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俠
(徐州礦務集團總醫院 手足外科,江蘇 徐州 221000)
1992 年,德國的Fleischman 博士首次提出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并將其應用于四肢感染性創面治療中,取得一定療效[1]。因此,本研究將負壓封閉引流技術應用到手足外科疾病治療中,并探討其護理措施,現報道如下。
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后,選擇2019 年4~2020 年3 月我院手足外科收治的116 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原則分為實驗組(n=58)與對照組(n=58)。納入標準:⑴均臨床檢查符合手足外科相關疾病的診斷標準;⑵均具有負壓封閉術治療指征;⑶凝血功能正常;⑷依從性良好;⑸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⑴伴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者;⑵伴肝腎器官嚴重病變者;⑶伴高血壓、糖尿病者;⑷肢體壞死或截肢者;⑸伴惡性腫瘤者;⑹依從性差,不配合治療及護理者;⑺中途退出研究者。實驗組:男31 例,女27 例,年齡18~60(36.92±5.21)歲;疾病類型:軟組織皮膚破損17 例,撕脫傷16 例,脫套傷14 例,絞壓傷11 例。對照組:男32 例,女26 例,年齡18~60(37.11±5.49)歲;疾病類型:軟組織皮膚破損18 例,撕脫傷16 例,脫套傷13 例,絞壓傷11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具有均衡性(P>0.05)。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的相關原則。
1.2.1 負壓封閉引流技術
患者局麻后,常規消毒鋪巾并清洗創面,清除壞死組織,根據患者的創面大小修建合適的敷料以覆蓋創面,使用透性粘貼生物膜貼于敷料外面以保持創面封閉狀態,連接引流管及中心負壓持續吸引裝置,負壓控制在0.02~0.06 MPa,使得敷料持續受壓,引流5~8d,并配合全身支持與抗炎治療。
1.2.2 護理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模式干預,包括健康宣教、創面清理、換藥處理、日常護理及出院指導。
實驗組予以綜合護理模式干預,具體護理內容如下所示。⑴病情觀察及體位護理:對患者進行心電監測,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及神志狀態,予以患者低流量吸氧,將患者的患肢抬高到心臟水平20cm 處,定期幫助患者更換體位,妥善固定引流管,將引流管保持在低于傷口60~100cm 處。⑵負壓觀察:將負壓維持在0.017~06MPa,密切觀察負壓情況,若出現負失效則需立即報告醫師并查找原因,必要時重新封閉或更換引流管。⑶預防感染:保持有效的負壓吸引,若引流液超過1/2 時則及時傾倒,記錄引流量、顏色、性質,及時清理負壓瓶并使用0.%含氯消毒液100mL 浸泡消毒。⑷疼痛護理:觀察患者的疼痛部位、性質、時間及伴隨癥狀,幫助患者及時調整體位,采用有規律的環形按摩減輕患者疼痛癥狀,指導患者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必要時予以鎮痛藥以減輕患者疼痛。⑸心理護理:護理人員需主動與患者溝通交流,向患者介紹手部相關知識,介紹病情及治療方案,以減輕患者的擔憂、恐懼等情緒,解除患者的內心顧慮,增加患者疾病治療的信心,幫助患者保持積極向上的治療心態,積極主動的配合治療及護理。⑹康復指導:負壓封閉術后1d 開始康復鍛煉,根據患者的病情及手部功能適當進行手部活動,包括腕關節、肘關節、指關節的伸屈活動,三角肌、肱二頭肌、肱三頭肌的收縮活動,根據患者的手部情況循序漸進的增加運動量及運動強度,促進患者手部功能快速恢復。⑺生活指導:做好相關知識的健康宣教,告知患者負壓封閉引流術的注意事項,指導患者術后進食富含維生素、蛋白質的食物,以促進創面快速愈合。
⑴記錄并比較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住院費用。
⑵采用視覺模擬疼痛評分標準(VAS)測評兩組患者的疼痛癥狀,評分范圍0~10 分,評分越高則疼痛癥狀越嚴重[2]。
⑶采用模擬仿真功能(PS)評估訓練系統測量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患側手部握力、兩指捏力,得分越大則說明手功能恢復越好[3]。
⑷采用我院手足外科自行制作的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評估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包括工作態度、服務評價、對治療技術評價、健康宣教、管路維護5 個維度,各維度評分0~10 分,評分越高則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越高[4]。
實驗組患者的疼痛程度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住院時間、住院費用顯示少于對照組(P<0.05)。見表1。
實驗組患者干預后的患側兩指捏力、患側手握力顯著大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住院狀況相關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住院狀況相關指標比較(±s)
組別 住院時間(d)住院費用(萬元)疼痛評分(分)實驗組(n=58)對照組(n=58)t 值P 值6.72±0.35 8.17±0.74 7.182 0.000 3.59±0.06 4.25±0.08 10.021 0.000 2.19±0.14 3.47±0.26 6.175 0.000
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各維度評分及總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2 兩組患者手功能相關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手功能相關指標比較(±s)
注:α 表示組內比較,P<0.05;β 表示組間比較,P<0.05。
組別 時間 患側兩指捏力(N) 患側手握力(N)實驗組(n=58)對照組(n=58)158.49±16.25 251.27±24.58αβ 159.10±17.04 204.15±20.49α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59.27±14.63 75.98±18.20αβ 60.08±15.99 68.22±17.14α
表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s,分)

表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s,分)
組別 工作態度 服務評價 對治療技術評價 健康宣教 管路維護實驗組(n=58)對照組(n=58)t 值P 值8.89±0.82 7.11±1.12 7.018 0.000 9.18±0.45 7.96±0.71 6.052 0.000 8.78±0.51 7.51±0.85 5.574 0.000 8.71±0.29 7.24±0.64 5.953 0.000 8.55±0.51 7.16±0.76 5.614 0.000
手足外科疾病是臨床上常見的外科疾病,患者手部常出現皮膚損傷、骨質外露等情況,嚴重影響患者的創面愈合,并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與工作,降到了患者的生活質量[5~7]。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在手外傷質量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具有高效、封閉、全方位的有毒,能夠清除患者創面的液化組織及滲出液,可促使肉芽組織均勻整齊生長,不需每日換藥,能夠減輕患者的痛苦[8,9]。
本研究結果中,實驗組患者的疼痛程度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住院時間、住院費用顯示少于對照組(P<0.05)。結果提示,負壓封閉引流技術聯合綜合護理能夠減輕患者的疼痛癥狀,保證正常的皮膚表面及創面組織水分透出,可有效恢復神經末梢,促進創面愈合,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減少住院費用[10,11]。表2 中,實驗組患者干預后的患側兩指捏力、患側手握力顯著大于對照組(P<0.05)。提示,負壓封閉引流技術聯合綜合護理能夠促使患者早日進行康復鍛煉,改善患者的患側手功能[12-14]。表3 中,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各維度評分及總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負壓封閉引流技術聯合綜合護理在手足外科疾病治療的效果良好,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15]。
綜上所述,負壓封閉引流技術聯合綜合護理可有效減輕手足外科患者的疼痛癥狀,改善患者的患側手功能,促進患者病情快速康復,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減少患者的住院費用,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