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雁群
利用數字相機拍照已經很多年了,用手機拍攝也很多年了。但是如今依然有很多人問我,手機或相機拍攝能夠放多大?我的回答是:理論上隨便放多大,君不見手機拍攝的廣告牌處處都是。那么一張照片的分辨率到底需要多少呢?有的人說需要300dpi,那么有個問題要問你,為什么是300dpi,為什么不是其他?這個問題很有趣對不對。若干年前的膠片時代,有人問我相機的標頭到底是50mm還是43mm?我當時的回答是都是,歐美等高鼻子的人種就是50mm,亞洲人就是43mm。人種的生理結構決定了我們的視寬不一樣。同樣分辨率也是與我們的生理結構有關系的,這個就取決于人眼睛的最小視角了。通過測試人眼睛的最小視角是0.01-0.02度,按照正態分布,大概0.016-0.017度的比較多,所以當我們按照習慣閱讀時,大概距離是30cm,得到是可識別的分辨率大概是300dpi,8英寸距離時可辨識428dpi,24英寸時可辨識143dpi,所以距離越遠所需要的圖像分辨率就越低。一個文件到底可以放多大照片,完全取決于你站在多遠觀看。

分光光度計
那么打印機的分辨率與文件的分辨率有什么關系呢?可以說沒關系,也可以說有關系。打印機的分辨率是指打印機所能夠打印的極限分辨率,與文件分辨率沒有對應關系。無論打印機的分辨率有多高,當文件的分辨率很低時,打印出來的一樣是馬賽克圖像。說它有關系是因為文件的分辨率與打印機的引擎分辨率有關系,當引擎分辨率不能被文件分辨率整除時,打印機走紙方向的尺寸會因為進位問題發生微小誤差。

牡丹三疊·花魂 王昆峰 攝制作工藝:藝術微噴
當我們從數碼相機里提取了文件想要制作照片時,大多數攝影師現在第一想到的是藝術微噴。先說一點,藝術微噴這個詞是日本愛普生公司創造并注冊的商標,所以在它的右上角有一個TM標志。那么我們如何去利用藝術微噴完成從一個虛擬的數字文件變成一張被人稱道,值得懸掛和保存的物理照片呢?
這個我們要綜合考慮,因為這是一個系統,品質取決于最弱的一環。從后往前推:標準色溫燈,用于觀看打印出來的照片,進行判斷分析;打印機,用于輸出照片;顯示器,用于顯示虛擬文件的圖像;分光光度計,用于校準顯示器和打印機;色彩空間選擇,決定了你作品的色彩表現范圍。
標準色溫燈是在作品輸出后,我們觀看、判斷的標準環境光,如果色溫不對,就會出現誤判。當然在色溫準確的前提下也要考慮顯色性,顯色性不夠,很多顏色也是無法得到正確顯示的。所以很多時候我們去看展覽,總覺得顏色有差。由于目前很多展覽場所的燈光并不是美術館專用的燈光,其顯色性大大不夠,只能稱其為照明。

亙古 姜睿 攝制作工藝:藝術微噴
打印機我推薦用微壓電噴頭的打印機,由于是低溫工作所以色彩的穩定性會比較好。熱發泡噴頭是在高溫下工作,熱慣性及衰減在連續打印長圖、拼接圖時有可能會產生顏色差、拼不上的可能。目前我的工作室是采用愛普生SureColor P20080打印機及經典的11880c打印機。這么多年來,設備穩定的工作表現,令我可以輕松地考慮照片本身的表現及含義。
顯示器至關重要,15年來我一直使用藝卓顯示器,原因是穩定、準確、溫度低。前幾天,有一個朋友問我,我能不能用很低端的顯示器、打印機做打印輸出呢?我說可以,但是你不能要求一臺加工精度誤差10絲的機器設備去加工要求誤差1絲的工件。其實,在專業領域有時候省錢就是費錢,為什么呢?因為做我們這個要求比較高的影像制作行業,最大的成本不是設備,而是時間。準確、穩定的設備會節省你大量的時間,可以更快速地調整作品到你想要的結果。

標準色溫燈

愛普生打印機

EIZO顯示器
買了專業的設備就可以得到好的結果了嗎?還沒有,你要對設備進行色彩校準。而且,每使用一段時間都要重新進行校準。如果你要輸出照片,你就不能在校準顯示器時只考慮顯示器,必須將打印機也考慮進去,要讓顯示器的亮度與打印機匹配,然后再做色彩校準。不然大多數情況下,就會出現打印出來的照片比顯示器上的暗的現象。
15年來還有眾多的朋友問我到底選擇哪個色彩空間,是sRGB還是Adobe RGB (1998)?當然是Adobe RGB(1998),因為你可以獲得更大的色彩空間。Adobe RGB(1998)的色域比sRGB的色域大了很多,更關鍵的是很多打印機的色域比sRGB大,如果不好好利用豈不可惜。

sRGB和Adobe RGB (1998)色彩空間對比圖
如果掌握了這些知識,算是進入了制作照片的門檻。是的,僅僅是門檻。離制作出經典的、出眾的作品還有很遠的距離。
眾多的打印材質了解一下。藝術微噴的發展,其優勢不僅僅是色域更廣,更重要的是有了更廣泛的材質可以選擇。我一直認為,材質與影像內容更像婚姻,總有一款最適合你。即使影像的色彩、細節完全一樣,但是在不同的材質上印出來,也會有不一樣的感覺。這是因為不同材質的紙白、粗糙度、反光度、漫射度等都不盡相同,所以給人的最終視覺感覺是不同的。

北京跤藝傳人 之一 張偉 攝制作工藝:藝術微噴
是不是感覺已經很多了?還沒有完,因為還沒有講作品的調整。
你要先在一臺經過校準的顯示器上得到一幅你認為完美的攝影作品。當你認為在細節、層次、色彩、反差都合適的情況下,直接輸出了該作品,很可能發現還是不能得到與屏幕上一致的效果。我稱上面調整的文件叫種子文件,因為每一種紙張材質,在最亮、最暗的部分表現力都不一樣,這就需要你對每一種材質都要了解,知道它的表現力在哪里,然后在種子文件的基礎上,針對相應的材質進行再次調整,得到相應的子文件并標注是對應的哪個型號的打印機及哪種材質。
再次調整,才是照片調整的靈魂。當你認為攝影的后期是一個技術活兒時,你可能正走在攝影匠人的道路上,后期絕對是一個藝術再創作的過程,你如何去表現作品深層想表達的思想,而不僅僅是美,才是我們需要去思考的東西。
從2006年開始,我的工作室已經為世界上除了非洲以外地區眾多的藝術家提供了服務,制作的作品也已經在世界著名的美術館、博物館展出過。當看到自己制作的作品能夠讓藝術家滿意并讓觀眾得到愉悅,心里會無比的滿足。另外,15年來,工作室已經為近30位中國攝影金像獎獲得者制作了他們的參賽作品。如何制作、提交參賽作品,那又是另一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