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霞 夏津縣南關小學
引言:鄉鎮小學教育是決定鄉鎮可持續發展水平的重要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曾說:“促進教育均衡發展,縮小城鄉基礎教育差距,特別是要提高占學生規模一半以上的農村和鄉鎮學校辦學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提升鄉鎮小學教育的藝術熏陶水平,可以使鄉鎮小學生長時間受到高質量藝術資源的感染,并使語文學科的基礎知識得到更高質量的累積。
(一)音樂在鄉鎮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現狀。雖然鄉鎮的教學硬件資源有限,但在當前互聯網技術已經在社會各領域實現普及的情況下,音樂在小學語文課程中的應用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基礎條件。但是,部分教師在音樂教學法應用的過程中,對于小學生的興趣特點調查分析存在不足,雖然按照教材和教學大綱的要求進行了音樂播放,但對于音樂教學內容能否有效吸引學生興趣缺乏足夠的關注,最終導致音樂藝術難以調動學生的知識學習積極性。例如,在紅軍歷史故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簡單的將經典紅歌納入教學活動之中,雖然可以在音樂藝術的幫助之下提升教學氛圍的構建質量,但教師在缺乏對學生興趣傾向調查的情況下,無法對學生對經典紅歌可能存在的逆反心態具備準確的認知,導致學生可能在當前流行文化的影響之下,對老歌產生逆反心理,無法保證經典歌曲的藝術熏陶價值得到開發。部分教師對于音樂藝術的價值認知較為單一,在進行《在希望的田野上》歌曲教學的過程中,簡單的將關注重點集中于歌曲內容的解釋說明,缺乏對生詞教學需求的重視,導致音樂藝術的應用無法為小學生詞等基礎知識的教學提供必要支持。
(二)美術在鄉鎮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現狀。美術作品融入鄉鎮小學語文教學可以憑借較為直觀的畫面提升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水平。但是,部分小學語文教師雖然使用技術手段進行了美術作品的融入,但缺乏對美術作品延伸性意義的分析,簡單的根據教學需要提出了淺顯的問題,導致課堂的教學內容依然簡單的局限于教材之中,無法在充分掌握美術作品內涵的同時,實現語文學科教學工作的改良。部分教師對于美術作品的應用存在一定局限性,缺乏對攝影作品以及幻燈片作品的引進,導致美術作品簡單的局限于名家名作,無法保證其深厚的藝術內涵得到小學生的充分理解,難以全部開發出美術作品在語文學科教育工作中的應用價值。
(三)朗誦作品在鄉鎮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現有的一些鄉鎮小學雖然憑借數字媒體資源將詩朗誦作品納入了語文教學當中,但缺乏對朗誦內容的深入分析,導致學生簡單的了解到朗誦技巧,無法實現語言能力的高水平培育。
(一)提升音樂在鄉鎮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水平。鄉鎮的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對現有的教學硬件資源配置情況進行充分研究,結合鄉鎮與城市在硬件資源配置方面的差異,制定藝術熏陶教學法的創新實施策略,確保音樂藝術可以在語文學科的教學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例如,在進行紅軍相關知識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使用音樂進行語文課堂教學氛圍的構建,并保證將紅軍時期的英雄事跡進行延伸說明,使小學生可以了解到更多紅軍時期真實的事件,從而具備對英雄人物發自內心的崇敬,并具備更強的求知欲望。在使用音樂進行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對語文學科的各項教學內容進行分析整合,并將基礎知識教學與音樂藝術金融融合。例如,教師在組織學習《在希望的田野上》歌曲的過程中,可以要求學生對歌詞進行復述,并以此進行生字教學,使語文學科的各項教學活動都可以與音樂藝術實現有效結合,進而提升語文學科的綜合性教學質量。教師還需要加強對學生興趣情況的關注,尤其在進行傳統文化相關音樂使用的過程中,要避免學生產生排斥心理,使學生可以切實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并從音樂中掌握更加豐富的語文學科知識。
(二)提升美術作品在鄉鎮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質量。在制定語文教學工作的創新策略過程中,要加強對美術作品構成要素的重視,并對美術作品相關的知識加以延展,使美術作品在具體應用的過程中,可以與語文教材知識相結合,進而提升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豐富性。教師需要加強對美術作品應用內容的延伸,將攝影作品和幻燈片納入小學語文教育工作之中,使小學生可以具備對直觀畫面的精準理解和深刻記憶,以便獲得教師的正確引導。
(三)提升朗誦作品在鄉鎮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水平。教師在將朗誦作品引入語文課堂的過程中,既要組織學生進行朗誦作品的學習,又必須把關注的重點放在學科知識的延展方面,尤其要對小學階段基礎知識教學的重要性予以總結,使朗誦作品的應用價值得到有效開發。
結論:加強藝術因素與小學語文教育工作的融合,可以使小學教學工作的內容得到高水平的改良。因此,在當前鄉鎮小學語文教育工作的改進需求較為強烈的情況下,加強對藝術熏陶效果的關注,并對小學語文教育工作進行改良策略的制定,對提升鄉鎮小學語文教育工作的綜合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