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馨毓 中國人民大學
前言: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科學技術革命進程逐步推進,經濟全球化的廣度、深度均有所增加,經濟全球化和經濟、社會生活各個領域之間體現了密切的關聯。國家之間形成了相互制約、相互合作的新形勢,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國際經濟沖突問題,給我國的國家經濟安全以及國家利益帶來了嚴峻的新挑戰。針對國際間的經濟沖突和摩擦,要結合具體的矛盾沖突做出相應的調整。
在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下,經濟全球化的時代發展進程中,配置全球資源通常是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進行的,明顯地表現出了市場機制重要性。但是在資源配置過程中,同時也會受到市場機制自身缺陷的影響,導致市場經濟的發展中全球資源配置發生了不合理的現象和問題,導致調控全球經濟的能力不足。由于市場機制的滯后性、自發性和盲目性,使得全球資源無法在全球的宏觀調控作用下得到合理的配置。世界各國在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中,加強了不同國家之間的經濟聯系,當出現市場失靈情況時就會出現國家和國家之間的互相影響,形成蝴蝶效應,甚至可波及到全球的經濟發展。此背景下的風險問題管控中需要一個統一的組織,落實相關的調控措施和管理手段,提高對世界經濟風險的防控效果,降低市場失靈的全球性問題的發生風險,解決和遏制市場失靈問題的發展。但是目前國際經濟組織中難以形成有力的全球經濟調控作用,缺少有力的全球宏觀調控相關制度與措施。
在世界范圍內各個區域經濟的發展腳步均有所加快,形成了越來越強大的影響力,隨之而來的是新地區主義的快速崛起。圍繞著地區至上的發展原則,在面對國際關系和經濟全球化的國際發展形勢時,地區仍舊是以地區利益為主,通過內外不同、相互區別開來的政策,將地區的利益放在最高點,針對成員國采取集體談判的方式進行貿易活動,創建貿易便利條件。但是這一方式下形成的代價通常并不是由成員國所承擔的,而是需要非成員國承擔一定的代價與風險,因此世界范圍內出現了不均衡的利益分配現象,新地區主義和多邊協調機制之間形成了不可避免的矛盾問題。未來的一段很長時間內,區域經濟合作仍舊還會進行不斷的探索與發展,這對于多邊國際協調機制的有效性和長期發展形成了嚴重的阻礙,面對著這一嚴峻的挑戰,經濟全球化下的國際經濟沖突問題愈發凸顯出來[1]。
貿易保護主義受到了多邊貿易體制和經濟全球化的影響、遭受了強烈的打擊,各國之間發展起了自由貿易的新態勢,目前在面臨著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時,各個國家紛紛調整了貿易保護手段和相關政策,以達到維護自身切實利益的目標,由此形成了貿易保護主義的新形勢。廣泛存在的新保護主義加劇了經濟全球化下的國際經濟沖突問題風險,例如在公平貿易的口號下,運用WTO規則的漏洞進行貿易保護,雖然自由貿易在WTO規則的積極促進作用下,得到了有力的推動,但是貿易保護主義仍舊找到了發展的空間,受到多邊貿易體制不完善等因素的影響,新保護主義廣泛存在。例如WTO允許成員國對自身利益進行維護,可以利用相關協議反擊不平等的待遇,在公平貿易規則下,貿易保護主義會以此展開貿易保護活動,最普遍的就是借助WTO規則的保護措施,在不直接沖突的前提下進行貿易保護,履行國際條約時,按照國內法進行履約活動。站在法理視角,國內法是低于國際法的,但是各國標準存在差異,針對國際法和國內法的處理標準有所不同,因此在不同國家,同樣的國際條約卻有著不同的適用范圍,部分國家只執行和自己利益保持一致性的國際條約,將國內法置于最高位置。例如,美國近些年結合301條款中不合理、不公平的貿易活動,利用權力進行制裁,處理貿易摩擦問題,挑戰著WTO的權威性和公正性,形成了負面示范作用和不良影響[2]。
經濟全球化時代,中國在面對國際經濟沖突問題時,應重新定位,針對傳統的出口導向型經濟進行新的戰略定義,將引起中外經濟摩擦問題的因素盡可能消除,尤其是涉及到自身的因素,更要盡可能地解決引起國際經濟沖突問題的矛盾。對外,要將出口至上的戰略發展理念摒棄,中國在過去傳統的外匯至上時期,過度重視出口戰略,將出口作為衡量經濟的關鍵指標,但是這一舉措導致國際貿易摩擦的風險增加,因為該策略實施下貿易中的不平衡現象加重,對財政造成巨大的負擔,且中國是全球市場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構成部分,并不需要盲目進入國際市場。因此,中國需要摒棄出口至上的戰略理念,重新定位在國際經濟的角色。明確國家市場戰略。對內,我國也要對收入分配進行合理的調整,重視國內市場的積極作用,打破地方保護主義,促進自由性的流動,遵循市場經濟發展的規律和發展方向,對經濟制度進行調整,促進政府職能的轉型和升級,深化改革國有企業發展現狀。
有效的價格經濟制度和市場經濟體制能夠發揮出積極的作用,防范可能引起貿易摩擦的各項因素,通過規則談判等,確認我國的市場地位,積極推進我國的經濟全球化發展進程,嚴格遵守自由貿易的原則。我國自從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逐步開放國際市場,積極地迎接開放性經濟發展新形勢,在面對經濟全球化的國際經濟沖突問題時,我國要開放國內市場,實現與國際市場的接軌,在逐步的探索中使中國市場能夠向著國際性的大市場不斷的建設與發展。調整經濟政策以及現有的體制,推進政策改革、體制改革的發展進程,降低國際市場對國內產業形成的沖擊,為中國經濟的長足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3]。
面臨著國際經濟沖突問題,我國在應對經濟全球化下的國際經濟沖突矛盾時,要積極參與到國際經濟規則的制定和完善活動中來,與他國構建起協調互助發展的良好形勢,致力于實現經濟自由化。中國之所以會面臨國際經濟沖突問題和貿易摩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到經濟保護主義的影響導致,中國在化解貿易保護主義時,必須要利用國際規則推進全新國際貿易規則的建立進程,加強對談判規則的重視,利用多邊談判機制、雙邊談判機制,實現貿易自由化,構建起良好的國際環境,推動經濟發展。
其次是要完善國際貿易組織中的中性規則。中性規則是很容易被濫用或錯用的國際規則,不管中性規則應用下的國家經濟實力強弱,都會對其造成不良影響,因此要完善國際貿易組織的中性規則,避免出現規則漏洞,結合各方利益修改和完善規則內容,降低國際貿易沖突和摩擦風險。完善對發達國家的約束性條款內容,發達國家要全面開放自己的市場,遵守義務,尤其是要開放勞動密集型的市場,例如服裝、紡織品等,降低補貼到農產品中的投入,完善國內市場,保證其他國家準入門檻降低。發展中國家的發展中則需要調整觀念,在談判規則的基礎上,重新討論環保、貿易等話題內容,建立起適用性較強的新規則。完善發展中國家的約束性條款,發展中國家運用貿易保護主義,對正常的經濟秩序形成了阻礙,中國同樣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因此必須要轉變觀念,對貿易準則進行合理運用,在發展中國家的探索實踐中,應在市場開放方面加強力度。
面對經濟全球化下國際經濟沖突問題帶來了嚴峻的挑戰,我國要提高應對國際經濟摩擦的能力,建立起完善的國際經濟摩擦應對體制。在國內的企業層面,要建立起完善的經濟制度,提前做好風險的防范和控制措施,建立起健全的財務制度,按照國際標準,推行和實施知識產權保護制度。面對已經發生的國際經濟沖突問題和貿易摩擦現象,國內企業要降低被控制的風險,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應對貿易摩擦,加強對國際規則的了解和掌握,按照國際規則要求的規范程序,盡可能地獲取國際上更多的支持。在行業層面上,則需要在應對國際經濟摩擦時,發揮出行業協會的作用,作為代表性的組織,行業代表著各企業,因此要加強行業協會的建設步伐,充分地發揮國際行業協會的積極作用。對于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我國行業協會的建設要借鑒已有經驗,整改和完善現有的行業協會,降低企業可能面臨的風險與損失,明確行業協會的發展方向,保護國內企業的發展。
站在國家層面上來看,對于經濟全球化時代的國際經濟沖突問題與貿易矛盾,僅僅依靠企業和行業協會的作用是無法完全避免的,要系統地站在國家層面,通過多邊談判等方式致力于解決貿易矛盾和沖突問題。世界貿易組織是多邊談判機制中的重要主體,以公平、合理為原則,提出解決問題的規則和措施,是公平解決貿易矛盾問題的重要渠道和有效途徑,有利于我國擺脫經濟弱勢地位這一問題。在世界貿易組織的干預作用下,很多發展中國家出現的貿易糾紛以及國際經濟沖突問題均得到了合理的解決,因此中國也要學會對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進行學習和運用,發揮出世界貿易組織的有益作用,降低貿易摩擦風險,解決已經存在的貿易摩擦問題,維護中國的正當權益。
結論:綜上所述,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國際經濟的沖突問題是不可避免的,實現經濟全球化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進展緩慢,常常會面臨著各種對立矛盾問題。我國在面臨國際的經濟沖突問題時,應從多個方位、多個層次著手,解決和改善引起國際經濟沖突問題的因素,加強對國際經濟沖突的有效防范和積極應對,推進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進程,強化我國的綜合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