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在《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中明確提出了新型城鎮化發展的路徑、主要目標和戰略任務,明確指出建立城市群的協調發展機制,優化城鎮的布局和形態,不僅要注重增強中心城市的中心帶動能力和發展中小城市,更要注重小城鎮建設。同年,在杭州云棲小鎮首次提出“特色小鎮”的概念,特色小鎮是塊狀經濟和縣域經濟發展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創新經濟模式,是新的歷史時期、新的發展階段的創新探索和成功實踐。2015 年底,總書記做出重要批示:抓特色城鎮,小城鎮建設大有可為,對經濟轉型升級、新型城鎮化建設都具有重要意義。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以及住建部決定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計劃到2020 年,培育1000 個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閑旅游、商貿物流、現代制造、教育科技、傳統文化、美麗宜居等特色小鎮,引領帶動全國小城鎮建設,因此建設特色小鎮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截止2020 年,新疆境內共有14 個國家級特色小鎮,分不在新疆各個地州和兵團之間。依據資源種類分為:一是歷史名跡:烏爾禾鎮、亞爾鎮、北庭鎮、七個星鎮、草湖鎮;二是風景獨特:可可托海鎮、亞爾鎮、那拉提鎮、古勒巴格鎮、博古奇鎮;三是產業主導:烏蘭烏蘇鎮、七個星鎮(酒業)、博古奇鎮、沙河鎮;四是商貿物流:色力布亞鎮、托里鎮、沙河鎮;五是礦產資源:可可托海鎮、烏爾禾鎮、那拉提鎮。各個小鎮的基本情況如表1 所示(“-”表示沒有相應的統計數據):

表1 新疆各特色小鎮基本情況

續表
由上表可知,小鎮特征鮮明:一是具有適宜經濟發展的人口規模,可為當地經濟發展提供較多的勞動力;二是經濟基礎發展較好,GDP 和人均收入表明有一定的發展潛力;三是小鎮具有良好的區位優勢,交通便利,適宜發展商貿物流業,例如色力布亞鎮、烏蘭烏蘇鎮。也能借著依靠在重點城市的周邊而延長產業鏈,例如北庭鎮、亞爾鎮等;四是農業基礎扎實或擁有特色農產品,例如博古奇鎮和沙河鎮可依據天然優勢打造香梨名片和蘋果名片;五是風景獨特或是歷史重要遺址所在地。例如可可托海鎮(可可托海),烏爾禾鎮(魔鬼城),北庭鎮(北庭都護府遺址);六是含有經濟資源,例如烏爾禾鎮(石油),烏蘭烏蘇鎮(硒)。
同時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
一是政府重視程度不夠。截止2019 年,還沒有下發針對發展特色小鎮發展的自治區級專項政策文件。這同時也意味著特色小鎮的各項工作沒有全局性的指導政策,各項建設內容僅僅依靠其他的專項指導政策實施,不利于對小鎮的全局把控和長遠發展。
二是主導產業辨識度不高。幾乎所有小鎮的主導產業都與農業,休閑旅游業和商貿加工有關,不能體現出小鎮之間,地域之間的差異,容易造成千篇一律的現象。長遠來看,不利于特色小鎮的產業發展,也不利于對小鎮周邊區域經濟的帶動。
三是開發區模式的不利影響。特色小鎮的各方面建設需要優待政策的支持,但是一味依靠優待政策來吸引各方企業投資則會重蹈開發區模式覆轍,陷入新一輪的惡性競爭,對小鎮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也會大打折扣。
國外特色小鎮的建設機制分為兩種:內生型和外推型。內生型特色小鎮主要依托自身的發展形成,外推型小鎮是指由外部力量推動而形成,比如城市輻射、外資推動和科技創新等。根據這兩種機制主要分為五種發展路徑:一、名人或文化催生。名人或文化催生型的小鎮與當地文化和歷史名人密切相關,是各種有形無形的文化資源催生的結果。例如法國的普羅旺斯,歷史上有多位世界及文人藝術家在此定居并創作了傳世佳作;二、傳統工藝的延續。一些特色小鎮世代生產同一類型產品,具有技藝和傳統的獨創性,奠定了小鎮在產業鏈的獨特地位。最具代表性的仍是施華洛世奇加工工廠所在地瓦騰斯小鎮和經典香水生產地格拉斯香水小鎮;三、對大事件的把握。以達沃斯小鎮為代表,該小鎮因在1987 年召開世界經濟論壇而聞名于世,并在此之后開通鐵路,建設醫院和療養院,成為阿爾卑斯山脈最大的度假圣地和會議中心;四、對新型產業契機的把握。通過抓緊新型產業發展機遇,占據先機,從而發展特色,以美國硅谷為代表;五、能人返鄉創業,具有企業家精神的能人回到家鄉創造自己的企業,企業壯大后建設小鎮。以美國海伊舊書小鎮和好時小鎮為代表。
特色小鎮建設的典型在浙江,特色小鎮的概念也是在浙江杭州云棲小鎮提出的。特色小鎮的建設要求以特色產業為基礎,實現產、城、人、文融合發展,既能使一些地區突破客觀局限,也能為當地經濟進步提供新的增長點,還能打造獨特的地域名片。除了國家級特色小鎮,浙江省還創建了37 個省級特色小鎮,在2015 年前三季度,就已投入了331.93 億元。小鎮發展效益頗豐,不僅吸納了大量的外來投資,還聚集了優秀的創新人才和新型生產要素。浙江特色小鎮建設的具體經驗:
(一)政策保障,創新機制。政府不僅制定相關政策法規,建立相關機構,還創新了建設機制,譬如運用PPP 模式,在政府引導的基礎上,吸引多方資金,引進外來企業,參與到小鎮的建設中去,不僅加快了小鎮建設,而且使小鎮更快的適應了市場需求;
(二)統籌思想,長遠謀劃。特色小鎮的建設需要長期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投入,并且打造的特色產業能支撐區域長久發展,這需要在建設之初做好詳細的規劃,避免資源的浪費。浙江特色小鎮從功能定位,產業發展方向到數量、規模,從人文、自然資源到建設風格、配套設施制定了詳細的規劃;
(三)控制規模,集約打造。小鎮建設原則上不超過3萬平方公里,每個小鎮建設投資超過50 億元,并涵蓋金融,生態,人文,產業等多個方面,體現小鎮“小而精”的特點。
(一)完善相關政策法規,形成專項政策體系。特色小鎮的建設內容多,涵蓋面廣泛,影響深遠。因此各部門除發布常規性政策指導方案之外,還應該制定專項政策,配套實施方案或者實施細節,形成完整的政策體系,確保各單位在特色小鎮的申請、評選、運作、保障、懲戒、退出等步驟有文件指引、有政策支持、有制度規范、有法規保障。
(二)因地制宜,體現區域性差異。小鎮的發展需要立足自身實際情況,遵循客觀規律,杜絕盲目照搬,因地制宜,體現地域差異性。由于新疆地域遼闊,州區之間差異相對明顯,不同區域的特色小鎮發展傾向應有所不同。在北疆地區,由于經濟實力和基礎設施建設較為完善,服務理念較為先進,可著重引導商貿產業、服務產業和信息產業等為主導產業的特色小鎮的發展;在南疆地區,地域文化特征明顯,氣候炎熱干燥,適合發展民俗文化旅游和和農林瓜果產業等。
(三)重視環境建設,突出文化風貌。2016 年10 月國家發改委發布的《關于加快美麗小(城)鎮建設的指導意見(發改委[2016]2125 號》指出鼓勵有條件小城鎮按照不低于3A 級景區的標準規劃建設特色旅游景區,將美麗資源轉化為“美麗經濟”。2017 年7 月住建部發布《關于保持和彰顯特色小鎮特色若干問題的通知(建村[2017]144 號)》要求各地要堅持按照綠色發展的要求,尊重小鎮現有格局、不盲目拆老街區,保持小鎮宜居尺度、不盲目蓋高樓,傳承小鎮傳統文化、不盲目搬襲外來文化。新疆地域文化風格明顯,民俗風俗種類較多,應充分發掘當地文化符號,彰顯文化特色。除此之外,還需兼顧生態環境的改善,為新疆特色小鎮經濟長遠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