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哲 北京青年政治學院教務處
經過20多年的探索與實踐,全國共建成職業教育集團1400余個,覆蓋60%以上的職業院校和近3萬家企業。職業教育集團充分發揮政府、學校和企業等各方面積極性,在促進優質資源開放共享、創新職業教育體制機制、激發職業教育辦學活力等方面取得了有效成績。
《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中提出集團化、合作化辦學方式,職業教育集團作為職業教育發展的新組織和新形態開始起步。此后,國家先后發布《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等一系列重要政策,鼓勵整合重組職業學校資源,有力地推動了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步伐。
2020年9月,教育部公示了首批擬入圍示范性職業教育集團(聯盟)培育單位名單,共150家單位入圍。教育部從治理結構、資源共建共享、產教融合、人才培養、社會服務能力、政府保障以及特色和影響等七方面提出遴選標準。在人才培養方面,要做好校企合作育人;在教學方面,要使教學內容反映產業發展的需求、要使教學內容體現區域特點和時代特色;在課程建設方面,要優化教學過程,完善課程體系。
職業教育集團通過政府、學校、企業多方協同合作的方式,以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為核心,最大程度地實現資源共享。
優化資源配置,實現資源共享。加強學校和學校之間、學校和企業之間不同方面的交流與合作,共同分享信息資源。
一是專業共建共享。職業教育集團建立健全專業教學資源庫,建立共建共享平臺專業認證標準,充分發揮專業共建共享的優勢。
二是師資共培共享。建立師資“互培、互兼、互聘”機制,促進職業院校的教師參與企業實踐工作,聘請企業高級技術人員、企業管理人員、能工巧匠來學校擔任專任或兼職教師。推進“雙師型”教師建設,打造國家級教師教學創新團隊。與職業標準相銜接,建立師資培訓機制。建立教師與專家資源庫,設立“技師大師工作室”等。
三是課程和教材共建共享。服務中高職課程和教材的銜接,提升行業指導能力,共同推進專業、課程和教材改革,推動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相對接。
四是實訓基地共建共享。借助實訓基地校企合作平臺,集教學、科研、生產、技術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為職業院校充分參與企業生產、研發、科技成果轉化等環節提供支持。
中高職院校聯合培養是提升集團化辦學水平的有效舉措。在職業教育集團實現中高職的貫通共研人才培養模式,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標準,進行分段培養,做好有機銜接。擴大對初中畢業生實行中高職貫通培養的招生規模是《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的重要任務之一。推進深層次“貫通”培養,以學生高質量發展為中心,以就業面向和職業崗位為導向,以集團企業為實踐基地,深化推進“院-校-園”三方合作,構建“教育見習―課程實訓―跟班實習―畢業實習”螺旋上升的實踐體系,激勵專業骨干教師深度融入中職學校,與中職學校一同研究指導人才培養工作,嚴把學生質量標準,全程監控育人質量。
產教融合包括技術開發合作、技術技能積累、職業技能鑒定、校企文化融合等方面,對接產業發展、崗位變化。
創建共享型技術技能實訓基地,促進院校實訓平臺與產業升級發展同步;探索建設“校-園共建”,支持院校與企業合作建設實訓基地,共同開發課程及教材,鼓勵行業企業承擔學生實習實訓和教師掛職鍛煉工作,為院校選派兼職教師,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合作開發職業技能鑒定相關工作。試點開展集團“學分銀行”建設,完善學分銀行運行機制,健全學習成果的認定、積累和轉換制度,為專業人才持續成長拓寬通道。推進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將證書考核內容、教學標準有機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在服務發展方式轉變方面,一是引導專業設置與區域發展相協調、引導專業設置與行業企業的需求相適應;二是提高行業企業對培養人才質量的滿意度;三是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包括精準扶貧、鄉村振興、健康中國、一帶一路、中國制造2025、其他等。
在服務區域行業協調發展方面,一是服務本區域、本行業發展,如推動或參與行業標準的制訂等;二是通過城市帶動鄉村發展;三是服務東西部協調發展;四是扶持民族地區發展。
在服務促進就業創業方面,一是引導院校為企業職工培訓;二是提升就業創業服務。
深化職教集團多元辦學體系,需要實現政府、行業企業、科研機構以及學校之間的積極合作,同時需要加強區域間職業教育辦學資源的整合,服務中國制造2025、精準扶貧、鄉村振興、健康中國、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提升職教集團服務經濟與產業發展的能力。職業教育是一種類型教育,集團化辦學目前仍然處在持續發展的進程中。只有開放合作,主動作為,積極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彰顯集團化辦學特色,才能進一步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進一步做實做強職業教育集團。
集團組織是集團化辦學最基本的條件,集團組織包括集團組建的規模、成員組成機構設置等基本條件指標,如決策機構、執行機構、協調機構等。建立健全集團理事會、聯席會等治理結構,規范集團成員單位的準入和退出機制,提高辦學效能。結合集團相關專業特點,組建由相關院校、行業協會、教科研組織共同組成的集團專門委員會,開展聯合研究、研討與交流等活動,科學指導成員單位開展專業設置、教學研究與改革、校企合作、師資培養及課程改革與創新。發布集團年度發展報告。加大力度對行業現狀、發展軌跡等情況進行深入的調研分析,準確、全面預測行業發展動向,為行業發展提供借鑒咨詢。
加強集團網站和公眾號等信息平臺建設,宣傳集團成員單位辦學模式、課程設置、師生風采;發布國家及地區職業教育及行業發展相關政策;發布集團成員單位人才需求信息和畢業生信息,加強集團的宣傳和推介。加強相關數據統計工作,強化數據集成,做好對集團工作實施情況的跟蹤分析。匯集職教集團化辦學基本情況,發現問題、總結經驗、制定政策、發布報告。促進產教深度融合,實現共享改革信息,固化改革成果,推廣試點經驗。
良好的運行機制能夠提升職業教育集團參與主體的合作積極性,并激發集團化辦學的活力,保障集團工作的順利完成。涉及集團章程修改、重點項目建設、成員單位新增調整等重要內容時,有科學的決策程序。加強評估監督,評估和監督是推動工作落實的有效手段。要圍繞集團工作實施,切實加強監督、考核和評估工作。每年召開集團年度工作會議,了解工作計劃落實情況,對下一步實施提出意見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