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
(新疆昌吉市人民醫院,新疆 昌吉)
胃潰瘍是消化道系統中常見的疾病,主要發生于賁門與幽門之間,其臨床表現大多為噯氣、泛酸以及中上腹疼痛等。隨著近年來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胃潰瘍的發生率也逐年增加。而在對胃潰瘍患者的臨床研究中指出,老年患者與青年患者相比,其發病因素等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因此,對不同患者的治療方式也會有所不同[1-2]。本次研究針對老年胃潰瘍患者與中青年胃潰瘍患者的臨床特點進行比較,現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自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300例胃潰瘍患者,按照患者年齡的不同將患者分為老年組與青年組。老年組患者130例,男性72例,女性58例,年齡60~76歲,平均(68.36±2.35)歲,病程1~16年,平均(7.53±3.19)年;青年組患者170例,男性91例,女性79例,年齡24~57歲,平均(39.56±4.95)歲,病程1~16年,平均(7.18±3.35)年。對比兩組患者一般資料,除年齡外,P>0.05,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符合胃潰瘍診斷標準。
排除標準:合并免疫系統疾病患者;肝、腎功能不全患者;患有嚴重精神性疾病患者。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規治療,同時將患者基本資料、臨床癥狀、發病因素以及病變位置等相關資料進行詳細記錄并統計,并對兩組患者的臨床特點進行詳細分析。
兩組患者比較發病因素,包括:心理因素、不規律飲食、吸煙、酗酒、不合理作息、幽門螺桿菌感染、非甾體類藥物等。
兩組患者比較臨床癥狀,包括:泛酸噯氣、上腹部疼痛、腹脹以及黑便嘔血等。
兩組患者比較臨床體征,包括:貧血、消瘦、壓痛等。
兩組患者比較潰瘍大小及好發部位[3-4]。
采用SPSS 19.0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表示,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比較發病因素[n(%)]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比較臨床癥狀[n(%)]
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比較臨床體征[n(%)]
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比較潰瘍大小及好發部位[n(%)]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的飲食結構與生活習慣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當前社會中,胃潰瘍成為了影響青年與老年患者胃腸道健康的常見疾病,并且患者的發病率也在不斷的增長[5-6]。
根據相關研究表明,青年患者與老年患者胃潰瘍的發病因素有很大的區別。通過本次對青年患者與老年患者的相關資料與發病因素進行對比,得出以下結果:老年組患者主要發病因素為幽門螺桿菌感染以及非甾體藥物的使用,青年組患者主要發病因素為不規律飲食、不合理作息、酗酒,P<0.05;臨床癥狀比較,老年組主要臨床癥狀表現為反酸噯氣、黑便嘔血,青年組主要臨床癥狀表現為上腹疼痛、腹脹,P<0.05;臨床體征對比,P<0.05;瘍大小及好發部位對比,青年組多發與胃竇部,其直徑<2 cm,老年組多發于胃體部與胃底部,其直徑≥2 cm,P<0.05。因此,我們可以發現,老年患者大多是由于消化道受到細菌感染極易服用非甾體藥物所導致的胃潰瘍,但是青年患者則大多是由于日常不良生活習慣所引起的胃潰瘍。青年患者胃潰瘍普遍較小,直徑<2 cm,而老年患者胃潰瘍普遍較大,直徑大多≥2 cm。因此,對于青年患者與老年患者在進行胃潰瘍治療時,需要根據患者不同的發病因素進行針對性治療,才能確保對患者的療效[7-8]。
綜上所述,青年患者與老年患者胃潰瘍的發生因素有著很大的差別,因此患者胃潰瘍的好發部位與大小也有著極大的差別,通過對兩組患者的臨床特點進行比較,為患者的病情診斷提供可靠的診斷依據,值得廣泛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