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蕾,楊燁,劉霞
(新疆軍區總醫院,新疆 烏魯木齊)
自然分娩是一個生理過程。臨床發現,部分孕產婦由于對自然分娩的相關知識不夠了解,在產程中,提出無指征剖宮產手術要求,人為地提高了剖宮產率。因此,我科針對性地采取有效方式,為孕產婦提供必要的信息,減少分娩過程中的痛苦,增強孕產婦自然分娩的信心和勇氣。現本案將對我院所接診的150例孕產婦實施產房護理新模式,研究該種護理模式對孕產婦自然分娩率的影響,具體情況如下所述。
本案共有研究對象300例,均選自我院于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所接診的孕產婦,所有孕產婦皆為單胎;另將患有傳染性疾病者、產道異常者、高血壓者、精神異常者等予以排除[1]。按隨機雙盲法,將所有研究對象分成兩個小組,組名為常規組與研究組。常規組150例,年齡21~33歲,平均(26.8±1.5)歲;孕周在32~38周,平均(35.4±1.9)周;89例為初孕產婦,61例為經孕產婦。研究組150例,年齡20~35歲,平均(27.3±1.9)歲;孕周在31~40周,平均(37.2±2.3)周;92例為初孕產婦,58例為經孕產婦。對比以上兩組孕產婦的臨床基礎資料,均不具備統計學意義,存在可比性。
對常規組孕產婦實施常規護理模式,如孕產婦入院后,引導其進行各項常規檢查,如測量宮高、腹圍,胎心監護等;對孕產婦及其家屬開展入院健康教育,告知其入院后注意事項;若孕產婦發生宮縮乏力的現象,需第一時間進行對癥處理,若有必要,可實施人工破膜。在孕產婦分娩過程中,助產士可指導孕產婦正確的呼吸方法,同時密切關注其產程進展與胎心變化。
對研究組孕產婦實施產房護理新模式,主要內容包含如下。
(1)產前宣教:在孕產婦入院后,助產士需積極與孕產婦接觸,向其介紹科室的基本情況及責任助產士等,以消除其陌生感。通過交談了解孕產婦的基本情況,如文化水平、心理狀態等,并采取多種方式向其介紹自然分娩的過程及優點,告知其在分娩過程中可能出現癥狀,以強化孕產婦對分娩的認識,從而促使其做好心理準備,避免不良情緒的產生。此外,可向孕產婦介紹一些放松技巧,如音樂療法、冥想等,并加強訓練,從而提升其自然分娩的信心。
(2)心理疏導:孕產婦尤其是初產婦,在分娩前極易產生各種不良情緒,如緊張、恐懼、焦慮等;對此,助產士需依據其心理狀態,采取切實有效的心理調試及疏導,比如通過撫摸腹部、按摩腰部及骶尾部,或者是引導其進行拉瑪澤呼吸[2]。在分娩期間,助產士不斷鼓勵孕產婦,持續給予心理支持,及時告知產程進展情況及胎兒宮內情況,以增強其對自然分娩的信心。
(3)產時護理:孕產婦進入產程后,助產士可引導其取自由舒適體位,不限制下床活動,使用分娩球、分娩凳等輔助用具,同時指導正確的呼吸方式,以確保其放松身心,加速胎先露的下降及產程進展。部分孕婦不愿選擇自然分娩的主要原因是對分娩疼痛的恐懼。因此,為緩解孕婦的疼痛感,可在孕婦待產時對其下腹部予以輕撫按摩,以轉移其注意力,緩解疼痛;亦或者是在孕婦宮口開大2 cm后,對其實施分娩鎮痛服務。
對兩組孕產婦的產程、自然分娩、剖宮產等情況進行密切觀察與記錄,且進行組間比較。
將實驗所得數據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20.0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表示;計數資料采用 χ2檢驗,以(%)表示,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如表1所示,研究組孕產婦的第一產程、第二產程均短于常規組,差異明顯,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孕產婦產程情況比較( , h)

表1 兩組孕產婦產程情況比較( , h)
組別 n 第一產程 第二產程常規組 150 23.13±1.27 0.96±0.35研究組 150 20.35±1.12 0.71±0.14 t 20.107 8.123 P<0.05 <0.05
常規組中有98例自然分娩(65.3%),52例為剖宮產(34.7%);研究組中有141例自然分娩(94.0%),9例為剖宮產(6.0%)。組間自然分娩率相對比,有顯著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χ2=41.042,P<0.05)。
因自然分娩過程中宮縮的疼痛級別高,相對較為痛苦,孕產婦在分娩前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緊張、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剖宮產技術已非常成熟,其優點在于減孕產婦分娩疼痛,縮短產程等,故導致孕產婦在思想上認識不夠充分,會人為地選擇無指征剖宮產。剖宮產是一種輔助性生殖技術,是屬于一種手術,而手術不管大小,皆存在一定的危險性[3-4]。術前麻醉、術后并發癥,均可能影響到孕產婦的身體機能,并對新生兒的智力發展、機體免疫力造成一定的影響[5]。所以,通過有效方式以提升孕產婦的自然分娩率,是當前臨床上所必須重視的課題。
諸多報道指出[6-7]:對孕產婦實施產房護理新模式,可獲得更為理想的效果,不僅能緩解孕產婦的不良情緒,縮短其產程,還可降低剖宮產的發生,提升自然分娩率。比如在趙忠華[8]的研究中,采取產房護理新模式的一組孕產婦,其自然分娩率顯著高于采取常規護理方法的另一組孕產婦,即92.06%vs61.09%,差異顯著。該種護理模式堅持以孕產婦為中心,依據孕產婦的實際需求,對其予以產前、產時、產后、生理、心理等多方面的護理服務。在孕產婦入院后,主動與孕產婦交流、互動,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提升孕產婦對助產士的信任感,從而促使其更好地配合各項護理工作。為避免不良情緒影響分娩的順利進行,助產士需從孕產婦入院后即開始關注孕產婦情緒,若存在不良情緒及時予以疏導;產時持續關注情緒變化,不斷地安撫、鼓勵孕產婦,使其有足夠的勇氣和信心。除此之外,針對分娩疼痛,助產士可通過指導孕產婦正確呼吸、按摩以及分娩鎮痛等方式,緩解其疼痛感,從而促使其能堅持試產,確保胎兒的順利娩出。
在此次研究中,實施產房護理新模式的研究組孕產婦,其第一產程、第二產程均比常規組孕產婦短,這說明產房護理新模式的運用,能在一定程度上縮短產程,促進自然分娩。另外,研究組孕產婦自然分娩率顯著高于常規組,即94.0%vs65.3%,差異明顯;這表明對孕產婦予以產房護理新模式,能提升自然分娩率,是一種值得大力推廣的產房護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