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 年“海上遼寧”戰略的提出,加快了遼寧省海洋經濟的發展。2011 年國家頒布“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提到要堅持海陸統籌,科學規劃海洋經濟發展,2013 年頒布的《全國海洋經濟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確保海洋經濟快速發展,提高海洋經濟的質量和效益。遼寧省政府出臺《遼寧省海洋經濟發展“十二五”規劃》,使得海洋經濟成為遼寧省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通過中國知網查閱,“十二五”期間有關遼寧省海洋經濟研究論文共計88 篇,研究方向如表1 所示,遼寧省海洋經濟發展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如何綜合發展海洋經濟、海洋產業布局及結構優化以及海洋生態環境等方面。
“十三五”時期,提出了海洋經濟新的發展理念,這一時期是加快推進海洋事業發展,促進海洋產業轉型升級的戰略機遇期。2019 年《遼寧海洋經濟發展規劃》 提出,到2025 年實現遼寧海洋經濟的進一步高質量發展,建設海洋強省的目標。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堅持海陸統籌,加快建設海洋強國”,抓住“一帶一路”和“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大機遇,依托海洋資源,發展海洋經濟?!笆濉逼陂g,關于遼寧省海洋經濟研究論文共計58 篇,與“十二五”期間論文發表狀況相比,研究熱點基本相同。
通過“十二五”和“十三五”時期查閱文獻所知,諸多學者研究重點集中在海洋經濟發展路徑及對策探討問題上,葉朝輝、黃世英從金融上分析海洋經濟發展制約因素主要是金融支持力度不夠,提出加大金融支持,擴寬金融市場融資渠道;文化角度上于濤和劉廣東通過媽祖文化兩個作用機理影響海洋經濟發展,其一是通過人的行為影響資源配置和海洋經濟運行的績效,二是作為一種文化資源,促進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的發展 ;曲亞囡、劉一祎從法律層面分析遼寧省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還存在法律和政策缺失,應積極構建和完善涉海法律法規以期實現海洋經濟的法治化發展,實現海洋環境與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海洋經濟綜合層面上狄乾斌、高群運用灰色關聯法和主成分分析法以及R/S 分析法對遼寧省海洋經濟發展質量做出評價,以及發展趨勢做出預測。而且應用距離型協調度評價模型、基尼系數模型計算遼寧省海洋經濟復合系統及各子系統的協調度,以證明海洋經濟子系統、海洋社會子系統和海洋生態子系統的協調是實現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體現;在海洋產業結構角度上劉鍇、宋婷婷運用偏離份額分析(SSM)法和灰色關聯法對遼寧海洋產業的結構特征與優化進行分析與定位。
“十三五”以來,遼寧省海洋經濟取得快速發展。2016年遼寧省海洋經濟生產總值為3338.3 億元,占全國海洋生產總值比重為4.8%,2019 年遼寧省海洋經濟生產總值2465 億元,占全國海洋生產總值比重為3.9%,2019 年與2016 年相比海洋生產總值增長為3.8%。
隨著國家和社會對海洋認知的提高和重視程度的增加,從單一的傳統海洋產業發展到海洋新興產業和海洋未來產業的多元化,遼寧海洋產業都體現出空前的進步。2019 年海洋產業生產總值2430 億元相比2016 年海洋產業生產總值2157.4 億元增長了12.6%。其中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務業呈較快速度發展,2016 年至2019 年由533.7 億元增加到775億元,增長了45.2%。主要海洋產業從1623.8 億元增加到了1657 億元,增長了2%。在主要海洋產業中,由于環境污染以及過度捕撈等原因導致海洋漁業資源日益枯竭,海洋漁業生產增加值由504.2 億元降到415 億元,下降了17.7%。海洋交通運輸業比重也持下降趨勢,2019 年同比2016 年下降了24.7%。濱海旅游業快速發展,增長了28.7%。在其他主要海洋產業中,如海洋油氣業、海洋化工業及海水利用業等都保持穩步增長,海洋生物醫藥業快速發展,從1.2 億元增長到6 億元,年均增長率為70.9%。

表1 2011-2015 年遼寧省海洋經濟相關領域文獻分布

表2 2016-2020 年遼寧省海洋經濟相關領域文獻分布
“十三五”以來,遼寧省海洋經濟發展突飛猛進,海洋生產總值不斷增長,2019 年遼寧海洋生產總值3465 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5%,但是內部結構不完善,外在引導不夠強,環境問題不可持續等矛盾也日益突出。
其一是省政府對海洋經濟發展的重視程度不高,投資力度較小,雖然省政府頒布了一系列如《遼寧省海洋經濟規劃》和《遼寧省海洋與漁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等相關政策,但是從近幾年全國各省海洋經濟生產總值排名來看,遼寧省海洋經濟一直處于緩慢發展狀態,與其它海洋強省相比望其項背。其二海洋產業結構有待升級優化,遼寧省海域遼闊,東臨黃海,西臨渤海,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從海洋產業角度上分析,遼寧省并沒有充分發揮海洋資源優勢。截止目前遼寧海洋產業結構呈現“三二一”型,漁業作為海洋第一產業,在遼寧海洋產業中占有重要地位,推動著遼寧省海洋經濟的發展。但是,推動漁業經濟增長的同時,泛濫捕撈和非法捕撈阻礙了漁業的可持續發展。到目前為止仍然沒有達到現代漁業的發展要求,大規模的工業捕撈也并未普及,諸多發展與轉型中的問題依舊制約著海洋第一產業的轉型升級。首先,盡管遼寧省第三產業較快速度發展,帶動了全省經濟增長,但并沒有配套的服務體系可以完善,同時海洋產業鏈有待延伸。其次,海洋第二產業的開發與利用需要大量的資金、先進的技術以及專業型的人才,由于這些條件很大程度上制約海洋第二產業自身發展。其三科技創新能力較弱,自主研發能力有待提高,基礎設施落后,缺少企業引領以及管理制度不完善,同時涉??蒲腥藛T的稀缺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海洋經濟的發展。
從全國各省海洋生產總值排名看出遼寧省在海洋發展領域處于劣勢,應該統籌規劃,堅持海陸聯動,建立健全相關涉海部門,打破海陸部門界限,加強部門間合作交流,將陸域運用到的技術、勞動力、生產資料、生產能力等成果反滲透到海洋經濟發展中,充分開發陸地資源和海洋資源。同時大力培育海洋產業集群,優化海洋產業,加快傳統海洋產業升級,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發揮一二三產業各自優勢,帶動地區經濟快速發展。
從文獻查閱數量上關于海洋資源開發利用篇幅較少,政府以及相關企業對開發利用海洋資源關注度不高。長期以來,人類過于重視經濟價值,過度開發和肆意建設海洋產業,造成資源環境的嚴重破壞,為有效保護資源,應加強法律法規,建立綜合管理機制,增加有關部門監管力度,有效節制開發利用海洋資源,充分利用再生資源和不可再生資源,在開發合理利用海洋資源時,應加強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提高人們海洋環保意識,防止過度開發和肆意開采,讓海洋生態系統和經濟系統協調發展,保證海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加快遼寧海洋經濟的發展必須以高技術為支撐,高投資為重心,創新型人才為前提。尤其在新興海洋產業崛起的時代,更離不開政府的投資和先進的技術支持。鼓勵私營企業和龍頭企業帶動,為建設海洋產業投入資金,一方面能帶動人口就業率,也為發展海洋經濟做出重要貢獻,另一方面海洋經濟的增長逆向帶動各個企業競爭和參與。在培養人才建設方面,應鼓勵各個高校陸續開設相關專業,為已在研究領域的專業人才提供較全的硬件設施,組織科研機構、企業與高校對接,提高科技成果轉化能力。
隨著國家和社會對海洋重視程度越來越高,遼寧省應當緊跟國家發展腳步,重視海洋經濟發展,加大政策和資金扶持力度,發揮自身資源優勢,借鑒其他海洋大省發展模式,縮小差距。加快發展步伐,建設海洋經濟強省,為我國實現海洋強國注入源源不斷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