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詩琪 童春鳳 華中旵
1.安徽財經大學會計學院;2.安徽財經大學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3.安徽財經大學統計與應用數學學院
一直以來,農業在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地位都十分重要,其作用不容小覷。我國高度重視農業問題,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就是國家對于“三農”問題做出的重要決定。新時代下,農村農業產業的經濟繁榮與發展需要技術和人才的支持,國家也在積極培育掌握先進生產技術、創新創業管理知識等方面內容的人才。在創新驅動發展的現代化背景下,農業作為我國歷史悠久的基礎產業,具有很大的開拓和創新空間。現如今,一個新的活躍群體—農創客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他們是農業經濟產業中有文化、懂技術、眼界寬、思維活的開拓創新者,通過凝聚創新創業智慧,助力農業科技創新和農業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雖然農創客在創業實踐當中擁有一定的自身優勢,但是外界的客觀因素往往影響著他們的創業實踐以及科技創新,其面臨的挑戰和風險也不容小覷。因此,如何適應國家農村農業發展的戰略要求,整合各方資源,助力農創客未來發展,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和亟待解決的問題。
“農創客”是2015年被提出的概念,具體指的是擁有較高學歷,一般為高校大專及以上學歷的人,他們活躍在各個與農業相關的領域中,憑借自身的智慧與力量進行創新創業。他們的角色擔任主要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人、鄉鎮農村的合作經濟組織帶頭人、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的主體負責人或擁有股權的人員。其存在對于農業創新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積極響徹“鄉村振興戰略”的號召,對于解決三農問題有很大的幫助。在農村農業發展過程中,存在最重要的兩個主題,分別是鄉村振興的頂層設計問題和風險治理問題,農創客涉及范圍廣泛,深入農村,通過構建平臺,連接服務等方式提升培訓效果,加大宣傳力度,且農創客具有較高的知識水平,能夠在能力范圍內細致的研究鄉村振興頂層設計和風險治理等相關的問題。
農創客以知識型人才作為農村農業創新的主要力量,將高校相關技術知識和創新創業精神投入實地,是農村創業的軟實力。農創客的主要特征具有以下幾個方面:
1.時代創新性。農創客是在如今的時代下產生的,是時代的精神文化產物。所以農創客的產生具有鮮明的時代性,農創客的時代性最具鮮明的表現為將傳統創新教育與網絡技術以及創新創業精神相結合,具有鮮明的現代感。
2.群體主動性。農創客的主體多為具有一定知識的青年,具有很強的社會責任感和奉獻意識,高校學生對于目標有很強的主動性,從而成為農創客后將積極投身于農村農業的創新創業事業,所以可以看出農創客具有很強的主動性。
3.環境鼓勵性。農創客是在創新的大環境下產生的,與三農政策相符合,也與現在的大眾創業相聯系。農創客還借助于現代網絡技術,具有很強的共享性,受到整體環境的支持和鼓勵。
4.平臺多樣性。農創客在近幾年發展的比較好,與此同時也建立起了多樣化的平臺,相關知識和實踐經驗平臺越來越豐富,有助于信息共享和創新思想交流。
“農創客”的存在有效地培育和輸送了農業創新創業人員,現如今有相當一大部分青年在“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時代號召下投入了農村農業方面的創新創業道路,然而卻面臨著許多問題,例如經驗不足,資金匱乏,技術短缺等。通過打造“農創客”群體的方式將高職作為高級技術人才教育培訓的重要陣地,傳授農業相關知識,為農創客今后進入農村實地創新提高經驗,從而促進三農往高效率方向邁進,提高實用性人才的數量。
“農創客”同時還將傳統的農業創造方式與創新型教育相結合在一起,由過去強調創新精神轉變為創新創業精神,更加注重實用性,從而培育高素質綜合性的創新創業人才。在此過程中,還有助于農創客群體樹立正確的創業意識、就業意識、成才意識。由于我國創新創業教育依舊存在不少問題,定位也不夠到位,因此農創客的存在肩負著為農村農業的創新創業提高根據準確的決策和正確的選擇。
1.技能素養缺乏。以浙江衢州市農創客組成來看,約90%的農創客都不是農學專業出身,大部分是從其他行業跨界進入農業領域,總體上存在重銷售端輕生產端、重管理端輕技術端、重經營端輕政策端的現象。農創客一般都擁有先進的管理理念和多渠道銷售手段,但自身農業生產技術較欠缺。其農業知識獲取途徑少,農業生產主要依靠農業技術人員。農創客側重關注自身的經營管理,與政府部門打交道較少,對農業政策方面的信息知識知之甚少。
2.金融意識缺乏。如今各種新型融資方式興起,其中互聯網金融融資模式的崛起無疑為農創客群體創造了機遇,但同時也帶來了挑戰。由于農創客自身的金融意識較為缺乏且大部分人對于投資理財方面知識不足,因此農創客在互聯網金融的利用方面,還稍有欠缺。
很多農創客對互聯網金融這一新金融業態缺乏了解,導致其不敢、不愿意也不知道怎么去利用互聯網融資方式。
1.鄉村環境要素制約。一方面,受傳統就業觀的影響和束縛,農創客放棄大城市體面的工作,從事“面朝黃土臉朝天”的農業行業,社會公眾不理解,這些都對農創客的農業創業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另一方面,受鄉村契約精神不足的影響,經常遇到一些農戶不遵守合約,隨意提要求,農創客為了不影響生產只好委曲求全。
2.融資途徑單一,多元化融資體系有待完善。銀行貸款這類債務性融資,雖然能滿足短期資金需求且成本要求較低,但是其作用影響遠遠不如權益性融資。農創客為了解決生產經營中的資金困境,可以采用權益性融資這類有助于農創客在發展壯大過程中的長期資金需求。但是股權融資這類權益性融資額代表,普遍具有市場主板門檻高、限制條件多,農創客很難達到其融資要求的問題。
3.農業創業的社會氛圍不夠。在農業領域當創客,農業科技的時滯性、公益性,以及轉化率低、利潤少、銷路難尋的現狀,使得社會資源偏離,農業創業空間大但也意味著孤軍奮戰。從社會大環境出發,可主要概括為鄉村環境要素的制約,以及網絡、交通、信貸服務等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覆蓋率不高、共享不足。
1.農創服務體系建設不夠完善。近年來,雖然出臺了鼓勵農業創業的政策,如創業減免稅擔保抵免、貼息支持、社會保障、就業培訓、就業試用和就業前派遣援助制度等,但總體而言,這些政策不夠完善、不夠有力、可操作性不夠、比較籠統、不具體。諸多政策實施不到位,既復雜又難以實施。
2.基礎設施建設不足。“互聯網+”時代對產品的輸出形式、速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農創地未完善例如交通、網絡等公用設施,都可能會相比同等企業缺乏競爭力。
從政府政策角度,農創客政策支持、金融支持、信息支持、技術支持尚不完善,農創服務建設得不夠體系化,整體上看,支持機制不完善。
1.農業投資績效不高。農業投資的實際效益與理想存在很大落差。主要表現為農業生產前期基礎設施投入大,農業季節性和周期性較強,造成農業經營效益低、收益慢、投資回報周期長。農業資金流動性差、融資難也是制約農創客發展的重要因素。
2.用工成本持續攀升。農業生產和加工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大多要靠手工操作才能完成生產和加工,需要大量農村勞動力。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社會消費水平的提高,農村勞動力用工成本大幅度提高,特別是目前農村大量青壯年男性外出務工,使得留在農村從事農業的勞動力老齡化現象普遍,素質較低,甚至出現了季節性的勞動力短缺,變相加劇了用工成本的提高。
3.金融信貸獲得性偏低。金融機構對農創客的經營情況、盈利模式、新技術的應用潛力和市場投入的風險等無法獲得全面的數據,因此很難把握對農創客信貸投入的風險。供需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和農創客自身的弱質性,制約了金融機構對農業創客的金融支持,農業創客的融資需求無法得到有效滿足。從投入產出角度,農業投資績效不高,用工成本持續攀升,且金融信貸獲得性偏低。
雖然目前農創客的發展遇到了以上瓶頸,但事實上農創客群體的發展還是受到了外部環境鼓勵,目前大學生已經成為農創客的主要培育群體,是農村農業未來發展的主要服務力量,同時為了鼓勵具備較高知識的人才投入農村農業創新當中,各地都出臺了許多相關政策支持。從而可以看出,農創客的發展具備足夠良好的外部環境,在此基礎上,要建立起農創客培育的路徑便簡單了許多,在整合以上瓶頸之后,我們認為,建立農創客群體一體化建設成為了主要問題,解決一體化建設需要對農創客群體進行具體的分析,以下是相關一體思路的建議。
農創客字面解讀即為農村農業創新創業的相關人員,從而可以看出農創客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創新意識的培養,從農創客需要具備的素養來看,應該對農創客群體的創新觀念、技術支持、和其農業創新相關的知識技能方面的知識以及基本知識體系的建設更加重視。
在創新觀念方面,農創客群體需要具備打破常規的思想,需要與過去經驗進行總結的基礎之上,破除前人成功經驗的慣常思維,需要農創客建立自己的知識框架體系,保持勇氣和對農業創新的信心,有必要的話需要將其視為一種興趣,在這種情況下才能使得農創客保持創新觀念,積極探索新的農業創新方式方法,為農村發展做出更具體更合適的建議。
在技術支持方面,農創客涉及到線下具體實施,因而需要做出具體的事件來體現其思想,在此過程中,技術支持便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只有技術足夠先進才能使得想法更加完整的實現,技術支持需要高校創新團體支持以及國家政策鼓勵,除此之外農創客群體本身需要根據實際要求自行創造相關技術。而基本知識體系是要求農創客群體具備基本知識,做出正確決策。只有這樣才能使得農創客群體的創新意識得到有效的培養,并且養成一種習慣。
團隊合作是任何一項事業都需要具備的條件,農創客群體深入農村從事農業相關事項更需要聯合團隊智慧,合理分工。要令農創客一體化建設,其中團隊合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農創客群體是由具有相同夢想和目標的相關人員共同組成的,從而可以看出要實現創新創業的最好效果必須要有創新意識的團隊合作才能滿足條件,組成創新共同體,共同為農村農業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價值觀的融合是一個團隊靈魂的表現,在此過程中將利益和價值對勾,有鼓勵政策正面激勵團隊成員進行創新,從而養成一種積極向上的團隊精神,從而激發農創客成員的進取精神,共同完成農村農業相關建議和產品的完成。
在創新觀念和團隊合作的基礎之上,就有了農創客群體一體化的條件,由此展開了一體化培育。在此過程中,將以創新意識為首要前提,以團隊合作為基本支柱,包括多方面的相關建設,涉及到平臺的構建、風險分析和實地操作等多個方面的建設。
具體來看,平臺的構建是為了整合創新人員,使其聯系起來,分享最新進展和分析下一步具體操作,有利的整合了團隊智慧。風險分析更是使得農創客群體的存在更加穩固,使得其決定更加具備邏輯和符合農村實際。實地操作是使得各種優秀的思想完成現實的創造,腳踏實地的同時也能使得各種思想更加迸發,又將作用于創新意識,從此構建一個健康積極向上的循環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