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在革命斗爭年代形成的革命精神和文化載體的總和。紅色文化資源是一種優良的教育資源,無論是在物質形態方面還是精神層面都具有育人的價值,它具有較強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功能。它可以有效地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增強思政課教學的生動性,能迅速地增強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感情、樹立科學高尚的理想信念,形成高尚的道德素質。
在新時代大學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充分挖掘紅色文化所蘊含的精神品質和時代價值,對于增強文化自信,提升思想政治教學效果有著重要的意義。文章首先對紅色文化的概念、特征作了闡述,并探析紅色文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學的四個重要作用;在調查問卷基礎上對紅色文化滲入高校思想政治教學存在的問題作了探討;并且有針對性地提出四條切實可行的路徑,從而為高校思想政治教學提供特定的參考。
一、紅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學中的作用
(一)紅色文化能促進大學生的價值觀教育
當前,隨著對外開放的縱深發展,西方資本主義各種思潮大量涌入,市場經濟等價交換原則盛行。部分大學生受拜金主義等思潮的影響,價值觀開始扭曲,變得越來越自私,甚至違法犯罪,走向錯誤的人生道路。紅色文化作為中國革命精神和紅色基因的凝聚,不僅在革命時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新時代大學生價值觀教學中也是不竭的精神動力。
(二)紅色文化能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學的感染力
紅色文化資源作為具體的物質層面的東西,又有著鮮明生動的精神層面的內涵。這對改變思政課單純的灌輸說教方式有著重要效果。思政課的理論性比較強,很容易陷入單純說教的模式中。這種方式下大學生往往容易產生反感的心態,造成不好效果。因而要精選教學內容,講好紅色故事,弘揚革命先烈精神,從而以情感人、以史服人,感動學生,增強學生的喜愛情感。
(三)紅色文化能深化教學內容,提升教學效果
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等精神文化對于深化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艱苦奮斗教育、責任擔當教育、道德法治教育,都是十分典范的教科書。如理想信念教育,井岡山精神的“堅定執著追理想”,八一精神的“聽黨指揮、堅定信念”,這些都是對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最好的素材。
同時,紅色文化表現出豐富的物質載體,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學效果。在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可以借助革命圖片、視頻、文獻資料等對相關的要點做生動形象的講解,從而產生深刻的印象和教學效果。
二、將紅色文化滲透到高校思想政治教學中呈現的不足及原因探析
通過對江西部分高校調查可以知道,目前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現在如下三方面。
(一)紅色文化與思政教育融合不緊密,存在“兩張皮”的現象
教師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學時沒有很好地將兩者進行理論融合,往往只是將紅色文化作為思想政治教育中用以闡釋某種理論的“范例”,沒有緊密融合在一起。目前的調查顯示,我們在這方面的理論融合還不夠深入。
在實踐教學中,也缺乏這種深度融合。例如,在“八一”建軍節等歷史事件的紀念活動中,一些高校的紀念活動其實是形式主義,沒有對“八一”精神等做充分的宣傳教育,沒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這種重歷史事實,輕精神闡述的活動形式不利于把紅色文化與時代需求更好地結合。
(二)教學方法單調,利用網絡技術不夠
部分高校教師在利用紅色文化進行思想政治教學時,由于對網絡和多媒體教學不夠熟練,往往仍采用單方面的灌輸式教學,與學生也很少互動,不善于采用圖片、視頻、鮮活的元素進行講解,因而課堂氣氛沉悶、呆板,沒有激起大學生的興趣,教學效果往往不夠理想。
(三)紅色資源利用不足,實踐教學少
調查表明,當前高校普遍存在著這個問題。一些高校還沒有完全建立起自己的紅色教育基地,而在思想政治課堂上又主要以理論講授為主,沒有充分主動地利用紅色文化資源進行融合講授,學生的抬頭率、認同感不高。另外,可能由于經費或組織等方面的原因,教師組織大學生到革命舊址或博物館等地進行實踐教學的次數也非常少,因而沒有發揮好當地紅色文化對大學生的價值引導及道德修養的作用。
三、紅色文化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學效果的對策
針對目前高校利用紅色文化資源進行思想政治教學中出現的一些不足和弱點,可以采取以下四方面的措施改進。
(一)加強紅色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學融合的理論研究,挖掘紅色文化的時代內涵和價值
這兩者是密切統一的,紅色文化承載著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內涵,它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政治導向、思想激勵、價值引導、道德熏陶的作用。在運用紅色文化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不能純粹為案例而講案例,而需要對所講的紅色故事進行深入的挖掘,闡述其在新時代的價值,并結合所講述的思想政治課內容,采用適當的融入方法,提煉出其融入的時代價值,從而引導學生的認知和情感。
如針對部分大學生缺乏理想信念現象,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第二章《堅定理想信念》教學中,可以將革命斗爭時期李大釗“謀中國民族之解放”的故事,楊匏安“死可以,變節是不能”等革命烈士的理想信念結合起來講授有較好的教學效果。針對部分大學生缺乏艱苦奮斗精神,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中,對于主觀能動性與客觀規律性的統一,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相結合等內容教學,可以利用中國共產黨領導紅軍在井岡山的斗爭,五次反圍剿戰斗,破除軍事上的教條主義,歷經艱險,浴血奮戰取得長征勝利等具體事例來講解,從而取得良好的效果。對于部分大學生價值觀多元化,奉獻精神不足的現象,可利用《紅色家書》中鄧貞謙“殺不盡頭顱,流不盡鮮血”的故事;井岡山烈士劉真革命到底,被反動派挖眼睛后用蒸籠蒸死的故事;紅十軍團軍政委員會主席方志敏堅貞不屈,至死不渝的故事進行講解并感化學生。使紅色故事與教學內容目標相統一,升華教學效果。
(二)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精心組織思想政治課堂教學
好的教學方法更容易吸引大學生參與課堂,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通過網絡視頻形式,將紅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課堂,能達到文化育人的效果。在課程教學時,可以將靜止的紅色資源通過視頻、音樂、舞蹈、網絡等動感形式變成鮮活生動的資源狀態,讓紅色文化亮起來,同時使用一些線上教學軟件如超星、智慧樹等與現場教學相結合,這樣能充分調動大學生的積極性,教學效果會更加明顯。
(三)充分利用紅色文化,組織實踐教學
思想政治課實踐教學既有課內實踐教學又有校外實踐教學。課內的實踐教學形式可以是學生講紅色故事、誦讀紅色家書、唱紅色歌曲、紅色專題演講、看紅色影視等。積極引導學生參與課堂紅色實踐活動,能極大增強大學生的認同感。
(四)打造校園紅色文化氛圍,構建紅色網絡平臺
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加入紅色基因的成分,有助于增加校園文化的厚重感和感染力。比如在江西的高校,用一些革命烈士、歷史偉人對校園建筑物及道路進行命名;在校報、校刊、櫥窗等設立專欄,積極宣傳方志敏等革命烈士的感人事跡;學校廣播電臺在音樂播放時間,可以播放井岡山革命歌曲,并介紹紅歌背后的英雄故事,在潛移默化中對師生進行革命精神的教育。
四、結語
綜上所述,紅色文化對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學有著重要的作用,具有特別的魅力和價值。因此,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師在進行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紅色文化資源的教育優勢,不斷加強兩者融合的研究,改進教學方法,從而不斷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學效果,培養出又紅又專的德才兼備的綜合型人才。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9年度江西省研究生創新項目《紅色文化促進大學生利益觀教育研究》(編號:YC2019_B025);2019年度江西省民辦高校思政專項《紅色文化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學效果研究》(編號:SZ201906G)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李雷,洪濤,劉琳.八一精神與大學生黨員核心價值觀的培育[J].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學報,2015(3):32-38+84.
[2]王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紅色文化功能提升研究[D].天津:天津工業大學,2017.
[3]范方紅.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與路徑[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6):73-75.
[4]周安,杭祝洪,吳興龍.論大學校園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融合[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7(8):136-138.
[5]謝衛金.八一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研究[J].長江叢刊,2019(13):187+193.
(作者單位 1.南昌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2.南昌理工學院思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