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星杰 安徽財經大學會計學院
“互聯網+”模式的發展催生出一系列以互聯網為核心的經濟形式,電商與物流的發展方便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依托于電商模式下的網紅帶貨模式卻不太能盡如人意,平臺網紅依靠炒作與營銷話術不斷“種草”商品,如今任何一種商品冠以網紅名號后大多會被抬高價格但是產品質量卻令人堪憂。當代大學生初入社會缺乏鑒別能力加之社會閱歷淺薄極易成為這類網紅商品的目標對象,而生活費的不足有容易被花唄、京東白條等小額信貸所填補使得大學生的消費變得超前化娛樂化。因此探尋大學生當下的消費觀念消費結構有助于引導其消費結構優化發展對于促進本科人才培養有著重要意義
區別于校園貸等高利貸騙局,本文所討論的小額信貸是額度在5 000元以下的,以花唄、京東白條受眾廣泛且有大企業作保的風險較低的小額信貸類型。這類小額信貸也被大學生廣為接受。下文以花唄為例闡述大學生的小額信貸形式。
大學生初入社會以每月的生活費為基礎其父母作為財務保障,發生壞賬的概率微乎其微因此網貸公司對于大學生的信貸資質審核較為輕松,一般而言初入大學花唄額度為500—1 000元如果保持信譽良好并且長期使用直到大二大三階段其花唄額度在2 000元左右。由于支付寶類的支付軟件對于花唄的推廣花唄支付成為其默認支付方式,電子支付也淡化了開銷感往往直到月底才會發現生活費和花唄額度都所剩無多在無意識中擴大了消費。
我們以問卷調查的方式獲得了7組有效數據,分別是大學生消費的月可用余額、對于種草“網紅”的關注程度、對于學習類信息的關注程度、對于綜合素質拓展類信息的關注程度、對于游戲直播的關注程度、對于娛樂直播的關注程度以及在學習、日常、娛樂三方面的消費占比其中所有涉及程度的選項滿分為6分。之后我們對數據進行進一步處理。
首先我們做出假設:對于某類信息的關注程度反應了消費傾向關注程度與消費傾向同方向變化。其次為避免模型的多重共線性問題,我們對同類關注程度(Xi)進行加權平均,對關注程度進行百分化最后乘以對應類別消費占比(Y)得到消費結構的修正值(Z)。


?
我們利用最小二乘法對數據進行回歸分析建立模型,

根據模型分析我們得出,大學生的可支配生活費用每提高1元,其在網紅娛樂消費上的支出就會減少0.7元,在學習類消費的支出下降1.7元而日常生活上的支出則會上升1元。以下我們就娛樂、學習、日常三部分進行具體分析。
1.網紅娛樂消費
大學生可支配消費每增長1元就會減少0.7元的網紅品消費。這與目前的網紅產品市場定位以及大眾對網紅產品的態度密切相關。所謂網紅產品主打高性價比較其給消費者灌輸的觀念是用最低的支出獲得最高的效用,然而網紅產品的真實質量卻不能滿足大眾消費者的需求因此這里將網紅產品劃分為劣等品,隨著消費這收入的增加消費者更傾向于消費正常商品因此消費劣等品的數量就會下降。
網紅消費的下降原因其二是因為社會公眾對網紅娛樂類產品的認識逐漸加深,大多數消費者能夠識別并脫離消費主義騙局做到一定程度上的理性消費,再加之新聞與網絡的曝光網紅產品實則敗絮其中各大網紅公眾形象的跌落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對網紅產品的盲目消費。根據模型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當代大學生對于網紅產品的消費主義騙局的識別程度較高能夠在網紅產品等娛樂消費方面合理節制從而優化自己的消費結構。
2.學習類消費品方面
對于大學生而言,本科專業知識的學習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在生活費用中討論其本科學習支出是沒有太大意義的,本文中的學習類消費品支出更多的是基于網絡課程素質拓展類的支出,包含但不限于中國大學慕課、樊登讀書會、混扽大學、得到、嗶哩嗶哩等一系列以網課為核心的學習方式。
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基于網課的網絡學習被大眾所認可在網絡上進行素質拓展化的學習、培養自己的知識廣度在大學生群體中成為潮流好的網絡網絡課程有效降低我們的學習成本讓我們在低成本的前提下獲得更高質量的教育資源,而目前網絡教育的內容良莠不齊網課教師魚龍混雜,好的網課需要大學生們進行自我甄別與篩選而不是盲目的消費。國家推出的慕課平臺上的大部分優質資源是以免費的形式為公眾提供,資源的免費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資源大學生們對同類網課的支出這也可以解釋為學習類消費品消費下降的一個原因。
上文所反映的僅是一個方面,對于大學生普遍只局限與課內學習這一問題我們也不能避而不談,以為素質類拓展網課是一種綜合性的提升這類網課對于大學生素質的改善并非立竿見影更多的是長期的潛移默化的效果。此外網課學習需要付出金錢成本,網課篩選需要付出時間與決策成本這也成為了當代大學生不愿意增加學習類消費的另一個原因。
3.日常支出額的消費
在大多是家長的觀念中生活費也僅是滿足生活支出,而事實也確實如此。當代大學生生活的大部分支出仍是衣食住行,其恩格爾系數偏高且對于當前生活的滿足程度較低。因此當自身月可支配消費額增加后更多的是去改善自身的生活條件用消費正常商品去替換劣等品的消費。在模型上的反應也是如此,可支配生活費的增加與日常支出的增加幾乎為正比例變化。
目前大學生消費結構上衣食住行仍然是主要方面,但隨著花唄等網絡小額信貸的發展,提升了大學生的消費能力,因而如何正確引導大學生培養合理的消費結構以促進自身發展也是我們要面對的問題。
電商的發展推動以消費主義為核心的娛樂化消費進入大眾視野,從最開始的網絡炫富到后來的所謂青春可貴及時消費。各式各樣的消費噱頭不斷刺激著大學生去追求享樂為自己的過度消費創造借口,再加上女性消費文化的盛行所謂用金錢來作為衡量情感的唯一標準不斷刺激著大學生的神經推動他們在娛樂方面過度消費,掉入消費主義的陷阱。因此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至關重要,引導大學生理性消費分清適度娛樂與過度享樂之間的界限、合理認識自己的需求而不被所謂的滿減折扣等營銷噱頭所吸引。
隨著小額信貸深入大學生生活,教育大學生合理利用信貸成為了大學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良性的信貸循環可以促進大學生梳理正確的金錢觀,認識到金錢來之不易更好的改善自己的消費結構,而帶有詐騙性質的校園貸也會成為學生與家庭的巨額負擔。好的大學教育要培養學生認識到正常信貸與校園貸的區別,引導學生合理利用信貸的同時有效防范校園貸騙局讓信貸在大學生群體中不再是談之色變話題。
學校作為大學生教育的主體,應利用課余時間組織開展相關實踐活動。帶領大學生深入鄉村體驗金錢與物質都來之不易。讓大學生了解到什么是真正的節儉為什么節儉,而不僅僅是停留在口號標語方面的無效倡導。
傳統教育觀念中考上大學就是家長望子成龍的起步階段,家長無限制的滿足孩子的一切需求甚至不惜舉債供孩子上大學。而作為孩子輕而易舉滿足了自己的物質條件便不會珍惜當下當下的生活而去追求享受。家長應該樹立正確的觀念,不能把大學教育看作是教育的終點從而對上大學的孩子給與無限的滿足,應當正確引導對于孩子的無度揮霍不能縱容。杜絕盲目攀比的心理并且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勤儉樸素、吃苦耐勞的精神,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幸福觀。不僅要在物質上滿足子女成長的訴求更要從關心子女健康成長出發從觀念思想上加強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