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林晟,林秀如,包莉,蘇婷
福建醫科大學孟超肝膽醫院第九病區,福建福州 350025
惡性梗阻性黃疸是由肝膽惡性腫瘤引發的膽道狹窄病變,嚴重影響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導致患者生活質量下降。臨床上針對惡性梗阻性黃疸多采取經皮經肝穿刺膽管引流術(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PTBD)治療,該治療手段屬于介入治療手段,可通過經皮經肝穿刺留置引流管,順利引流,緩解黃疸癥狀[1-3],但在PTBD 術后,患者由于需長時間帶管生活,存在較多不便之處,加上患者對PTBD 的認知不足,部分患者會出現不良情緒,還易出現脫管、感染等并發癥,不利于預后,還需采取護理措施進行干預。健康教育是提高患者健康認知的關鍵,個體化知信行健康教育是一種融入個體化護理理念與知信行理論的健康教育模式,該研究為探討該健康教育模式在PTBD 患者中的作用,針對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在該院接受PTBD治療的惡性梗阻性黃疸80 例患者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方便選取該院惡性梗阻性黃疸PTBD 治療的80 例患者,隨機分組(隨機數字表法),每組40 例。對照組:男 26 例,女 14 例;年齡 21~82 歲,平均(51.67±17.35)歲;小學、中學(中專)、本科(大專)、本科以上分別 2例、21 例、14 例、3 例。觀察組:男 27 例,女 13 例;年齡20~83 歲,平均(51.95±17.58)歲;小學、中學(中專)、本科(大專)、本科以上分別 1 例、22 例、15 例、2 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該研究取得醫學倫理學委員會批準和患者同意。
納入標準:①經癥狀觀察、影像學檢查、實驗室檢查,確診惡性梗阻性黃疸;②具備PTBD 指征;③年齡≥18 歲;④意識處于清醒狀態。
排除標準:①精神障礙;②嚴重感染;③血液系統疾病;④不識字者;⑤因語言障礙而致無法溝通;⑥中途失訪,脫落研究。
對照組實施常規健康教育,將健康知識手冊發放給患者,讓患者自行翻閱,并簡單為患者口頭講解PTBD 的相關知識,列舉需要注意的相關事項。
觀察組中采取個體化知信行健康教育,以 “知信行”理論為指導,結合患者的年齡、文化程度,為患者制訂個體化的健康教育方案,具體為:①認知教育:在術前,借助健康知識手冊、視頻等,為患者詳細講解惡性梗阻性黃疸的發病原因、危害及治療方案,再為患者講解PTBD 的步驟,強調PTBD 治療的重要性;術后再次對患者進行認知教育,為患者列舉PTBD 術后需要注意的事項。②信念教育:在術前,與患者進行溝通,對于患者的傾訴進行認真聆聽,在聆聽過程中,對其心理狀況進行測評,分析負面心理出現的具體原因,針對原因實施安撫,幫助患者調整心態,并對患者存在的非理性信念進行識別,詢問患者非理性信念是否具有客觀的依據,消除非理性信念,重建理性信念。③行為教育:為患者及家屬示范如何更換引流管、如何傾倒引流液,幫助患者適應在生活中帶管,并加強與患者家屬之間的聯系,對患者的不良行為進行及時糾正,規范其健康行為,患者家屬做好對患者健康行為的監督,陪伴在患者身旁。
在PTBD 術后,對兩組患者進行為期3 個月的追蹤隨訪。
①比較兩組的不良情緒評分、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生活質量評分。
②不良情緒評分[4]:焦慮評估工具為SAS 量表,總分0~100 分,≥50 分即存在焦慮情緒,得分越高越焦慮;抑郁評估工具為 SDS 量表,總分 0~100 分,≥53 分即存在抑郁情緒,得分越高越抑郁。
③生活質量評分[5]:評估工具為生存質量評估簡表(由 WHO 制訂),縮寫為 WHOQOL-BREF,量表分成 4個部分,即生理、心理、環境、社會關系,每部分滿分100分,得分越高越好。
采用SPSS 26.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 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 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SAS、SDS 評分組內比較,護理后兩組與護理前相比均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比較,護理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不良情緒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不良情緒評分比較[(±s),分]
組別SAS 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SDS 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對照組(n=40)觀察組(n=40)t 值P 值54.57±6.91 54.38±6.95 0.123 0.903 47.23±5.47 41.68±4.83 4.810<0.001 55.28±6.74 55.09±6.80 0.126 0.900 48.37±5.86 42.50±5.19 4.743<0.001
術后脫管、感染等并發癥總發生率觀察組2.50%低于對照組 2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生活質量評分組內比較,護理后兩組與護理前相比均增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比較,護理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相比于對照組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表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組別 生理護理前 護理后心理護理前 護理后環境護理前 護理后社會關系護理前 護理后對照組(n=40)觀察組(n=40)t 值P 值74.56±5.09 74.68±5.04 0.106 0.916 82.09±6.13 88.45±6.37 4.550<0.001 75.38±5.20 75.52±5.13 0.121 0.904 83.12±6.07 89.36±6.28 4.519<0.001 74.27±4.81 74.38±4.75 0.103 0.918 81.35±6.29 88.46±6.83 4.843<0.001 75.09±5.18 75.30±5.04 0.184 0.855 82.14±5.93 88.57±6.29 4.704<0.001
惡性梗阻性黃疸屬于肝膽外科常見病變,主要由膽管癌、肝癌等引起,患者膽道發生梗阻性病變,臨床癥狀以皮膚黃染為主,隨著病情加重,患者癥狀隨之加重,其機體內多個系統化受到影響,導致多個器官功能發生障礙,嚴重危害到患者的身心健康[6-8],因此,為減輕惡性梗阻性黃疸對患者身體健康的危害,為改善患者預后,需在患者發病后立即對患者實施積極治療。
經皮經肝穿刺膽管引流術(PTBD)是臨床治療惡性梗阻性黃疸的主要手段,主要是通過經皮經肝穿刺膽管,將引流管置入膽管中,經引流管將淤積于膽道中的膽汁引流至體外,減少膽道中膽汁,可有效緩解患者的皮膚黃染癥狀,控制惡性梗阻性黃疸病情[9-10]。但在患者PTBD 術后長期帶管過程中,由于患者對PTBD 知識的了解不夠充足,往往會對PTBD 的態度不夠重視,加上患者還可能會受到病情影響而出現不良情緒,對PTBD術后長期帶管的配合度不足,在長期帶管期間患者還可能會出現脫管、感染等并發癥,不利于PTBD 對膽汁的引流效果[11],為保證PTBD 對惡性梗阻性黃疸的治療效果,臨床上還需對惡性梗阻性黃疸患者采取護理措施進行干預。
健康教育是臨床護理中提高健康認知的主要手段,常規健康教育主要是針對患者進行簡單的健康講解,常規健康教育手段欠缺針對性和全面性,即便是將常規健康教育措施落實到患者中,其健康教育效果依然不夠令人滿意,部分患者仍然未能充分了解疾病知識。近年來,“知信行”理論作為一種先進的護理理論,在健康教育中逐漸得到應用,這一理論強調認知、信念、 行為的重要性,主張針對這三大要素實施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的認知,增強患者的信念,改變患者的行為,而個體化知信行健康教育是指融入了個體化護理理念與知信行理論的健康教育模式,該護理模式在制定健康教育方案時充分尊重了個體化差異,將患者實際需求納入到參考意見中,其健康教育方案落實時可對患者實際需求進行滿足,充分彰顯了個性化、人性化的護理精神。該研究發現:①相比于對照組SAS 評分(47.23±5.47)分、SDS 評分(48.37±5.86)分,護理后的SAS 評分(41.68±4.83)分、SDS 評分(42.50±5.19)分觀察組明顯降低(P<0.05),說明個體化知信行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PTBD 患者的心理狀況,這主要是因為個體化知信行健康教育融入了“知信行”理念,重視了認知、信念及行為對患者病情控制的重要性,其健康教育措施更加細化,更加具有針對性,可改變患者信念,減輕患者對于PTBD 治療的恐懼和不信任情緒,使患者對PTBD治療更加配合;②術后脫管、管道堵塞、感染等并發癥總發生率觀察組2.50%低于對照組 20.00%(P<0.05),說明個體化知信行健康教育可減少PTBD 患者并發癥發生,這主要是因為個體化知信行健康教育可提高對患者健康認知的改善作用,使患者充分認識到PTBD 治療的重要性,并通過規范患者健康行為,可降低患者在帶管期間出現管道不良事件的風險;③生活質量評分方面,相比對照組的生理(82.09±6.13)分、心理(83.12±6.07)分、環境(81.35±6.29)分、社會關系(82.14±5.93)分,觀察組的生理(88.45±6.37)分、心理(89.36±6.28)分、環境(88.46±6.83)分、社會關系(88.57±6.29)分明顯增高(P<0.05),這主要是因為個體化知信行健康教育減輕了患者負性情緒,減少了并發癥,可減輕負性情緒及并發癥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干擾。該研究結果與程亞麗等人[12]的研究報道存在部分一致,其研究中,個體化知信行健康教育組的脫管、 感染發生率分別為5.6%、3.7%,均低于常規健康教育組的 31.5%、16.7%(P<0.05)。
綜上所述,個體化知信行健康教育可減輕PTBD 患者不良情緒,減少術后脫管等并發癥,有利于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