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悅,陳旸,劉曉
吉林市中心醫院皮膚科,吉林吉林 132000
痤瘡作為不同年齡段都可以發生的慢性炎癥性皮膚病,其發生率較高,且容易反復發作,其多發生于15~30 歲的青年人群,男女均可以發病,發病率高,對于患者身心健康均有不良影響[1-2]。痤瘡發生原因比較復雜,可能和患者雄激素分泌過多、 毛囊皮脂腺導管開口的過度角化、皮脂分泌異常增多、機體免疫功能和內分泌功能紊亂、痤瘡丙酸桿菌感染、遺傳等有密切關系[3-4]。痤瘡主要以丘疹、膿皰、粉刺、囊腫、瘢痕和結節主要表現[5-6]。該文分析吉林市中心醫院皮膚科2019 年2 月—2020 年2 月收治的120 例輕、中度痤瘡患者臨床資料,擬探討570 nm 強脈沖光聯合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凝膠治療輕、中度痤瘡的療效情況。現報道如下。
方便選取吉林市中心醫院皮膚科收治的120 例輕、中度痤瘡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分析,依據治療方式不同進行分組,每組 60 例。對照組男 28 例,女 32 例;年齡 20~30 歲,平均年齡(25.4±3.6)歲;病程 1~3 年,平均病程(2.1±1.0)年;痤瘡分度:輕度 24 例,中度 36 例。觀察組男 30 例,女 30 例;年齡 21~29 歲,平均年齡(25.0±2.9)歲;病程 1~4 年,平均病程(2.0±0.8)年;痤瘡分度:輕度28 例,中度32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參照國際Pillsbury 痤瘡皮損評價標準[7],均為輕度、中度痤瘡患者;患者臨床癥狀主要是以顏面部、頸部和胸背部的粉刺、丘疹、膿皰等為主;均簽署知情同意書,面部治療區域拍照,建立患者治療檔案,并且完成整個治療過程。排除標準:濕疹、皮疹和過敏性皮炎患者;15 d 內給予痤瘡抗生素、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治療患者;精神類疾病、 神經系統疾病患者;心、肝、腎功能障礙者;光敏感、妊娠期、哺乳期婦女。該研究在吉林市中心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下進行。
兩組患者均告知患者減少高糖、高脂肪食物攝入,忌食牛奶,多食用新鮮蔬菜和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對照組 采用飛頓輝煌激光360 嫩膚系統,選擇波長570 nm濾光片,脈寬15 ms,依據患者皮損、膚色等情況能量密度為14~19 J/cm2。治療前清潔面部,臥位,均勻涂抹冷凝膠于面部,厚度約2~3 mm,佩戴防護眼罩,將手具治療頭垂直輕貼皮膚開始治療,治療時先于耳前做試驗光斑,以選擇合適參數,以保證安全性同時得到滿意的治療效果。以治療后皮膚輕度潮紅為治療終點。治療后洗面,冷敷補水修復面膜20 min。日常使用保濕防曬劑,避免日曬,保持良好睡眠,避免焦慮。每4 周1 次,共治療5 次,末次治療后4 周觀察臨床療效,記錄每次治療后的不良反應。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外用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凝膠治療,治療后,以醫用棉簽在患者面部均勻涂抹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凝膠 (批號S20180112),涂藥厚度約1.0 mm,涂藥的面積大于創面,2 次/d,連續治療 5 d。
GAGS(global acne grading system)評分: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末次治療4 周后GAGS 評分情況,對毛囊皮脂單位密度、 分布狀態和面積情況進行計算,GAGS評分和位置權數相乘,總分100 分,分數越高提示臨床癥狀越嚴重[8-9]。
皮損消退率、總有效率:療效評價以皮損消退率進行判定[10-11],對患者治療前、后皮損數量進行計算。皮損消退率=(治療前皮損數量-治療后皮損數量)/治療前皮損數量×100.0%,痊愈:皮損消退率≥90%;顯效:皮損消退率60%~89%;有效:皮損消退率20%~59%;無效:皮損消退率<20%,總有效率=(痊愈例數+顯效例數)/總例數 ×100.0%。
采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的表達方式為(±s),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的表達方式為[n(%)],采用 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4 周后對照組和觀察組GAGS 評分均低于同組治療前,且觀察組治療4 周后GAG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GAGS 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GAGS 評分比較[(±s),分]
組別GAGS 評分治療前 治療4 周后t 值 P 值對照組(n=60)觀察組(n=60)t 值P 值80.4±8.9 79.6±8.2 0.512>0.05 69.6±7.1 50.2±8.4 13.663<0.05 7.347 19.400<0.05<0.05
觀察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痤瘡又稱青春痘,是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癥,以粉刺、丘疹、膿皰、結節、囊腫和瘢痕為主要表現,皮損的部位多發生于頸部、面部、胸背部及其他皮脂分泌旺盛的部位[12-13]。資料顯示[14-15],痤瘡發生和人群特征有一定的相關性,一般內分泌紊亂,特別是青春期皮膚油脂分泌增多,容易發生毛孔堵塞的人群發生率較高,還可能由于皮脂腺導管角化異常、微生物感染、心理壓力大等造成痤瘡的發生。其中的微生物感染以毛囊內嗜脂性痤瘡丙酸桿菌的感染有關,主要以細菌分泌大量酯酶,進而增加了游離脂肪酸的分泌,對皮膚毛囊形成刺激,并且誘發毛囊周圍發生炎性反應[16-17]。炎性反應則以囊腫、丘疹、結節和膿皰為主[18]。痤瘡生成后可出現瘢痕和色素沉著,不僅影響患者的美觀,同時對于心理上造成不良影響,影響患者的社會交往和學習生活。
維A 酸、紅霉素、阿達帕林、克林霉素等治療雖然獲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多有不良反應發生。探討有效、安全、方便的治療方法,控制皮損,提高臨床效果,降低瘢痕發生,具有重要的意義。該研究分析120 例輕、中度痤瘡患者臨床資料,其中對照組的570 nm 強脈沖光是臨床常用的治療痤瘡方式,其可以促進丙酸桿菌吸收光子能量,更好地促進糞卟啉為主的藥物吸收,形成單態氧,選擇性地和痤瘡丙酸桿菌細胞膜上的受體結合,損傷菌體細胞膜,從而達到快速的殺菌效果,同時還可以促進組織細胞再生、膠原纖維合成、封閉血管,減輕炎癥、提高創面愈合效率、減少疤痕形成。兩組患者治療前GAGS 評分相近(P>0.05),治療4 周后觀察組GAGS 評分為(50.2±8.4)分,低于對照組(69.6±7.1)分(P<0.05);觀察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95.0%高于對照組68.3%,提示此結果和既往研究[19]中,570 nm 強脈沖光聯合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凝膠治療治療4 周后的GAGS 評分(10.31±3.51)分低于對照組(12.86±3.65)分的結果基本一致,進一步說明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凝膠發揮了作用。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凝膠有利于中性粒細胞、成纖維細胞和上皮細胞向著創面方向遷移,從而更好地促進纖維連接蛋白、糖蛋白等有效合成,調節膠原的降解和更新,進而提高再生和修復能力。同時其還有利于創面細胞再次上皮化,利于細胞外基質透明質酸的合成。其富含多肽類表皮細胞生長因子,激活了表皮細胞趨向性移動,更好地提高表皮組織生長和細胞的新陳代謝功能,更快地修復和重建表皮屏障。資料顯示[20],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可以促進創面組織細胞的DNA、RNA 和羥脯氨酸合成,對于創面肉芽組織生成和上皮細胞增殖具有重要的意義。
綜上所述,570 nm 強脈沖光聯合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凝膠治療輕、中度痤瘡患者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