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飆
摘要:礦山生態恢復在生態環境保護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有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應高度重視礦山生態環境污染和生態恢復。通過加強礦山生態環境恢復,夯實生態環境保護基礎,促進礦產資源綠色發展。 礦山生態環境的恢復有利于改善區域生態環境問題,減少生態環境污染,優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促進生態可持續發展,以期為相關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礦山生態;污染;生態修復
一、礦山生態恢復理念
生態演替理論是礦山生態恢復的生態學原理,即從一種類型到另一種類型的變化過程。自我原則、協調平衡原則和整體性原則是核心原則[1]。結合生態演替理論,在礦山植被恢復過程中主要引入先鋒植物,借助一系列演替階段,最終形成頂層群落。在自然狀態下,生態的自然恢復相對較長。人工恢復生態的方式是利用人工控制植被,結合一些管理策略,結合各種生態學理論,包括熱力學定律、限制因子理論、生物多樣性原理等。,有效消除干擾,有效提高退化土地生產力,合理利用和保護現有生態系統,有效保障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
恢復生態系統不是簡單的恢復礦區的自然存在,而是在采礦的基礎上對生態系統進行修復和修復。在礦山生態恢復過程中,需要結合不同礦山和地區的人的需求、巖土性質和區域特點,制定相應的生態重建目標。同時,在修復礦山生態系統時,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進行分類指導,以提升礦山廢氣場的經濟價值,充分發揮土壤的作用。如果采礦工作處理不當,尾礦和垃圾沒有完全覆蓋,很容易造成垃圾在風的作用下四處飛揚,造成風沙。在長期降雨的情況下,含有重金屬的礦物質會深入地表,污染地下水,影響植物。
二、礦山生態環境生態修復策略
1.坡度控制
為了保證邊坡的穩定性,需要結合邊坡治理來有效恢復地表植被。優化邊坡治理工作,有效清除路塹邊坡和危險邊坡,避開懸崖峭壁,有效消除坍塌隱患[3]。在植被恢復和邊坡防護中,需要有效消除安全隱患,有效保證邊坡的穩定性。在邊坡處理過程中,可采用以下方法:
(1)擋土墻法。擋土墻的主要材料為混凝土砌體和砌塊,整體澆筑,由混凝土支付租金,長度一般為3米至12米。鑒于道路沿線的松散斜坡,應更加注意保護建筑物和生態環境。
(2)邊坡比法。通過開挖、邊坡筑堤和設置安全平臺,有效控制邊坡高度和坡度,確保邊坡治理技術的穩定性。這種方法的應用一般要求高度不超過12m。
(3)削坡平臺法。一般來說,臺階削坡工程是指高度超過1500米的土質邊坡的巖質邊坡。對于大型路塹邊坡工程,可能會導致巖石邊坡超過30米,或者生態破壞。在邊坡穩定和安全的基礎上,有必要進行危險的清理工作或局部路邊邊坡工程。上述方法適用于破碎巖質邊坡和坡度小于50度的邊坡。第四,采用錨定法。主要通過錨桿的方式,將拉力傳遞到巖土層,有效消除滑坡、塔防等地質災害。上述方法可應用于土質邊坡和巖石邊坡的錨固。
2.促進植被恢復
同時,在邊坡治理過程中,也可以應用植被恢復。在應用該方法的過程中,具體包括以下方法:
(1)生態植被袋邊坡植被恢復技術應用。這種方法的應用主要在于植物生長過程中土壤布布袋和種子的排列,以及避免水土流失的方式,以及應用堵塞物有效保護地表[4]。該技術見效快,效果穩定性高,不需要表面紋理??捎行糜?5米以下的斜坡高度。如果有長度超過10米的陡坡,需要分類處理。
(2)在生態植被覆蓋坡面上應用植被恢復技術。添加相關原料如麥秸、稻草,載體層添加保水劑、營養土、草籽。處理后形成生態植被毯,并添加灌木種子進行護坡,有效恢復植被。該技術的應用操作方式簡單,植被恢復效果好,有效防治水土流失,突破了邊坡長度限制。
(3)三維網絡邊坡植被恢復技術的應用。將三維網絡應用于裸坡,通過播種草地、噴播草地實現植被恢復。該技術對坡度的變化有很好的附著力,能有效保證植被恢復效果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第四,巖土邊坡植被恢復技術。巖土格式固定在邊坡上,土壤條件、植物生長和地表穩定性相對較差,因此在網格室內種植土壤,并在其中種植混灌草,以促進植被恢復的實現。第五,生態灌漿邊坡植被恢復技術的有效應用。將土壤水分、保水劑、肥料、有機質等物質按一定比例混合滲透、壓實、振動土層,保證土壤肥力和植物生長。
3.改良土壤基質
如果礦井不能在短時間內回填,就需要結合有效的方法來保護表土。在應用物理方法的過程中,也可以應用隔離方法。該方法需要應用不同的防滲材料,如石板和水泥,可以有效保護未受污染的土壤,減少污染物的擴散。常用的方法如平墻、梁泥墻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方法經過一段時間后會被分解,所以其適用范圍有限。通過化學改良,可以添加營養物質和化學物質。礦山污染物是影響土壤成本的重要因素。為了提高土壤的肥力,可以有效施用鉀肥和氮肥來調節土壤的酸堿度,并結合肥料的酸堿度特點施用相應比例的化肥。但在施用化肥的過程中,由于受水分入滲等因素的影響,很容易污染地下水。改良有機肥副作用小,但價值較高,會增加工程建設成本。生物改良可以通過植物改良、動物改良和微生物改良來應用。植物改良的應用主要是利用一些特殊的植物有效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屬,從而將重金屬轉移到地面,收獲植物,有效降低土壤中的重金屬[6]。在土壤改良過程中,常用的植物之一是固氮植物。借助植物改良,可以有效減少重金屬的遷移擴散。在動物改良的方式上,使用的主要動物是在土壤中度過全部或部分生命的動物。土壤動物有很多種,比如蚯蚓。蚯蚓在土壤中含量豐富,可以混入土壤中,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結構,有效提高土壤的持水能力、排水能力和滲透性[7]。相關研究表明,將馴化的蚯蚓引入污染礦山,有利于有效改善土壤結構、土壤肥力和土壤滲透性。同時,有利于提高土壤中重金屬元素的豐富度,并能促進應用的可持續性。然而,應該注意的是,動物改良應該在植物改良的基礎上進行[8]。微生物改良的應用主要是指土壤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通過代謝活動溶解和轉化重金屬,有效降低土壤中有害和有毒物質的濃度,有效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植物生長,有效改善和縮短修復周期。這種方法的應用可以有效改善礦山污染的土壤環境,但效果相對較慢,需要結合植物改良,但應用于貧瘠廢棄地效果不好。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過程中,要結合實際情況,開展土地生態環境恢復,同時優化大氣環境和水環境,結合礦區特點,應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優化礦山生態環境污染和生態恢復,促進生態發展的可持續性。
參考文獻
[1]胡亮,賀治國.礦山生態修復技術研究進展[J].礦產保護與利用,2020,40(04):40-45.
阜新市生態環境局彰武分局,遼寧省阜新市 12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