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先區”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大連提出的重要指示和殷切期望。“兩先區”是指產業結構優先化的先導區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先行區。其中,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先行區建設上突出強調了不僅經濟發展要先行,社會發展也要先行,目的是讓人民群眾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高社會建設水平”的重要要求,在大連的貫徹落實過程中,應該注意與“兩先區”建設相結合,從社會建設兩大根本任務——民生與社會治理及相關領域角度,致力于滿足人民高品質美好生活的需求。
《公報》、《建議》中提到,“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制度優勢顯著,治理效能提升,經濟長期向好,物質基礎雄厚,人力資源豐富,市場空間廣闊,發展韌性強勁,社會大局穩定,繼續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這意味著我國已經進入了新發展階段,也就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階段,這在我國發展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層次明顯提高,但是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依然凸顯。不平衡,主要是指在我國東部、中部、西部等不同地域間發展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在城市和農村之間存在較大的差距。不充分,主要是指人民群眾多方面、多層次、多角度的美好生活需要,相對還不能完全滿足。進入新發展階段,改善人民生活品質被擺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必須順應人民群眾的更高層次的需求,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關鍵是要落實到通過社會建設來改善人民生活品質上。以社會建設作為主要手段和方式,以更大決心、更大力度、更多舉措來切實提高社會建設水平,努力讓人民群眾過上更加美好的日子。
《公報》、《建議》中要求,“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也就是要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貫穿發展的全過程和各領域,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的、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其中,以共享發展理念引領發展,主要是為了更好的保障“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人民觀點、人民立場,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實現共享發展主要要落實到、體現在推進社會建設領域上,通過持續不斷地提高社會建設水平,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達到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的目標,從而更加充分的彰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目的。
《公報》、《建議》中要求,“要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一新發展格局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提出來的,是與時俱進提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戰略抉擇,也是塑造我國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新的發展格局亟需從推動需求、供給、投入、產出循環等角度出發形成統一的大市場,由此來構建新發展格局。
根據調查顯示,十四五時期,民眾在養老、健康、醫藥、休閑等方面的需求較大。對于這些民生基本方面的消費需求的滿足趨勢必牽引國內大循環中的供給側改革,而更加充分完善的民生供給將再進一步拉動了民眾的消費需求,由此踐行了習近平總書記在《說明》中所做出的“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重要論述。
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任務仍然艱巨、創新能力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農業基礎還不穩固、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生態環保任重道遠、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會治理還有弱項。”其中影響人們生活品質改善的主要障礙主要有:
城鄉結構是我國社會結構變化發展的滯后者,城鄉發展巨大的差異性仍然是制約我國經濟社會進一步發展的頑疾。城鄉之間在發展程度上產生斷裂,不僅不利于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實施,甚至會造成城市發展失去支撐和依托的巨大影響。
區域差距擴大導致的區域結構失衡也是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一環。根據最近公布的2020 年全國前三季度主要城市的GDP 數據排名顯示,在排位前十名的城市中,除了北京作為唯一的北方城市位居第二,其他九名均為南方城市。大連以5031.7 億元的GDP 總量排名東北四市第一,北方城市第十名。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隨著我國經濟融入世界經濟體系的程度不斷加深,南方城市的產業結構變遷以及開放便利程度逐漸呈現出了優于北方的發展趨勢,使得南北城市之間形成了新的發展差距。

表1 2020 年前三季度東北四市GDP 排名

表2 2020 年前三季度北方城市GDP 前十名
城鄉收入差距也是制約城鄉結構發展的又一主要矛盾。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資料顯示,據統計公報顯示,近些年城鄉居民收入之間收入分配差距一般都維持在3 倍左右,如果加上城市所特有的各種福利保障和其他公共服務,差距擴大到了6 倍左右。

表3 2016-2019 年全國居民收入情況
南北經濟總量差距不斷擴大的同時,人民生活和社會發展差距也在擴大,突出表現在就業、教育、醫療等民生領域以及基礎設施建設。比如當前我國就業矛盾突出表現為群體性的就業難,其中,高校畢業生群體與農民工群體是最具代表性的就業困難群體。近年來高校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加,縱觀近三年的數據,2018 年820 萬人,2019 年834 萬人,2020 年達到了歷史最高點,國內應屆高校畢業生數量高達874 萬,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使得今年的就業壓力較過去相比繼續明顯增大。有數據顯示,找到工作的2020 年應屆畢業生人數僅占總數的33%左右。
與此同時,受到新冠肺炎的嚴重影響,建筑業、制造業、紡織業以及服務業在今年均受到重創,這些吸納農民工就業的主要產業直接影響了農民工總體就業水平。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9 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我國農民工總量超過2.90 億人,平均年齡40.8 歲,是勞動力市場上的主力軍。如果農民工就業問題解決不利,不僅僅對農民工家庭的經濟收入造成了影響,甚至可能會影響社會治安,關系到經濟發展、社會協調穩定的大局。
黨的十九大提出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的重要要求,十九屆四中全會進一步將社會治理作為國家治理的重要方面,提出“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其中,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向基層放權賦能等問題仍是社會治理領域中的弱項。長期以來,基層社會治理工作負荷重、壓力大的矛盾愈發突出。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重要講話中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黨和政府的奮斗目標。”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對增進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出一系列新要求、作出一系列新部署,為今后5 年乃至更長時期的社會建設和民生工作指明方向。
“十三五”時期,脫貧攻堅取得重要勝利,5575 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城鎮新增就業超過6000 萬人,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超過13 億人,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近10 億人……《公報》、《建議》中所描述的這些成就充分彰顯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極大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我們促進人民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奠定堅實基礎、創造有利條件。十四五時期,我們要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的重要原則,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一是加大各類資源向農村基本公共服務傾斜力度。結合大連農村實際,將資金重點用于高標準農田建設、人居環境整治、集中飲水工程等方面,切實致力于鄉村振興,實現城鄉融合發展。二是全面提高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質量。提高基本公共服務的精準度,不符合百姓實際需求的公共服務應該適當調整方向;鼓勵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創新形式幫助農村地區提高教育、醫療、養老等基本公共服務水平,以及通過購買服務強化對農村留守老人、兒童等特殊弱勢群體的專業服務。三是加速推進農村綜合服務中心建設。建議將鄉鎮一些可以下放的服務事項向村級延伸,整合資源,賦能增效,保證村民獲取教育、文化、醫療衛生及社會保障等方面服務更便捷。協助村級建立完善信息化平臺,注重建立針對老年人、未成年人、殘疾人、困難群體的系統應用,以更好滿足農民對日益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是要完善網格治理,形成基層治理保障。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是大連市域社會治理的一大優勢,以網格化建設為切入點,通過結構重組和流程再造,解決基層治理長期存在的碎片化的問題,完善基層社會治理“最后一公里”,提升基層社會治理的動態化、信息化水平和能力。二是要注重挖掘基層治理中的傳統智慧。要真正發揮好居民公約與村規民約的作用,首先要加強內涵建設,最好做到朗朗上口便于識記,既接地氣又有高度;其次在制定過程中要廣泛開展調研,使居民公約和村規民約能夠真正體現居(村)民自治的民主程序,保障民主權利。三是借力新技術促進基層治理。學習“杭州城市大腦”建設與運行經驗,加速建立“大連城市大腦”,通過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手段推進城市治理現代化,為城市建設一個會思考、能迭代進化的數字化基礎設施,形成城市治理中樞神經系統,切實推進信息化、智慧化。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首次把“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作為遠景目標提出來,既指明了前進方向和奮斗目標,也切實回應了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
扎實推動共同富裕,一是要明確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而不是個別和少數。要從全體人民的需求入手,充分考慮各類人群的情況,圍繞改善人民生活品質,健全具有普惠性、公平性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制度。二是要結合大連地方實際切實推進實現共同富裕。首先以習近平總書記在遼寧考察時和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以優化營商環境為基礎,牽頭帶動各個方面的改革和提升,貫徹落實好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對大連“兩先區”建設及全面振興發展的要求。其次以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為主線,以大連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為龍頭,以遼寧沿海經濟帶為支撐,對接好《2049 大連城市愿景規劃》,推動大連從海洋資源大市向海洋經濟強市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