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芹,陳妙紅
廣州市新海醫院外科,廣東廣州 510300
臨床上體外沖擊波碎石術中,將碎石機產生的震波在定位系統控制中通過傳導系統傳遞到結石中,使結石粉碎隨尿液排出,在治療直徑<2 cm 的上尿路結石中是常見方式,能夠使90%的尿石癥患者避免手術[1-2]。但是經過體外沖擊波碎石術治療后,患者在院時間較短,不能全面掌握相關健康知識,患者對體位運動助石依從率較低,導致治療效果不佳,排石率僅在65.6%~70.0%之間,同時患者出現血尿、腎絞痛等并發癥幾率較高[3-4]。在該次研究中,對 2017 年 5 月—2019 年 5 月間在該院進行體外沖擊波(ESWL)治療120 例患者應用雙軌道互動護理干預對患者排石效果的影響進行研究分析,現報道如下。
方便選擇在該院進行體外沖擊波(ESWL)治療患者共120 例作為研究分析對象,使用隨機數字法將所有患者分為觀察組、對照組,觀察組60 例,男32 例,女28 例;年齡 18~64 歲,平均年齡(42.68±13.25)歲;結石直徑 4~12 mm,平均結石直徑(7.20±1.05)mm。對照組60 例,男 33 例,女 27 例;年齡 19~64 歲,平均年齡(42.73±13.28)歲;結石直徑 4~12 mm,平均結石直徑(7.23±1.06)mm。對比兩組患者各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該次研究經過該院倫理委員會允許。
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經過X 線、超聲診斷均確診為泌尿系單發結石;②所有患者無禁忌證,符合體外沖擊波碎石治療指證;③所有患者均為首次進行體外沖擊波碎石治療,結石均在12 mm 以下;④所有患者以及其家屬對該次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①患者治療后存在嚴重并發癥需住院治療;②患者存在嚴重腎功能不全;③患者以及其家屬不同意該次研究。
對照組應用常規方式護理,通過常規方式對患者進行宣教,發送健康教育處方,其中包括治療后常見并發癥、飲水、體位運動等相關知識,叮囑患者術后1 周回院復查。觀察組應用雙軌道互動護理干預:(1)縱向護理。根據患者不同情況制定個性化體外沖洗波碎石術后護理方式:①腎中、上盞結石患者進行健側臥位,患側朝上,通過空心掌間斷叩擊患側腎區;②腎下盞結石患者進行臀膝體位或者倒立體位,對患側腎區通過空心掌進行叩擊;③輸尿管上段結石患者術后雙腳進行原地跳躍;④輸尿管中段結石患者術后單腳患側跳躍。所有患者運動前30 min 飲500 mL 水,每日餐外飲水量≥3 000 mL,跳躍過程中注意足跟先落地,每次運動時間在10 min 以上,6 次/d。手術后當天通過健康宣講處方、視頻講解、圖片的方式進行宣講,將患者信息傳遞至社區醫院,告知患者社區醫院咨詢聯系方式。(2)橫向護理。隨訪責任護士在患者術后3 d、3 周進行上門訪視,對患者治療排石方式是否正確進行評估,查看患者排石效果以及并發癥出現情況,針對方式錯誤患者進行指導,提醒患者定期到院復查。(3)醫院的碎石治療人員、責任護士與患者互動,建立微信群,責任組長根據不同患者制定護理方式并將其發送至微信群中,由責任護士進行隨訪、檢查,統計患者對護理方式依從性以及對相關健康知識掌握情況,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整改、反饋,患者出現問題可直接在群里詢問,小組成員進行相應解答,提高患者與護理人員之間的交流,使成功排石患者在群里分享成功經驗,提高患者信心[5-6]。
對比兩組患者手術后1 周、1 月排石效果、 排石方式掌握率、 飲水依從率、 排石依從率以及并發癥出現率。患者結石完全排凈,表示治愈;者結石大小降低50%,位置明顯下移,表示顯效;患者結石大小降低50%,結石位置出現下移,表示有效;患者結石大小、位置均無任何變化,表示無效,總有效=(治愈+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00%。患者術后到院進行體位運動助排石,動作正確表示掌握、錯誤表示未掌握。
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手術后1 周、1 個月排石效果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后1 周、1 月排石效果對比
觀察組患者排石方式掌握率、飲水依從率、排石依從率、并發癥出現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排石掌握率、飲水依從率、排石方式掌握率、并發癥出現率對比[n(%)]
患者經過體外沖擊波碎石(ESWL)治療后在醫院停留時間較短,不能在短時間內掌握大量的健康知識,隨著時間推移會逐漸淡忘健康宣講知識,對助排石方式掌握程度低,后期排石效果較差,患者在院外因為缺少監督以及專業指導,其飲水依從性以及體位運動助排石依從性較差,導致效果不佳,有相關臨床統計表示,對尿路結石患者進行傳統健康宣教方式后,患者依從性較低,僅為47%,隨著出院時間越長,依從性越低[7-8]。
尿路結石在人體排出過程中受到輸尿管蠕動、自身重力的推力、管壁阻力、碎石之間的作用力以及尿液沖刷力等方面的影響,患者體外沖擊波碎石(ESWL)治療后堅持進行運動助排石能夠有效提高排石效果,但是需要患者保持較高的體位運動助排石依從性以及掌握度[9-10]。在雙軌道互動護理干預方式中,將醫院專業宣教與隨訪指導進行相結合的雙軌道護理方式,將醫院內、醫院外以及患者3 者聯合構成多重互動護理模式,在護理中根據患者結合位置制定術后排石計劃,患者在醫院中進行專業健康知識,出院后接受隨訪護士的專業指導,建立微信群,推送不同患者的護理方式,使患者在離開醫院后也能得到專業的健康指導,使患者掌握正確飲水、運動助排石方式,責任護理人員定期對患者上門隨訪,監督患者自我排石情況,針對錯誤情況進行及時糾正,提高患者對飲水、 運動助排石的依從性,在患者、專科護士、醫院碎石治療人員3 者間建立起微信群,患者在排石過程中遇到問題時能夠直接在微信群中詢問,護理人員進行解答,同時成功排石的患者可以在微信群中分享自我經驗,加強患者與患者、患者與護理人員之間的溝通,更加方便護理人員對患者的監督、 督促,提高患者對飲水以及運動排石的依從性,提高排石效果[11]。在該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手術后1 周、1 個月排石效果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排石方式掌握率、飲水依從率、排石依從率、并發癥出現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該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手術后1 周、1 月排石總有效率分別為83.33%、96.67%,對照組分別為66.67%、73.33%,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在楊純等[12]對 80 例 ESWL 術后患者研究中,觀察組患者手術后1 周、1 月排石總有效率分別為 82.50%、95.00%,對照組分別為 47.50%、75.00%,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該次研究結果與其一致。
綜上所述,對進行體外沖擊波碎石(ESWL)治療后應用雙軌道互動護理干預均有顯著效果,明顯提高患者手術后排石效果,患者排石方式掌握率、 飲水依從率、排石依從率明顯更高,同時并發癥出現率更低,在臨床護理中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