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時候并不是一個好孩子,偷喝酒、偷東西的事兒都干過。直到現在,我都感覺我是一個很普通的人,做過一些很普通的事情。
我內心深處也有些幽暗的成分,只是因為同時存在一些保守的成分,所以不至于釀成大禍。
高中時,有一次和同學喝酒,我一口氣就把一大扎啤酒干了,居然都沒喝死。當時我在六樓,樓下有個同學喊我,我喝醉了,要直接跳下去。要不是后面有個同學緊緊抱住了我,我可能那時就摔死了。
因為我知道自己從來不是一個好孩子,所以更加認為,人是需要家長和老師的管教,也是需要道德和法律約束的。
高考時,父母給我填報了法律專業,我當時都不知道什么叫“法律”。1995年,我來北京讀大學,這也是我第一次來京。很多人會說我有講課天賦。其實,我小時候結巴,特別害怕在別人面前說話。剛來京時,我的普通話說得很不好,經常遭人嘲笑。有同學還故意經常逗我,一逗,我就更加結巴。所以,我那時還是有點自卑的。
1999年,我還在讀研究生期間,曾給自考生講課。講課的目的是為賺錢養活自己,這個目的一點也不偉大。從那時起,我基本上就不用父母給生活費了。那時,所有的法學門類,我幾乎都講過,甚至還跨專業講過市場營銷學。市場營銷班的學生,全是北京的孩子。他們說聽不懂我的普通話,我心想怎么會呢?我感覺特標準啊。后來上課時,我就把每一句話、每一個案例,都寫在黑板上,寫成逐字稿,甚至連“下課了”三個字也寫出來。就這樣,我講課時按照稿子念,就不緊張了。語言也是相互融合的,講得多了,自然就熟悉了。我現在說話不結巴了,普通話也好了一些。
2005年,從北大法學院博士畢業后,我成為中國政法大學刑法學教師。三年后,我入選中國政法大學“最受本科生歡迎的十位教師”。這是我校學生層面評出的獎項,評選結果公布那天,恰好是我31歲生日,這個榮譽也成為學生們送給我的最好的生日禮物。
同學們之所以愿意聽我的課,也許是因為我把一些枯燥晦澀的法律條例,結合一些曲折離奇的案例和個性化的語言,講得盡量通俗吧。法學,尤其是刑法學,是非常嚴肅的。如果通過趣味性引導的方式,能夠讓人感興趣,那也未嘗不可。
我現在帶的研究生或本科生,很多都是 95后、98后甚至是00后。身為老師,回到學生中,我總感覺自己不會暮氣沉沉。不知何時,學生們叫我“刑法小王子”。關于這個昵稱的由來,我并不清楚,也許是講課風格受到歡迎,也可能與我給同學們推薦過《小王子》這本書有關。我推薦此書,是想幫助他們學會如何去經營一份友誼、感情。我只是一名普通老師,算不上什么“小王子”。

2020年3月9日,一家視頻網站邀請我入駐,并把我講授刑法課時的一些視頻“搬”上這家網站,沒想到,兩天之后就漲粉到百萬,很快就有了上千萬粉絲。此前,這家網站對我來說是陌生的,以前從未接觸過。我不太懂得拒絕別人,也覺得這是一件普通的事情,也從來沒想過要火。
這些視頻中我講的那些段子,有的來自刑法學界常年累積起來的經典案例,這些案例幾乎在每一個法學院的課堂中都會被教授;有的是我從書中看來的;有的是我對一些案例進行了一些特殊的加工而成;還有的就是我在上課過程中,突然出現了一時的靈感,腦洞大開說出來的。
視頻中的“張三”,是我為了方便講述案情而虛構的反派人物,因作惡多端,而被粉絲稱為“法外狂徒”。其實,每個人內心都有幽暗面,每個人心里都隱藏著一個“張三”。所以,日光之下,別無新事。
這些看似幽默的案例,其背后凸顯的更多也是人性的幽暗,這些人性的幽暗會讓我們能夠審視自己的內心。其次,法律制度也在每個個案中不斷地趨于完善,有些個案可能折射出當時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之處。那么當我們能夠體悟到法律制度的不完善時,便是朝向制度完善而邁出的重要一步。最后,能認識到這個社會過去曾存在部分的亂象,才會讓我們更多地渴望光明,也許這就是幽默的力量。幽默是讓人能夠探究其背后你想嘲諷和批判的那些東西,然后讓它們變得更加美好。
真正的知識就是要打動普通人的心。在授課的過程中,我一直追求可以在嚴肅性和趣味性之間尋找一種平衡。太嚴肅會曲高和寡,太庸俗又是娛樂消遣知識,所以需要尋找一種合乎中道的分寸感。
一夜爆紅,讓我感覺很神奇,甚至有種不真實感。
現在,我的一舉一動可能會被放大。有些朋友提醒我要更加低調,有些師長也會提醒我該干嗎干嗎,他們主要是讓我更加注意做好本分工作。
成為所謂的“網紅”,也不是我所追求的。一個人成為網紅,就像飄向空中的氣球,飄得太高,會擔心爆掉,所以我時刻提醒自己,要把自己拉回來。
去年,大約是教師節之后的一個夜晚,我和幾名朋友聚餐。飯后我陪一個朋友站在路邊打車,有個學生認出我,便過來向我要簽名,接著又有幾名學生過來圍住我,我給他們一一都簽了。結束后,我朋友問我:“羅翔,你現在是不是很享受這種虛榮啊?”朋友的這個問題,讓我有些羞愧,隨后我覺得他問得有道理。所謂成名之后,我有時覺得自己變得言行不一,有時口口聲聲要抵制虛榮,卻也會不自覺地沉浸其中。
有時候,走在大街上被人認出并被追逐,也不過是因為我講授的知識,增強了大家追求公平正義的信心。
2020年,對我是一個很意外也很魔幻的年份,我沒有想過會突然處于聚光燈下,這讓我誠惶誠恐。我要時常提醒自己,很多人看重我,并非因為我這個人,而只是看重我所傳授的那些來自先賢大師們的智慧,贊譽屬于他們,我不過是一個二道販子。我所得到的一切榮光皆非我所配,很多榮光不過草船借箭,眾人將本來不屬于我的榮譽投射于我,我就陰差陽錯地頂上了太多不配有的光環而已。
人真正的卓越,在于知道自己是個普通人。就像“榜樣”二字,都有“木”字旁,而木頭是會腐爛的,所以沒有誰是真正意義上的偉大,沒有誰永遠會成為別人的榜樣。
我所謂的“光環”,終有褪色之時,我會從容接受這種現實。我現在比以前要忙碌許多,所以在新的一年中,我希望盡力做一些減法,把很多聚光燈下的事情減掉,拿出更多時間去教學、讀書、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