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樺 昆明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
對于互聯網金融來講,風險具有客觀性,盡管其出現的時間不久便獲得了快速發展,但是其具有傳統金融脆弱性,金融市場當中,高負債是一種常態,在此情況下高風險往往會伴隨行業經營活動,其脆弱性屬于互聯網存在金融風險的本質原因。同時金融會出現周期性波動,這屬于客觀現象,在經濟實體處于下行狀態時,經營者也會受經濟實體影響,導致互聯網金融投資效益難以得到充分保證[1]。
首先,法律政策風險。對于互聯網金融來講,創新度比較高,金融行業迅速發展往往會導致這方面法律法規與行業發展狀態相比較為滯后,有些方面在法律法規上存在空白。同時互聯網金融在業務上具有復雜和多樣特點,我國實施了的分業模式展開監管,由于在監管主體上存在多樣性,監管效率不高以及責任不明屬于監管過程中存在的主要漏洞,雖然國家針對這方面制定了一定措施,但是難以從根本上解決監控空白、監管重疊,以及監管部門之間出現責任推諉情況。其次,技術風險。技術風險為網絡工具、技術落后或者是缺失導致,互聯網金融中對于資金安全和資金收益會比較關注,但是這兩方面實際上會受互聯網安全性以及穩定性的影響,為了防止出現風險,對于技術層面的要求會比較高[2]。網絡技術更新速度比較快情況下,容易出現信息篡改和信息丟失問題,并且在操作人員水平有限情況下,容易導致間接損失以及直接損失出現。再次,信用風險。信用風險屬于最為主要的風險。對于互聯網金融來講,網絡依賴程度比較大,開展金融活動時需建立在互聯網基礎上,而不是進行面對面交易,因此交易過程中雙方往往會存在質疑與顧忌。最后,流動風險,由于互聯網金融流量大、周轉速度快,并且存在一定不確定性,會導致其存在流動性風險,運營時容易出現資金鏈斷裂問題,產生的經濟損失較大。
法律法規存在漏洞屬于互聯網金融出現風險的主要原因,在防范互聯網金融產生的風險過程中,重要任務便是健全相關法律體系[3]。在此過程中,可以從這幾方面進行,首先,結合互聯網金融運行特征、主體性質以及發展規律,制定與之相對應的法律法規,進而使當前法律上存在的空白得到彌補。其次,注重相關法律法規強度增強,使互聯網金融違約違法成本增加,將信用風險實際發生概率最大程度減少。最后,政府因應積極發揮監管職能,推動這方面法律建設,設置執法機構推動法律要求貫徹。
就我國當前互聯網金融發展現狀來講,企業種類較多,數量也比較大,在此情況下,便需設置高效監管體系,對行業監管進行細分,確定對應細分原則,保證監管主體、監管職責進行明確劃分,避免出現制度性錯誤配情況,防止監管發生重疊或者是存在空白。同時監管部門需發揮自身職能,將協同監管工作做好,強化針對互聯網金融違法違規現象監督,保證監管適度性,體現出監管時的分類特點,促進監管不斷創新。
在對互聯網金融進行風險防范過程中,需設立風險信息系統,注重征信體制以及披露制度的完善,這是投資者制定決策的重要影響因素,也是使市場得以穩健運行的關鍵。在此過程中,可以從這幾方面進行:首先,強化信息披露整體力度,保證金融市場公正性與透明性,將信息不對稱產生的影響減少。其次,重視市場信息保護,避免個人信息進入不法分子手中。最后,在完善央行制定的征信體制過程中,應形成政府進行主導的征信體制,保證征信體制以及信用體制構建的有效性和合理性,針對市場中出現的不守法和不守信用的個體進行聯合懲戒,在失信情況下,會嚴格審核行政許可方面審批項目,控制發放生產許可證,失信嚴重企業、法定代表人以及主要負責人等實施市場、行業禁入,失信不僅經商會受限制,出行、購房也同樣會被影響,證券期貨經營機構、商業銀行、保險公司等會根據風險定價原則,針對失信嚴重主體提高財產保險費率、貸款利率,或者限制向其提供貸款、承銷、保薦等服務。在設置風險信息系統過程中,可以利用大數據優勢,實現對數據的全面、高效采集,對于搜集到的風險能實現預處理。
行業自律規范為行業內部建立自我約束機制,約束機制在制定時主要是建立在行業真實情況基礎上,體現出行業標準以及行業實際運行規則,進而使行業內部在發展中能夠積極履行自身職責,在自主狀態下實現自律。這種自律能力的形成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互聯網金融在風險防范方面能力的提升。在此過程中自律協會可以和政府相關監管機構之間展開溝通,構建溝通機制與協商機制,進而使監管機構及時了解行業發展動態,增強風險監和風險防范之間的適應性,將風險監督以及風險防范產生的成本降低。
結束語:總之,互聯網金融在不斷發展過程中,其產生的風險也在相應增加,因此需給予互聯網金融方面的風險防范充分重視,通過探索與實踐找到防范的最佳策略與防范,保證防范措施科學性,降低風險發生概率,推動互聯網金融向著更好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