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
(廊坊市婦幼保健院,河北 廊坊)
齲病是臨床中較為常見的疾病,引起該疾病的原因較多,其中主要包括時間、細菌、宿主等[1]。該疾病不僅影響牙齒美觀,還易引起其他口腔炎癥。如不及時進行治療,就會加大牙髓炎、根尖周炎、口腔慢性創傷性潰瘍等疾病的發生幾率[2]。據相關研究結果顯示:微創技術在兒童齲病治療中的應用效果較為顯著,可較好地縮短兒童齲病的操作時間,并可較好的減少手術疼痛感,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3]。為了驗證該言論的準確性,本次研究選取我院收治的齲病患兒200例,以分組對比的方法探究了微創技術在兒童齲病治療中的應用,報道如下。
選取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齲病患兒200例,納入標準:(1)患兒無其他全身疾病;(2)家屬同意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3)患兒同側上下頜或對側同名牙齲部位相同、齲壞深度近似,無牙髓癥狀。排除標準:(1)難以按時復查者;(2)齲損累以及牙髓者;(3)其他不合適參與研究者。將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100例齲病患兒歸為此次研究的對照組(未實施微創技術);將2016年2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100例齲病患兒歸為此次研究的觀察組(實施微創技術)。對照組中有男52例,女48例,年齡3~6歲,平均(4.21±0.32)歲;觀察組中有男51例,女49例,年齡3~6歲,平均(4.20±0.33)歲。兩組患兒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方法進行治療,牙鉆治療方法。而觀察組采用微創技術進行治療,伢碘微創凝膠去齲技術治療,首先對患兒的牙齒進行全面清潔,隨后在完全干燥的情況下,將伢碘凝膠進行混勻,隨后采用伢碘的工具將其填入患兒出現齲齒的洞內,讓其停留30 s。當凝膠完全浸潤后,再選取合適的工具將齲齒內部進行刮擦以及清潔處理,隨后將損壞的齲質去除掉,利用伢碘工具將出現脫落的齲齒挖出,最后利用棉球將殘留的凝膠吸干凈,多次進行清潔與刮擦,一直到齲質被徹底清理干凈。最后利用濕棉球清潔齲齒洞,觀察清除效果,隨后進行常規消毒,采用光固化復合樹脂進行填充。
觀察對比兩組患兒臨床治療時間、手術疼痛感以及術后牙齒的色、形、質的差異。手術疼痛感以視覺模擬評分法(VAS)進行評定,在紙上面劃一條10 cm的橫線,橫線的一端為0,表示無痛;另一端為10,表示無法忍受,數值越高表明越疼痛。
以統計學軟件SPSS 18.0對此次研究的相關數據進行分析處理,以(%)表示計數資料,并以χ2進行檢驗,()表示計量資料,以t進行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兒的臨床治療時間、手術疼痛感均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臨床治療時間以及手術疼痛感的對比表( )

表1 兩組患兒臨床治療時間以及手術疼痛感的對比表( )
組別 n 臨床治療時間(min) 手術疼痛感(分)對照組 100 15.45±3.25 4.56±1.21觀察組 100 9.58±2.89 2.25±0.61 t 13.497 17.047 P 0.000 0.000
在對兩組患兒牙齒的色、形、質進行觀察后發現:術后兩組患兒牙齒的色、形、質無明顯差異。
齲齒是牙齒硬組織的一種進行性病損,又常被稱為蟲牙、蛀牙。其臨床表現主要以褐色或黑褐色斑點或斑塊,對冷水、冷氣或酸甜食物有酸痛感[4]。齲齒不僅影響牙齒美觀,還易引起其他口腔炎癥[5]。因兒童常喜歡吃甜食,易導致細菌產酸,引起無機物的脫礦和有機物的分解,從而加大了齲齒的發生幾率。一旦兒童出現齲齒,不僅影響牙齒美觀,還易引起其他口腔炎癥。如不及時進行治療,就會加大牙髓炎、根尖周炎、口腔慢性創傷性潰瘍等疾病的發生幾率。目前,人們對兒童齲齒的認識還存在一定的不足,缺乏對兒童齲齒的關注,常導致兒童齲齒充分發展,嚴重影響了兒童的健康成長。據第四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我國5歲兒童乳牙齲患率為70.9%,比10年前上升了5.8%;12歲兒童齲患率高達34.5%,比10年前上升了7.8%。因此,我們應當重視兒童齲齒這一問題,對于此類疾病應當遵循早發現、早治療的原則,從而有效避免此類疾病的發展,較好地保護兒童的牙齒。
據相關研究結果顯示:微創技術在兒童齲病治療中的應用效果較為顯著,可較好地縮短兒童齲病的操作時間,并可較好地減少手術疼痛感,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為了驗證該言論的準確性,本次研究選取我院收治的齲病患兒200例,以分組對比的方法探究了微創技術在兒童齲病治療中的應用,研究結果表明:術后兩組患兒牙齒的色、形、質無明顯差異(P>0.05),無統計學意義。此外,觀察組患兒的臨床治療時間、手術疼痛感均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較好地表明了微創技術的臨床應用效果較為確切。王小競[6]表明:兒童作為特殊的患者群體,正處于心理結構初步形成的關鍵時期,故兒童口腔治療的目的不應局限于恢復功能、解除痛苦,還需綜合考慮發育、美觀及身心健康。我們認為:微創技術與傳統治療方法均可較好地解決兒童齲齒的問題,進一步確保了兒童牙齒的美觀整潔,但在操作時間以及疼痛感方面,微創技術均明顯優于傳統治療方法。因此,在此類疾病的臨床治療中,應當選取微創技術,從而進一步確保兒童的健康成長。
綜上所述,微創技術在兒童齲病治療中的應用效果較為顯著,可較好地縮短兒童齲病的操作時間,并可較好地減少手術疼痛感,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