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梁 中國能源建設集團山西省電力勘測設計院有限公司
歷經40多年努力,市場經濟體制趨于完善,帶動各行各業向更高水平邁進。雖然說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也暴露出不少問題,其中當屬財務管理問題表現最為突出。當前,財務管理工作離規范化、科學化的發展目標還有一段距離,這對企業而言并非好消息。因此,有必要對財務管理工作進行創新,以應對新時代的挑戰。
常言道:“認知決定行動。”只有對財務管理工作有一個深入的了解,才能做出有效行動[1]。然而事與愿違,當前很多企業并未意識到這一點,導致管理機制建設工作效率較低。管理機制缺失會引發一個嚴重后果,那就是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即便是有企業發現這個問題,立刻著手處理,也由于缺少經驗方法,致使無法達到預期效果。
無論開展哪項工作,都離不開資金的支持。在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增大的今天,企業資金并不充裕,當經營發展不順時,極易遭遇資金短缺的窘境。為了延續生命,企業會想方設法爭取融資機會,但礙于渠道狹窄,大多只會得到與預期相反的結果。一旦資金鏈斷裂,輕則運轉不暢,重則宣告破產。
近年來,我國致力于推動無紙化辦公。實力雄厚的企業自然能夠響應國家號召,但那些游走在生死邊緣的企業,就無暇顧及此事。在財務核算的各個環節中均能看到紙質材料的身影,由人工手動傳遞、報銷、審批。這種做法不僅會浪費時間,還容易出現錯誤。在一些監管不嚴的企業,時常出現財務信息失真、遺失的情況,這無疑會打亂企業的經營計劃。
人員是財務管理工作的執行者,其素質高,工作成效就好。從實際情況來看,管理人員素質普遍低下,無法滿足工作需要。造成這種局面出現的原因有三點:一是人員選聘要求過低,使得管理人員素質參差不齊。二是沒有對現有人員進行培訓,導致他們的能力始終停滯不前。三是沒有實行專崗專職,管理人員大多身兼數職。哪怕是他們想要做好財務管理工作,也是有心無力。
要想切實提升財務管理工作實效,首要任務就是完善管理機制。一套完整的機制應包括三個方面:其一,管理氛圍的營造。在企業內部發起宣傳攻勢很有必要,這關系到科學認知能否形成。除了要在人員聚集區懸掛橫幅、張貼標語外,還要定期在工作群中發布信息。為進一步推進思想轉型。企業要定期召開講座,解讀政策文件,普及相關知識。其二,管理崗位的梳理。企業要成立管理部門,并挑選德才兼備之人。至此,一人多崗的局面就會成為過去式,財務工作的執行力自然會顯著提升。其三,管理行為的規范。無論是何崗位,都規定了具體的工作內容以及需擔負的責任。為推動管理工作規范化發展,需要制定科學的獎懲措施。需注意的是,企業不能搞一言堂,要邀請基層人員參與其中,以便讓措施接地氣。
企業要對融資市場進行深入調查,以便掌握主流融資渠道。常見的融資方式有從銀行處獲得資金支持,以付利息的方法獲得兄弟企業的幫助,以高額回報率吸引民間人士的到來。融資渠道不同,時間與難度也有所不同,企業要依托實際情況進行選擇。無論最終選擇哪種方式,都需要企業對外展示發展潛力。一方面,企業要規范開展財務工作,這樣做能夠提升自身形象,從而為融資增加籌碼。另一方面,企業要主動聯系政府部門,說出最真實的情況,以此獲得政府支持。政府從中斡旋,融資的成功率會提高不少。當然,企業要妥善使用資金,在規定時間內償還,這樣才算沒有辜負政府的一片好意。
無論企業的規模是大是小,都要推動無紙化辦公[2]。能否實現這個目標,關鍵要看信息技術運用是否得當。企業先對市場進行摸底,做到心中有數。再準備充足資金與人手,采購符合需求的設備。在購買硬件設備時,合理運用性價比優選法。待設備送達后,安排人員配合安裝,并從設備廠家獲取使用說明。當設備正式投入使用后,要讓人時刻關注運行狀態。如發現設備出現故障,要及時處理。在采購軟件設備時,要側重考察系統的實用性。一般來說,系統與業務融合不充分,這時就需要企業提出訴求,由軟件開發單位操刀完成。最后,管理人員要時刻關注技術市場變化,積極推動技術更新。比方說引入大數據技術,既能提升分析準確性,又能縮短工作時間。在大數據技術的支持下,關聯數據聚集到一起,能夠讓管理者更加直觀的了解企業實際狀況,結合自己的理解制定出科學的決策。時代前進步伐并未停止,勢必會有新技術誕生。管理人員要做好技術研究工作,如發現與企業契合的技術,要排除萬難,引進技術。
在新時代下,企業能否取得成功,關鍵要看是否擁有一支高水平隊伍。因此,企業要不惜余力的加強隊伍建設。建設工作涉及三個方面:其一,結合實際工作制定選聘標準,通過層層審核,挑選出優秀人才,為財務管理部門補充新鮮血液[3]。其二,制定科學計劃,確保落實落地。借助一次次活動,提升管理人員的綜合能力。其三,利用激勵政策掀起一股學習風,推動管理人員進步。
在新時代背景下,傳統財務管理問題日漸突出,儼然成為前進路上的絆腳石。企業要想始終保持活力,需要將這些問問一一掃除。除了要夯實制度、人才基礎外,還要重視融資渠道的開拓,以及管理技術的升級。在多措并舉下,打造高效管理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