作。只有在充分了解成品油損耗原因的基礎上,“對癥”采取降損措施,才能夠將成品油損耗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