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蔭平
(山東省立醫院,山東 濟南)
隨著醫療設備技術水平的提升,醫療設備數量也有了非常大的提升,其作用也越來越重要,直接影響到醫療機構的發展,若要提升醫療質量,降低故障發生率,就需提升醫療設備維修管理質量[1]。PDCA循環是一個策劃-實施-檢查-措施過程,是一種具體管理手段,適用于各項管理工作[2]。為分析PDCA方法應用于醫療設備維修管理中的價值以及效果,本研究將我院的135臺醫療設備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將我院在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過程中實施的常規管理模式作為對照組,將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1月過程中實施的PDCA循環管理模式作為觀察組,我院的設備數量共135臺,包括呼吸機49臺,生化分析儀7臺,多普勒超聲診斷儀3臺,輸液泵46臺,心電監護儀30臺。
將實施的常規的管理模式作為對照組;將實施的PDCA循環管理模式作為觀察組,具體如下:(1)計劃階段。掌握醫療設備的具體情況,并制定相應的管理目標以及工作流程,形成科學的規章制度,從多方面入手,切實做好設備維護,評估設備風險,對故障設備進行處理。另外還要為相關工作人員提供質控培訓[3]。(2)執行階段。嚴格執行新的管理規范制度,同時建立相應的監督機制和獎懲制度,調動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提升自身水平。對質控資料進行合理配置,使工作人員樹立質控管理意識。標準化配件管理制度,合理采購,降低醫療設備采購開支,定期為醫療設備進行維護與保養[4]。(3)檢查階段。由專門的工作人員對質控數據進行整理分析,查漏補缺;監督檢查各項工作內容,及時反饋最新信息,不斷處理新的問題[5]。(4)實施階段。分析醫療設備維修管理的結果是否達到預期,總結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尋找原因并及時糾正,進行下一個循環[6]。
比較兩組管理模式的工作情況,記錄兩組管理模式中的檔案完整率、運行完好率、維修及時率。觀察兩組管理模式的維修管理執行率,包括醫療設備質控、狀態標簽懸掛、一級保養表填寫、二級保養表填寫等。分析兩組管理模式的管理質量。
數據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統計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模式中檔案完整率、運行完好率、維修及時率均高于對照組模式,兩組數據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詳細情況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管理模式的工作情況[n(%)]
觀察組模式中的醫療設備質控、狀態標簽懸掛、一級保養表填寫、二級保養表填寫等執行率均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具體結果見表2。

表2 觀察兩組管理模式的維修管理執行率[n(%)]
回顧分析兩組的管理質量,對照組模式的質量評分為(90.12±3.87)分,觀察組模式的質量評分為(96.56±2.77)分,兩組數據之間差異顯著(P=15.723,t=0.000),有統計學意義。
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醫療設備的質量與數量也得到了較高的提升,有研究表明,科學規范的醫療設備質控管理,能保證設備的有序使用。PDCA循環管理是一種全面的質控管理手段,共包括四個階段,可及時發現設備質量問題,并制定有效的處理措施,顯著提升醫療設備管理水平[7]。除此之外,工作人員還需提升自身的風險意識,積極參與培訓,做好監督工作。
首先,醫院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規章制度、完善質量控制管理制度,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及時檢測設備參數和性能,根據風險管理系統進行重點管理[8]。其次,需要對醫療設備制定維護計劃,防止設備故障嚴格檢查和記錄。然后,要培訓工作人員,樹立一種質控管理意識,做好質量控制,定期維護,及時排除設備隱患[9]。最后,認真落實各項制度,反思工作中的問題,提出合理的整改措施,不斷進行質量的持續改進,降低發生醫療設備安全事故的風險[10]。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實施PDCA循環管理模式的中檔案完整率、運行完好率、維修及時率均高于實施常規的管理模式,兩組數據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實施PDCA循環管理模式的醫療設備質控、狀態標簽懸掛、一級保養表填寫、二級保養表填寫等執行率均優于實施常規的管理模式,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回顧分析兩組的管理質量,實施PDCA循環管理模式的管理質量評分(96.56±2.77)分高于實施常規的管理模式質量評分(90.12±3.87)分,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PDCA方法應用于醫療設備維修管理中的價值意義較高,管理方法較好,能提高檔案完整率、運行完好率、維修及時率,加強醫療設備質控、狀態標簽懸掛、一級保養表填寫、二級保養表填寫等的執行率,提升管理質量,確保醫療設備能正常運行,具有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