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掘港幼兒園 叢馬琴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理論,他說:“我們的實際生活就是我們全部的課程,我們的課程就是我們的實際生活;全部的課程包括了全部的生活,一切課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課程。”重視種植園地的管理、有效地將種植園地與課程的開展緊密聯系起來是陶行知先生理論的一種大膽嘗試。于是,我和孩子們一起利用種植園地進行了一次快樂種植活動。
一天午后,孩子們散步時發現種植園里空空如也,依依說:“我們種點什么好呢?”孩子們議論紛紛,有的說種辣椒,有的說種茄子,有的說種蘿卜,有的說種青菜……可這些都適合秋天種植嗎?孩子們帶著問題向爸爸媽媽尋求幫助,并將自己最想在秋季種植的植物畫下來。
孩子們在小班時已經有了種植豌豆和黃瓜的經驗,那時是家長直接提供種子并幫孩子種植的。有了這次體驗后,暑假過后的孩子們很快便注意到了班級旁邊空空的種植園,我們之所以將種植園一直空著,就是想引起孩子的興趣,聽聽他們的想法,看看他們的做法。《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我們應創設各種環境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幼兒想說、敢說、有機會說。”孩子們根據已有經驗進行自主討論,就連平時很少說話的堯堯也能積極參與到討論中,而老師的適時提問“這些都適合秋天播種嗎”進一步激發了孩子們探索的欲望。
第二天早晨,孩子們早早地來到了幼兒園,將自己畫的植物和小朋友、老師進行分享——說一說自己想種什么。糖糖說:“我想種紅紅的蘿卜。”堯堯說:“我想種綠綠的青菜。”……怎樣種植蘿卜和青菜呢?
孩子們找到答案后積極地在集體面前介紹自己的想法,并最終決定種植蘿卜,可是堯堯一直想種青菜,糖糖說:“那我們就種一盆青菜,其余都種蘿卜。”我們應該認真傾聽每一個孩子的聲音,鼓勵孩子們提出的不同想法。
桐桐:“種子從哪兒來呢?”
依依:“我家有。”
涵涵:“可是我家沒有怎么辦呢?”
苗苗:“沒關系,我可以帶來跟你們一起分享呀!”
糖糖:“種植時要先松土,挖一個坑把種子埋進去,再澆水。”
辰辰:“松土要用鏟子。”
明明:“我家有!”
喬喬:“我家也有!”
孩子們議論紛紛,“那明天我們就開始種吧!”“好呀好呀!”孩子們歡呼著。
孩子們根據已有經驗知道播種需要種子以及一些播種工具,還主動與小伙伴分享勞動工具,他們自由討論,踴躍發表意見,而老師只是認真的傾聽者、支持者。
“瞧!我帶了蘿卜種子!”
“我帶了青菜種子!”
“我帶了泥土!”
“我帶了鏟子!”
“我們可從來沒有松過土呀,該怎么操作呢?”
在爸爸媽媽們的幫助下,孩子們先在泥土里挖了一個個小洞洞,再小心翼翼地把種子放進去,最后用泥土把種子埋起來,這樣種子就不怕被雨水淋濕了。插好標記牌——“這可是我種植的喲!”孩子們第一次親自動手嘗試,干得不錯呢!是不是要給小能手們點贊呀!
孩子們在播種時遇到了問題,于是他們向爸爸媽媽求助。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孩子們自己動手嘗試了種植,雖然小手不是那么靈活,鏟子也不是很聽話,會把泥土弄得到處都是,但老師的一次放手讓他們體會到了種植的不易。孩子們撒下了種子,播下了希望,同時也播下了一份責任——需要我們一起守護蔬菜的生長。
孩子們天天來給種子澆水,細心觀察和照顧它們。一個雙休日后,孩子們驚喜地發現有的種子已經長出了綠綠的幼苗,有的還一點動靜都沒有,孩子們心里很著急:“為什么我的盆里還沒有小苗呢?是不是我給它喝的水太少了?對了,我們每天都喝牛奶,給你也喝點牛奶吧!希望你快快長高。”一天天過去了,孩子們每天都來看自己種植的蔬菜,終于看到了小小的綠芽,孩子們非常開心,飛奔到老師面前開心地拉著老師的手叫道:“老師老師,快來看呀,我的蘿卜發芽啦!”
自從種了蘿卜后,孩子們早晨來園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看蘿卜,給它澆澆水;中午吃完飯,孩子們也會去看看蘿卜,討論一下蘿卜的生長狀況,就連班上平時什么也不關心的文文小朋友也會經常去照顧自己的蘿卜,給蘿卜澆澆水、拔拔草……
國慶假期,孩子們人在家里,心里卻一直惦記著自己的蘿卜——蘿卜一定又長大了不少吧!蘿卜的個子高高了吧!蘿卜的葉子長大了吧……今天,睿睿早早地來到了幼兒園,一進幼兒園大門,就向種植園飛奔過去,他頓時傻了眼:“咦?蘿卜的兩片綠葉子去哪兒了?只剩下一個小苗,是誰偷偷把蘿卜的葉子吃了?”他蹲在地上,兩只眼睛直直地盯著蘿卜的葉子,“呀!葉子身上怎么胖了點?”他用小手輕輕地摸了摸——是一只毛毛蟲,原來是這個壞家伙把蘿卜葉子吃了,只見他小心翼翼地把毛毛蟲抓走。就這樣,孩子們每天來看蘿卜,給它澆水的同時還仔仔細細地檢查它的身體上有沒有蟲子。
看著蘿卜葉子一天一天地長大,孩子們高興極了!一天,凱凱發現蘿卜葉子下面的泥土變得高起來了,嘴里嘟囔著:“蘿卜是不是又生病了?”小雨輕輕地撥開葉子,開心地大聲叫起來:“快來看呀,蘿卜長出來了。”這一喊將一旁玩耍的小朋友們都喊了過來,大家伸著腦袋睜大眼睛看了又看,瞧,他們無比開心,好像發現了新大陸。
有了上次毛毛蟲事件,孩子們對蘿卜更是關愛有
“拔吧!”“好呀,好呀。”孩子們說干就干,他們拉著蘿卜的葉子使勁往上拔,還有兩個小朋友一起合作拔。不一會兒,蘿卜已經全拔出來了,他們圍著蘿卜議論紛紛:“這是紅皮白心的。”“這個像燈籠。”“這個像草莓。”“這個像球”……加,每天都要去看好幾次,生怕蘿卜會生病。這不,今天孩子們看到蘿卜葉子下面的泥土高了,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蘿卜是不是又生病了。孩子們很著急,但是我沒有去打擾他們,只是靜靜地觀察孩子們要怎么解決這個問題。當小雨撥開葉子發現蘿卜后,孩子們開心,我也很開心,因為他們遇到問題時已經能夠嘗試自己想辦法解決了。

種植活動是幼兒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能讓孩子們感受到植物的生長變化,體驗到自己動手的樂趣和成功收獲的喜悅。在種植蘿卜的過程中,孩子們從討論種植什么、種植需要什么到嘗試播種、精心呵護、發生意外再到成功收獲的一系列活動中,他們完全是自由自主的。最終他們不僅收獲了蘿卜,還收獲了勇敢、耐心、學會照顧他人的良好品質以及發現問題、自己嘗試解決問題的能力;老師則在課程中隨時觀察、適時支持,收獲了放手帶來的快樂,看到了孩子在自由自主中主動探究、勤于思考、勇于嘗試、敢于發現的驚人能力。相信孩子、追隨孩子,快樂種植、收獲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