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雨 曹傳景 陳希
摘 ?要:隨著智能傳送分撥系統、無人駕駛車輛、配送機器人、無人機、無人倉、物流機器人、智慧供應鏈等諸多智能物流新技術的不斷涌現,自動化、可控化、智能化技術更是層出不窮。文章基于對現代軍事物流的發展現狀、軍事物流保障模式現狀,分析了軍事物流智能化管理的相關概念以及重要意義,結合實現智能化管理運用的技術手段和管理理念,提出了五點具體措施,能夠讓倉庫的管理變得高效、準確,物資轉運更加節約、便捷,有利于提高軍事物流保障效益。
關鍵詞:智能化;軍事物流;后勤保障
?中圖分類號:E075 ?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emergence of intelligent logistics new technologies such as intelligent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system, unmanned vehicles, delivery robots, unmanned drones, unmanned warehouses, logistics robots, intelligent supply chain, automation, controllability and intelligence are emerging one after another.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military logistics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ilitary logistics support mode, the paper analyzes the relevant concepts and significance of intelligent management of military logistics, and puts forward five specific measure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technical means and management concept of realizing intelligent management, which can make the management of warehouse become efficient and accurate, and material transfer more economical and convenient, which is to the benefit of improving the benefit of military logistics support.
Key words: intelligentize; military logistics; logistical support
0 ?引 ?言
物流保障是戰爭勝負的關鍵,現代物流理念也與軍事后勤密切相關。當今,軍民融合已經作為新時代的國家戰略,在物流領域的軍民融合也進入了發展的新階段。在智慧物流領域,目前軍隊非常關注軍事物流智慧化發展,本文基于軍隊物流體系下研究智慧物流,旨在加強物流領域軍民雙方互相交流,共同探索智慧物流技術變革趨勢,推動軍民融合發展。
?智慧軍事物流是以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為支撐,通過軍事物流各環節自動感知識別和各保障單位信息集成,實現軍事物流決策智能化、保障實時化的新型物流保障形態。旨在以技術革命推動軍事物流創新,建設新型軍事物流保障模式,實現“需求實時感知,資源可視掌控,決心及時正確,配送精確定向,行動全程調控”保障要求。智慧軍事物流建設包括軍事物流物聯網基礎設施、軍事物流信息網絡、軍事物流大數據系統、軍事物流云計算平臺、軍用物資編目系統等建設內容。
1 ?我國軍事物流發展現狀與思路分析
1.1 ?我國軍事物流發展現狀。由于受后勤保障體制沿革、軍費流向等因素的影響,我軍物流機構重疊、專業分割、缺乏物流人才培訓,物流配套體系與基礎建設薄弱,物流技術發展滯后,這些因素已成為我軍物流發展的重大障礙。但自伊拉克戰爭以后,我國對軍事物流籌措、運輸、軍用物資儲存、軍用物資供應、軍民一體化物流等內容進行了較深入的研究。隨著軍事物流理論的發展,由于倉庫布局涉及的因素太多,其優化目標不僅要考慮經濟效益,更要注重軍事效益,不僅要考慮穩定狀態條件下的裝備保障,更要注重不確定狀態條件下的裝備保障,因此,其物流模型的建立可操作性較差,解決實際問題較難。
?雖然軍事物流理論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一是指明了布局調整的方向,即采用定性、定量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從我國國情、軍情的實際出發,從后方倉庫的地點、規模、數量、結構和運作等進行廣泛、深入和系統的研究;二是提出了一些較好的分析方法,從宏觀上闡述了影響后方倉庫布局調整的因素,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但是由于各方面的數據資料占有不全面,它們對布局優化方面的定性研究比較多,定量研究比較少,不能緊密聯系后方倉庫實際與未來供應鏈柔性構建趨勢,發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1.2 ?我國軍事物流思路分析。對比國內外軍事物流現狀與發展趨勢,我軍現行的物流體系還存在很大的差距,軍事物流與民用物流聯系較少,且各體系之間相對獨立、平行運作,使整個后勤呈分離式線型的保障狀態,因此改變現有物流結構勢在必行。一方面要建立自動化非線性的物流指揮與控制系統,形成一個后勤保障網絡,能完成需求與補給之間的控制與反饋;另一方面,建立軍事后勤人才培養體系,培養綜合性的軍事物流人才,同時兼容民用物流技術,實現我軍軍事物流一體化建設。
1.3 ?我軍事物流保障模式的現狀。當前,現代戰爭的節奏明顯加快,部隊強調快速反應能力,對后勤的要求不斷提高,現代戰爭以精確打擊、重點打擊為目標,更是對物資保障的要求提高到了新的層次。在滿足機械化保障模式的同時,軍事物資在物流過程中的采集、包裝、運輸、儲存等環節,在技術的內涵和外延上也都得到了大大的延伸,軍事物流從先前單一平面保障方式,擴展到陸、海、空三維空間保障方式。從裝卸搬運設備的發展來看,起初貨物的輸送、裝卸、管理、控制等主要是通過人工進行的,隨著技術的發展,開始采用傳送帶、起重機、叉車、工業運送車等來移動搬運貨物。
?20世紀中期,電磁感應技術大大促進了裝卸搬運技術的發展,相繼出現了AGV(自動引導搬運機)、自動貨架、自動存取機器人、自動識別和分揀等設備,機械化、自動化程度都大大提高,物流效率也實現了飛躍。可以說,機械化的物流裝備實現了我軍物流運作的第一次革命。不過當時的機械化、信息化僅僅是建立在機械裝備和大量的工作人員上來實現正常運作的,是比較低層次的機械化和信息化,還沒有實現信息驅動,或者說計算機控制。所以,無論是從應對軍事斗爭的需要,還是從滿足部隊應急作戰任務的需要,單純依靠傳統方式保障部隊平時和作戰任務的需要已經難以快速實現。
2 ?智能化物流概述
?智能化軍事物流是以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為支撐, 運用感知、學習、推理和判斷等思維能力模仿人的智能,使軍事物流系統具備自行解決物流中某些問題能力的新型軍事物流形態。隨著智能傳送分撥系統、無人駕駛車輛、配送機器人、無人機、無人倉、物流機器人、智慧供應鏈等諸多智能物流新技術的不斷涌現,自動化、可控化、智能化、網絡化的智能化軍事物流已經成為軍事物流的發展趨勢。
2.1 ?民用智能物流發展。民用智能物流是利用集成智能化技術,使物流系統能模仿人的智能,具有思維、感知、學習、推理判斷和自行解決物流中某些問題的能力。它是利用條形碼、射頻識別技術、傳感器、全球定位系統等先進的物聯網技術,通過信息處理和網絡通信技術平臺廣泛應用于物流業運輸、倉儲、配送、包裝、裝卸等基本活動環節,實現貨物運輸過程的自動化運作和高效率優化管理。提高物流行業的服務水平、降低成本、減少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消耗。
?智能物流是自動化、信息化物流的高級發展階段。物流作業過程中大量的運籌和決策,如庫存水平的確定、運輸(搬運)路線的選擇,自動導向車的運行軌跡和作業控制,自動分揀機的運行、物流配送中心經營管理的決策支持等問題,都可以借助專家系統、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等相關技術加以解決。智能物流在實施的過程中強調的是物流過程數據智慧化、網絡協同化和決策智慧化。民用智能物流系統的關鍵技術主要包括信息的智能獲取技術、智能傳遞技術、智能處理技術和智能運用技術。
?民用智能化物流系統還是程控化的自動執行系統,也就是由程序來控制與主導的物流系統,其狀態感知是依靠物聯網感知技術,實時進行計算分析,決策程序依靠的是軟件,執行系統依靠的是命令實時傳輸和設備的自動執行。智能物流的能力聚焦于“知曉”,重點體現出來的是執行的能力,并且聚焦于系統的感知分析、判斷、執行形成的閉環。智能物流的進化重點主要是執行能力與感知能力,執行能力體現的是智能硬件與智能軟件的系統集成。
智能物流裝備是智能化軍事物流體系的直接載體。輕型載荷搬運裝備,具有貨盤裝載系統的自裝能力與巨大的載重能力,是向戰場任何地點運送彈藥的極好平臺。如今,從智慧大腦、智能倉儲、無人分揀到無人機、無人車等新興事物,從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到人臉識別、區塊鏈等前沿技術,通過在各個物流環節中的信息傳輸,為物流服務提供商和客戶提供詳盡的信息和咨詢服務的系統。
2.2 ?智能裝備的發展推進軍事物流智能化。智能技術推進智能化軍事物流加速到來。隨著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等新興技術在軍事后勤領域的應用發展,軍用智能化立體倉庫、無人機戰場配送等先進物流技術逐漸成為現實,未來戰場的軍事物流將呈現出高度智能化特征。雖然目前智能物流總體仍處于探索起步階段,但隨著物資保障的智能化水平不斷提升,智能軍事物流時代將加速到來。
?智能化無人運輸裝備不僅可以實施全天候保障,而且具有“類人腦”功能,可以不斷記憶儲存保障數據和信息,通過深度學習,能持續不斷地積累保障經驗,實現臨機判斷、自主抉擇、靈活避障等功能,從而能夠在特殊區域、極端環境、極難條件下執行保障任務。智能化無人保障利用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技術打造的智能化軍事物流為智能化作戰提供“適時、適地、適量”的后裝保障。
?智能化軍事物流與傳統物流相比最大的特點在于能感知、會決策、可執行。能感知就是智能化軍事物流依托物聯網技術,通過部署各類傳感器、自動識別標簽等,從周圍環境中獲取物流相關信息,并自動形成全面感知能力。智能軍事物流可依托采集的數據進一步分析規律、挖掘數據、作出決策,如需求預測、倉儲選址、路徑優化等,并根據反饋結果完善決策模型,使物流體系具備智能分析、決策和學習能力。可執行就是依托自動控制、機器人技術等,智能軍事物流通過各類智能化設施,如無人倉、無人機、機器人等,形成強大精準的自動執行能力,完成軍事物流作業并實時反饋信息。
2.3 ?未來戰爭保障范圍拓展要求軍事物流智能化。在未來智能化戰爭中,作戰空間呈現全域多維一體,后裝保障范圍大幅拓展。宏觀來看,新型技術空間和傳統物理空間緊密融合,戰爭對抗由傳統空間向“陸、海、空、天、電、網、心”多維一體拓展;作戰域由單一物理空間向“物理域、信息域、認知域、社會域”深度融合;制權爭奪的重心由“信息、海洋、天空”向“智能、太空、網絡”轉移,形成“耦合緊密、互聯互動”的一體化全域多維戰場。智能化無人裝備還可自由地滲透到敵方作戰空間,對敵實施監視和破壞。因此,任何時間、空間都有可能成為智能化無人裝備進行作戰的時空。為滿足作戰空間呈現全域多維一體,軍事后裝保障空間領域不斷拓展需要,就要提高軍事物流的智能化程度。
3 ?構建智能化軍事物流的建議
與民用物流相比,軍事化物流系統除了需要考慮到物資采購、物流分揀、配送運輸、倉儲管理等重要因素之外,還必須要針對戰場環境進行實時分析,從而針對各種突發狀況及時地進行后勤與裝備補給、部隊運輸。因此,軍事物流具有更多的不確定性、瞬時變化性等特點,必須根據軍事物流的特點構建智能化軍事物流系統。
3.1 ?加強以物聯網為核心的關鍵技術建設。物聯網在軍事物流管理中的應用是未來軍事物流管理的重要發展趨勢,而且具有非常充分的必要性。為了能夠更好地保證物聯網在軍事物流管理中的應用,軍事物流智能化就要重視主要包括Savant傳感器數據處理中心、RFID射頻識別技術、產品EPC電子編碼系統、條形碼技術和數據庫技術等的信息采集技術建設。通過系統設置能夠實現有效地將網絡信息上傳到管理中心,從而有效地進行遠程監控,通過有效的實時控制能夠更好地完善相關的操作;通過對于傳感器網絡節點進行無線網絡安裝,能夠有效地保證傳感器的網絡監測功能實現協同運作的發展,且能更好地感知、采集、處理物流信息并進行檢測。
3.2 ?建設軍事物流云平臺。我國地方物流的發展程度遠遠超過軍事物流,借鑒地方發展經驗,我軍應依托后勤指揮平臺建設軍事物流云平臺。在吸收“云計算”和地方物流電子商務平臺的基本理念后,形成“云物流”軍事物流模式,構造軍事物流信息互聯平臺,為軍隊提供支持其后勤保障所需的計算資源、存儲資源,并可在云端實現應用信息間的關聯、審計、高級分析計算與展示,使部隊以更低的成本、更靈活的方式獲得優質、高效、及時的物流信息服務;物流云平臺還應具有與地方物流平臺的特定接口,便于共享信息。與傳統軍事物流的運作模式相比,在引入軍事物流云計算平臺后,其信息預測功能將使得軍事和經濟效益顯著提升。可以通過對數據來源、數據頻率等進行分析,若是物資信息,將綜合統籌其所在地區、氣候條件、所屬單位、儲備單位等詳情,并按照現行編制體制歸類分析,便于上級機關制定后勤部署方案,有效解決我軍當前普遍存在的戰備物資預置儲備不合理、不科學,輪換更新不及時等問題;合理劃分職能部門,避免出現所屬單位不清,管理責任不明的情況。信息匹配,即是將人與人、人與物資裝備、物資與物資進行匹配,有效解決我軍裝備配屬不完全匹配、運輸中空載率高、效率低等問題,而且軍事物流云計算平臺無疑是為安全保密工作提供了支持,數據訪問必須提供管理員權限,且訪問記錄將無法刪改,這將極大提高管理規范性。
3.3 ?打造軍事物流管理區塊鏈智能鏈條。區塊鏈技術可以有效解決智能化軍事物流包裝、裝卸、運輸和拆解等環節面臨的組網通信、數據保存和系統維護等難題。在智能化軍事物流系統中,人和物動態、自主組網,構成一個去中心化的對等網絡,無需中心服務器,分布式的網絡結構可提高物流系統的生存能力;用戶需求、倉儲貨品、裝載運輸、配送中轉等物流鏈條中的重要數據信息,將統一保存各區塊中,信息安全系數也將大幅提升;區塊鏈的維護接受全網節點監督,個別節點的非法操作不僅會遭到大多數節點拒絕和抵制,而且會降低自身信譽級別,以保證系統有序高效運轉。區塊鏈技術與供應鏈管理、智能交通等技術的集成應用和服務創新,將為未來智能化軍事物流甚至軍用物聯網提供更強大的解決方案。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算法提升、數據挖掘等方面的快速進步,區塊鏈技術將展現出更加廣闊的應用前景,在各個層面為軍事物流智能化注入新的活力,帶來國防領域技術革新。
3.4 ?構建智能需求預測系統。智能需求預測系統是利用信息智能技術,根據已掌握的比較完善的歷史統計數據,運用時間序列模型、因果模型等數學方法進行科學的加工整理,對數據采集、跟蹤分析進行建模,借以揭示有關變量之間的規律性聯系,用于預測和推測戰場需求發展變化情況的預測系統。利用智能需求預測系統在戰前根據作戰指揮部門兵力部署、對抗強度、機動范圍等數據,準確預測作戰保障需求和實時掌握戰場態勢,精細籌劃運用各種物流保障力量,可視管控整個軍事物流系統中的在儲物資、在運物資和在處理物資。
4 ?結 ?論
?智慧軍事物流建設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內容廣泛,它的“智慧”體現在充分利用當代先進技術,強調基礎性建設。隨著技術不斷成熟,我軍后勤保障上存在的問題會逐步得到解決,合理借鑒地方物流發展經驗,也將為軍事物流注入新活力。軍事物流要發展,必須盡快搭乘地方物流的快車。首先,完善相關法規制度,提高企業參與軍事物流的積極性,讓軍事物流與地方物流較好地融合在一起;其次,提高專項軍事物流的智能化程度,借鑒地方智能物流經驗,研發適合軍事智能物流的方法路子,在一些危險程度高、保密要求高、專業技術含量高的領域建立專門的智能物流區域,確保軍事運輸和未來作戰的安全性;軍事物流有較強的軍民融合特征,是軍民融合發展中非常有發展前景的領域。通過理論攻關、試點先行、制度保障、平時演練,完全有可能讓地方物流與軍事物流無縫對接。當然,讓“軍”字號物流搭乘地方智能物流快車,首先需要來一場“頭腦風暴”,只有勇于打破原來的壇壇罐罐,牢固樹立軍事物流“唯快不立”的快速保障思維,才能真正讓軍事物流插上騰飛的翅膀。
參考文獻:
[1] 王宗喜. 論中國軍事物流的建設與發展[J]. 中國流通經濟,2009(10):4-7.
[2] 史玉敏,劉臣宇,李衛靈. 加強我國軍事物流理論的研究[J]. 價值工程,2011(17):14-15.
[3] 張易,李良春,羅龍均. 高原高寒物資保障環境與對策分析[J]. 裝備環境工程,2013,10(1):94-97.
[4] 許翔,周廣猛,鄭智,等. 高原環境對保障裝備的影響及適應性研究[J]. 裝備環境工程,2010(75):100-103.
[5] Joint Vision. America' Military: Prepare for Tomorrow[R].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Washington DC, 2000.
[6] 王京海,史松寧. 適于作戰的感知與反應后勤[M]. 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5.
[7] 孟軍,吳磊明. 俄軍物流體制機制現狀、發展趨勢及啟示[J]. 軍事交通學院學報,2010,11(6):89-92.
[8] 秦振強,范文峰,陶順耀. 對軍事物流有關問題的探討[J]. 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4):47-49.
[9] 駱軍偉. 基于模糊理論的物流中心選址研究[J]. 物流技術,2013,23(3):356-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