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



摘 要:大學生圖書館閱讀動機與閱讀幸福感現(xiàn)狀調查研究,結合問卷調查獲取樣本數(shù)據(jù),對調查問卷結果進行數(shù)值分析,通過區(qū)分不同因素的重要程度,探究大學生圖書館閱讀幸福感低的原因,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促進大學生閱讀幸福感的策略。
關鍵詞:大學生;圖書館;閱讀動機;幸福感
黨的十八大報告、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將全民閱讀納入國家文化發(fā)展戰(zhàn)略。黨的十九大報告在開篇中也將提升人民幸福感作為新承諾, 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今后工作的奮斗目標。民眾要想擁有美好的精神生活,離不開良好的教育和孜孜不倦的閱讀,可以說閱讀對于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了必要的文化支撐。
一、研究現(xiàn)狀
王余光、徐雁認為閱讀動機是個人內在的驅動力,閱讀需求是外界的促進力。林崇德認為,閱讀動機分為內在閱讀動機和外加閱讀動機,內在閱讀動機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求知欲,而外加閱讀動機則是為了得到父母和教師的稱贊。杭茂燕等人認為閱讀動機就是激起和引導個體行為朝向閱讀目標的力量。筆者認為,動機是推動人從事某種行為的念頭和動力。閱讀動機是信息需求在讀者內心深處被激發(fā)和喚起的閱讀欲望,它萌生于閱讀活動之前,屬于閱讀的起動機。
2016年10月,中國圖書館學會閱讀推廣委員會成立了“閱讀與心理健康”專業(yè)委員會,致力于閱讀與心理健康領域相關議題的研究與實踐,倡導人們通過閱讀來關愛心靈,擁抱快樂。該委員會以閱讀療法理論與實務研究為基礎。科研學術方面,根據(jù)CNKI數(shù)據(jù)統(tǒng)計顯示,國內關于大學生閱讀幸福感的研究分析文獻較少,關于我國高校圖書館在校大學生閱讀幸福感的研究和實踐的更是處于空白與缺失狀態(tài)。然而對于生命而言,閱讀是一條通向幸福的重要通道。心理學家告訴我們:閱讀是通向內心安寧的通道,它除了能解決人的生存之外,還能給心靈以慰藉。因此,關注大學生在圖書館閱讀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情感態(tài)度,提升學生閱讀的幸福感,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自覺性,從而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將有利于他們的終身學習和成長。 筆者通過調研大學生在圖書館的閱讀行為,分析其閱讀動機,從而探討閱讀動機與閱讀幸福感之間的關系,并找出原因,提出對策。
二、研究設計
1.研究對象與內容設計
關于大學生閱讀動機和閱讀幸福感的研究,大多需要結合相關樣本數(shù)據(jù)進行定性與定量分析。大學生是高校圖書館重要的目標客戶和使用者,考慮到成本、時效性、適用范圍以及是否易于統(tǒng)計等因素,本文嘗試以使用與滿足理論為研究基礎,以筆者所在院校全日制大學生為調查對象,采取問卷調查和深度訪談的形式,對大學生閱讀動機、閱讀行為和幸福感三個部分進行調研,通過分析閱讀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自我成長以及信息獲取渠道的影響,進而探討閱讀動機與閱讀幸福感之間的關系。
2.研究方法
針對大學生圖書館閱讀動機與閱讀幸福感的實證研究,筆者嘗試根據(jù)已有的理論基礎,結合問卷調查獲取樣本數(shù)據(jù),并通過定量數(shù)據(jù)分析方法進行樣本實證。通過區(qū)分不同因素的重要程度,以確定影響用戶閱讀動機的主導因素,并有針對性地加以改正,從而提高大學生圖書館的閱讀幸福感。
三、關于大學生閱讀動機的調查結果及原因分析
1.調查結果
本問卷通過入館訪問目的和次數(shù)、閱讀場所、閱讀載體、閱讀數(shù)量、閱讀內容五個維度的20個條目,其量度分別為“完全不贊同”“比較不贊同”“不肯定”“比較贊同”“完全贊同”。考量大學生圖書館閱讀動機、閱讀傾向和偏好以及閱讀態(tài)度和閱讀行為等狀況。
針對大學生閱讀場所的選擇,調查顯示,48.7%的在校大學生選擇在宿舍進行閱讀,36.5%的受訪大學生選擇把閱讀場所選擇在圖書館,也有14.8%的大學生選擇教室閱讀(見圖1)。筆者進一步對選擇“圖書館”的受訪大學生進行調查表明,受訪大學生對“濃厚的學習氛圍”“豐富的文獻資源”和“優(yōu)良的學習環(huán)境”好感相差不多,分別為39.8%、31.2%和29%。而選擇非圖書館的受訪大學生直接結束調查(見圖2)。
調查發(fā)現(xiàn),39.9%的受訪大學生每周去圖書館3次以上;26.7%的受訪大學生偶爾去圖書館,目的只為追求一種閱讀的“儀式感”;21.7%的受調查大學生不常去圖書館,只有考試季才去,他們認為圖書館有閱讀和學習的氛圍,并堅信“在圖書館備考的人一定不掛科”;更有11.7%的受訪大學生在大學四年里從未去過圖書館(見圖3)。
調研和實踐證明,超過1/3的讀者選擇到圖書館閱讀,他們更喜歡在宿舍閱讀;超半數(shù)的大學生去圖書館目的是為自習;選擇紙質圖書閱讀較多,數(shù)字閱讀仍“新奇”,大多數(shù)大學生只為尋求“參與感”;閱讀數(shù)量少,閱讀時間短,功利性地閱讀專業(yè)圖書遠大于興趣閱讀。
2.原因分析
究其原因,一是大學生還沒有養(yǎng)成圖書館閱讀的習慣。他們選擇入館的時段多半是各種“備考”和“論文攻堅階段”,最重要的原因是圖書館“氣氛好,環(huán)境好”,這樣的閱讀時光雖然“很辛苦、很安靜”,但是也“很有成就感”。二是大學生學習生活壓力大,無法靜心讀書。大學生面臨的各種考級和學業(yè)考試,以及豐富的業(yè)余社團生活,占去了他們的大部分時間,一定程度上也制約了大學生的閱讀動機,影響了他們在圖書館的借閱量。三是缺少閱讀氛圍。功利性閱讀遠大于興趣閱讀。碎片化閱讀對于知識的了解缺乏體系和框架。四是閱讀缺乏規(guī)劃和合理安排。應傾聽自己內心深處的好奇,在閱讀前制定實用性強和獲取真知并重的閱讀計劃。
四、提升閱讀幸福感策略
1.閱讀過程應包含“質”和“量”的關系
作為閱讀主體的我們,在閱讀過程中必然會有內容和數(shù)量的選擇,所謂的“質”就是深層次閱讀,這是必須且必要的,讀者可以利用整塊時間進行“深閱讀”,提升閱讀品味,提高閱讀質量。可以說,“深閱讀”是一種力透紙背的閱讀形式,這種閱讀和交流可以使讀者從盲目、空虛、無助中解脫出來;從偏見、執(zhí)拗、浮躁中釋放出來。對于在校大學生而言,“深閱讀”更能夠明辨是非、明晰道理、豐富人生,讓這些年輕、富有朝氣的莘莘學子時刻保持思想活力和青春斗志,不斷啟迪智慧,滋養(yǎng)浩然正氣。
同時,還可以利用零散的時間進行碎片化閱讀,無論大學生是在繁重的學習間隙,還是在休閑娛樂的空檔,碎片化閱讀以其信息的不斷更新和隨時隨地閱讀的特點,備受大學生喜愛和歡迎。滿足了受眾方便快捷、低成本、即時性、互動性的獲取、分享和傳播需求。讓讀者在短時間內感悟到生活的飽滿,從中吸收、回味和思考更多的精神養(yǎng)料。日積月累形成閱讀習慣,必然達到一種視野的擴展和數(shù)量的增長。“質”達優(yōu),“量”增數(shù),必能提升閱讀幸福感。
2.推薦閱讀經典,成就今日經典
一部作品從誕生到成為經典,就是一個“經典化”的過程。大眾讀者的參與和煉選,使作品不僅僅是一項個體的、靜謐的思想過程,而是一個動態(tài)的文化生產。相由心生,腹有詩書氣自華,閱讀經典,品味經典,探究經典的魅力,體驗古人的內心世界,隨著歲月的積淀,受眾的睿智也會日增日漲,氣質也會日漸優(yōu)雅。古人云:與經典為伴,與圣賢為友。就是說,青年要受到經典國學和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從國學經典中汲取智慧、風骨和胸懷,以及健康的道德準則和積極的人生信念,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這就需要我們圖書館員找準目標,做出引導,讓讀者在更廣闊的世界里,以更高品質的閱讀,形成自己的精神世界,成就“今典” ,提升讀者滿意度和幸福感指數(shù)。如定期在高校圖書館舉辦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書展、圖展、藝苑等閱讀推廣活動,形成具有經典文化特色的學術文化、經典閱讀、詩文朗誦會、藝術視聽、傳統(tǒng)文化大講堂、創(chuàng)意思維與再生、數(shù)字閱讀等活動系列,讓經典不再高不可攀,真正可以走到大學生身邊,走進大學生心里,得到大學生認可,從而提升大學生讀者的滿意度和幸福感指數(shù)。
3.圖書館營造閱讀氛圍,讓閱讀更“走心”
政策的支持,使得圖書館書香漸濃。高校圖書館讀書月、讀書節(jié)、開學季、畢業(yè)季等活動的開展,從營造閱讀氛圍到如今的越發(fā)“走心”,閱讀服務也趨向日常化、精準化和專業(yè)化。可以說大學生的閱讀力,就是這個學校,這個國家的學習力、思想力和創(chuàng)造力,更是這個學校的凝聚力、幸福力和競爭力。如果圖書館的閱讀氛圍能夠更加輕松地貼近大學生的生活,更加深刻地洞悉讀者需求,良好閱讀素養(yǎng)、信息素養(yǎng)和高水平專業(yè)能力的官員能夠更加主動地參與到大學生的閱讀中去,引領閱讀推廣工作向縱深發(fā)展,那么,圖書館就會營造出一種良好的閱讀氛圍,讓讀者真正感受到,閱讀就在我們身邊,閱讀使我們快樂,使我們幸福。讓閱讀成為“悅讀”,讓大學生在圖書館的“悅讀”成為閱讀的傳播者,進而推動更多的讀者加入閱讀的隊伍。
4.圖書館對閱讀的重視,助力閱讀幸福
學習型城市和智慧校園的建設需要培養(yǎng)大量綜合素質高、能力強的大學生。圖書館作為知識傳遞與信息樞紐的校園名片,肩負著傳承文明和傳播智慧的歷史重任,不可能再按照傳統(tǒng)的每日借借還還、看攤守點的老模式運作,而應拓展圖書館的服務內容,提升和強化圖書館的服務品質,創(chuàng)新和延伸圖書館的服務定位,強化和擴大圖書館的服務影響。這就需要圖書館的閱讀推廣來實現(xiàn),通過精挑細選和專業(yè)整理,搜集一些最重要、最實用、最具價值的信息資源,隨時隨地推送給大學生,可以到書桌,也可以到指尖,讓大學生足不出戶,就可以坐擁書城,坐擁全世界,從而提升大學生的閱讀幸福感和滿意率。
5.探究閱讀推廣的技巧與方法,吸引閱讀受眾。
如何讓大學生讀者主動選擇圖書館進行閱讀?如何使閱讀動機不足或閱讀意愿不強烈的大學生愛上閱讀?如何讓缺少閱讀動機與閱讀氛圍的大學生主動選擇閱讀?這些都是高校圖書館亟待解決的問題。這時作為高校圖書館的閱讀推廣人則肩負起向大學生受眾宣傳國家全民閱讀政策法規(guī)、倡導閱讀活動的重任,同時也承擔著為大學生讀者提供閱讀信息、指導閱讀技巧與方法、推薦新書及閱讀作品、組織策劃閱讀活動等任務。特別是針對不同專業(yè)學科、不同年級的大學生做不同的閱讀推廣。正如范并思在《圖書館閱讀推廣的合理性審視》一文中提到的,“任何一個組織和個人推動全民閱讀的活動,都不可能是真正面向‘全民,而是有特定的目標人群。”如針對大一新生開展“游館尋寶”“閱讀納新”“讀名著無止境”的閱讀活動;針對大二、大三的學生開展“碎片閱讀正學風”、名師講座、知識競賽、讀者交流會、真人圖書館等;針對大四畢業(yè)生提供考研講座、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培訓等活動,把熱愛閱讀的大學生聚集在一起,讓圖書館閱讀逐漸形成品牌化、特色化、深入化,形成以圖書館為中心的大學生閱讀長效機制,從而讓大學生的閱讀生活一年四季常駐圖書館,最終提升其閱讀幸福感。
大學生圖書館閱讀是其學業(yè)生涯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多姿多彩的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能夠極大地提升大學生的閱讀價值觀,指導其閱讀方法論,拓展其人文和科學素質的求知面。使大學生在傳統(tǒng)文化閱讀、碎片知識閱讀、研究型閱讀和休閑式閱讀“四位一體”的圖書館大閱讀環(huán)境下,感受閱讀的魅力,體會閱讀的真諦,享受閱讀的樂趣。
參考文獻:
[1]王余光,徐 雁. 中國讀書大辭典[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9
[2]林崇德.心理學大辭典(下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3]杭茂燕,沈逸君,李瑛瑛.應用型本科院校讀者閱讀動機分析及對策研究[J].圖書館界,2017
[4]朱永新.閱讀:享受美好生活[N].光明日報,2018
[5]岳頌華,張 衛(wèi),黃紅清,等.青少年主觀幸福感、心理健康及其應對方式好關系[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6
[6]朱翠英.大學生應對方式與幸福感的相關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7
[7]明均仁,張 俊,郭財強.國內高校移動圖書館用戶感知行為研究綜述[J].圖書館學研究,2017
(作者單位:黑龍江工業(yè)學院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