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目的:分析腦卒中住院患者進行睡眠護理干預后對睡眠及生活質量的作用。方法:按照隨機方法將本院收治80例腦卒中住院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常規護理基礎上,進行睡眠護理干預,比較兩組不同效果。結果:觀察組入睡時間明顯比對照組短(P<0.05)。觀察組睡眠時間明顯比對照組長(P<0.05)。觀察組覺醒次數明顯比對照組少(P<0.05)。觀察組角色功能評分、社會功能評分、軀體功能評分、情緒功能評分及認知功能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睡眠護理干預有助于改善患者睡眠及生活質量,值得在臨床當中應用。
關鍵詞:睡眠護理干預;腦卒中;睡眠質量;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3.7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OI:10.12296/j.2096-3475.2021.07.109
腦卒中患者表現為入睡困難,難以達到深度睡眠該病,很大程度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甚至影響患者影響他們的感知、思維甚至行為。睡眠護理干預有助于改善腦卒中患者的睡眠障礙,緩解患者病情,提升患者生活質量。對此,本研究睡眠護理干預分析了其對對腦卒中住院患者睡眠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一、資料和方法
1.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本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80例腦卒中住院患者,按照隨機方式劃分80例腦卒中住院患者為對照組40例,觀察組40例。對照組中男30例,女10例;年齡36-73歲,平均(51.78±4.47)歲;發病時間1-70h,平均(42.41±10.12)h。觀察組中男29例,女11例;年齡35-73歲,平均(51.79±4.46)歲;發病時間1-70h,平均(42.43±10.10)h。兩組性別、年齡及發病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方法
(1)對照組常規護理
全部患者進行營養神經、調脂和抗血小板等神經內科常規治療。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監測患者病情,遵照醫囑對患者進行治療,給予患者康復訓練等。
(2)觀察組睡眠護理干預
觀察組基于對照組常規護理加用睡眠護理干預,具體如下述:
①睡眠健康教育。為患者發放健康教育宣傳資料,講解腦卒中患者睡眠障礙的根源,為患者介紹安眠藥的相關知識,提升患者對失眠癥狀的認知,用心聽并且記錄患者的提問。組織睡眠障礙防治知識講座,指導患者制定科學的睡眠時間計劃,幫助患者建立合理作息概念,每天堅持休息,午休時間從13:00開始,23:00前休息,限定1h之內的白天自由睡眠,順應生物鐘本來的規律。指導患者選擇長期堅持的運動,有氧運動能促進戒煙。不要在床上做睡眠以外的事情,如看書、看報、玩手機等。指導患者進食有利于睡眠的食物,睡前喝杯溫奶有助于睡眠,飲食飲食宜清淡,易消化,防止饑餓影響睡眠。睡眠前經常梳頭可以按摩頭上的穴位,睡前熱水泡腳、洗熱水澡、聽輕音樂。
②心理護理。加強與患者的交流,不要與患者發生口角,每天和患者交流時間超過1h。把握患者心理狀況。告知其焦慮、抑郁情緒會導致睡眠質量的降低,讓患者認真正確的對待病情。對治療過程中進步加以肯定,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和治療信心。和患者一同分析睡眠障礙的原因,做到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干預,查找心理問題根本原因。耐心回答患者不解的問題,引導患者飯后抽出半個小時反思問題。對焦慮、恐懼的患者采用宣泄療法調節情緒。將同病種的腦卒中患者組織到一起彼此溝通,共同探討腦卒中患者的康復訓練,發揮同伴效應,緩解患者心理壓力。
③穴位按摩。按揉患側上肢肢體肩髑,取穴曲池、外關和合谷,持續按摩3-5min,疏通身體經絡。采用滾法在患側上肢外側,遠端關節到近端肩關節,往返3-5次。下肢腿部的穴位:足三里、陽陵泉、三陰交,取太沖穴時,不妨多按揉3-5min。采用滾法從大腿根部沿著股四頭肌向下經膝關節、小腿外側至足背以肌肉按摩,按摩過程中嚴密觀察患者的反應,以如有不適,應立即停止。一般做一次按摩只需要20-30min,讓患者肢體功能更好康復,使機體全身心的放松,舒解壓力,深度睡眠。此外指導患者使用摩法、拿法、揉法、捏法、擦法,按摩涌泉穴。常按摩涌泉穴,促進睡眠,。
3.評價標準
①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評估患者睡眠質量,該量表包括入睡時間、睡眠時間、覺醒次數共3個指標。
②采用健康調查簡表(SF-36)評估患者生活質量,該量表包括角色、社會、軀體、認知、情緒等5個功能,各領域總分100分,分數高,表示功能較好。
4.統計學分析
運用SPSS21.0分析并處理統計學數據,睡眠質量、生活質量采用±s表示,以t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1.兩組睡眠質量分析
觀察組入睡時間明顯比對照組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睡眠時間明顯比對照組長,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覺醒次數明顯比對照組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兩組睡眠質量對比見表1:
2.兩組生活質量變化分析
觀察組角色功能評分、社會功能評分、軀體功能評分、情緒功能評分及認知功能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生活質量變化對比見表2
三、結語
腦卒中患者的睡眠障礙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結果,伴隨病情發展而影響睡眠。對此,需要,對腦卒中患者實施有效干預,以改善患者睡眠情況。
針對腦卒中患者,在常規護理前提下實施睡眠護理干預,常見舉措包括睡眠健康教育、心理護理、按摩護理。使腦卒中患者形成良好的睡眠認知,端正睡眠習慣,促使睡眠質量得到改善。睡眠健康教育的開展讓患者對睡眠障礙有一個清醒的認知,限制白天過度睡眠,防止睡前過度興奮緊張,養成良好的健康睡眠衛生習慣,形成睡眠周期同步化[1]。而且睡眠健康教育中教會患者一些利于入睡的方法,如食用香蕉、蘋果、紅棗、蜂蜜等助于睡眠的食物,、晚上睡覺前梳梳頭發,可起到按摩、刺激作用,睡前泡腳,可以很好地促進睡眠,延長睡眠時間,提高睡眠質量。心理因素影響腦卒中患者的生活質量、身心健康,若心理障礙長期存在,腦卒中睡眠障礙后持續存在或加重。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應及時給予心理支持,旨在越早發現,越快治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放松自己,不要過度疲勞,多注意休息等,同時幫助患者減輕壓力,讓患者戰勝病魔的信心倍增。按摩屬于一種自然物理療法,能降低肌張力與緩解肌痙攣,而且能使患者欣快感、情緒熱烈,間接地松弛緊張情緒,有利于睡眠。按摩可避免血流動力學障礙,從而降低各級血管阻力,增加腦部血液循環及大腦供氧量,繼而改善大腦缺血缺氧的問題,拯救因神經受損的患者;另一方面按摩有助睡眠按摩的穴位會有助睡眠,改善腦卒中氣滯血瘀導致失眠神經衰弱,滯血瘀證,頭暈乏力,通過神經性和體液性調節,糾正睡眠障礙患者部分睡眠剝奪情況,提高睡眠質量[2]。上述措施的實施,在提升睡眠質量方面具有積極的作用。
在本次研究中,相比對照組,觀察組入睡時間明顯較短(P<0.05);睡眠時間明顯較長(P<0.05);覺醒次數明顯較少(P<0.05);角色功能評分、社會功能評分、軀體功能評分、情緒功能評分及認知功能評分均明顯較高(P<0.05)。表明,睡眠護理干預的應用,明顯改善了腦卒中患者的睡眠質量及生活質量,有助于神經功能康復。
綜上所述,睡眠護理干預的實施顯著改善了腦卒中患者睡眠質量及生活質量,值得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1]高芬芬.家庭延續性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出院患者生活及睡眠質量的影響[J].世界睡眠醫學雜志,2020,7(12):2194-2195.
[2]曾新華,肖寧,王姣,李蓮蓮.移情護理對改善腦卒中患者負性情緒、睡眠質量的作用[J].中國醫藥導報.2015(29):126-129.
作者簡介:劉雪婷(1985.12-),女,漢,吉林省吉林市人,本科,主管護師,研究方向:睡眠護理、心理護理、護理管理等。
(吉林市第六人民醫院? 吉林吉林? 132000)